血糖波动大是许多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其危害有时甚至超过持续高血糖。血糖的大幅波动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要想有效应对血糖波动,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将详细探讨血糖波动大的七大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一、血糖波动大的主要原因
1. 饮食习惯错误
饮食习惯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长期不按时用餐、暴饮暴食、两餐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经常食用高热量、升糖快的食物,都会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例如,长期不吃早餐会使早晨的血糖水平偏低,而午餐时又可能因饥饿而摄入过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此外,偏好精米、白面等精制食品也会使血糖迅速上升,因为这类食品消化吸收快,血糖峰值高,下降也快。
2. 不运动或运动不当
运动是降低血糖的有效手段,但如果不运动或运动方式不当,则会导致血糖波动。久坐不动或运动量不足会使血糖水平升高,而空腹运动或运动量过大又容易引发低血糖。因此,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3. 身体存在应激因素影响
外伤、手术、感染、发热、抑郁、焦虑、生气等应激情况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这些应激因素会刺激体内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的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 药物使用不当,依从性差
药物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当或依从性差,则会导致血糖波动。例如,经常忘记或漏服药物、不按说明书用药、不按时用药,或者擅自更改用药剂量,都会导致血糖水平的不稳定。
5. 经常熬夜或睡眠不足
熬夜和睡眠不足会扰乱体内神经内分泌的平衡,使交感神经被激活,导致被称为压力激素的皮质醇增加。皮质醇的增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并出现大幅波动。
6. 胰岛功能太差
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功能会逐渐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也会越来越差。这时,患者稍微多吃一点就会导致血糖升高,而稍微少吃一点又可能引发低血糖,形成“脆性血糖”。
7. 不经常测血糖
不测血糖意味着对血糖的控制情况一无所知,无法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对血糖的影响以及药物的降糖效果。这会导致患者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因血糖波动大而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二、改善血糖波动大的策略
1. 调整饮食习惯
要改善血糖波动大,首先需要调整饮食习惯。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选择低热量、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土豆、山药、地瓜、芋头等淀粉类食物及玉米等粗粮。每餐七八分饱,做好三餐搭配。尽量按照先喝汤、再吃菜、最后吃主食的顺序吃饭。此外,还应戒酒,并在餐前经常低血糖的情况下,在上一餐的餐后3小时适当加餐。
2.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但需要注意运动方式和时间的选择。以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的组合形式锻炼,既能减脂降糖,又能增肌稳糖。有氧运动每周5-7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即可,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抗阻运动每周2-3次,每次15-20分钟,可选择举哑铃、俯卧撑、弹力绳等。运动时间应选择在餐后1小时,避免空腹运动。
3. 遵医嘱用药
在用药方面,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药物的说明书及用药的时间要求服用。例如,二甲双胍片和阿卡波糖应随餐服用,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用等。每天按时用药,不随便更改或调整药物剂量。如果不能保证定时就餐或每天运动不规律,最好选择低血糖风险小的药物。
4.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每晚至少应保证7-9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应及时就医,通过中医药等治疗手段改善睡眠质量。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保持血糖的平稳。
5. 胰岛功能差的糖友应及时治疗
胰岛功能差的糖友应避免使用促泌药,并及早选择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
6. 存在应激性因素的糖友应及时调整
存在应激性因素的糖友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外,还应调整情绪和生活方式。例如,处理好外伤、感染等问题,有情绪问题的应及时调整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情绪状态,可以减少应激因素对血糖的影响。
7. 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前提。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对血糖的影响并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