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很大的“天狗”,居然是“背锅侠”,古人对它误会太深了

友绿评历史 2023-05-27 21:09:01

蒙昧时代的古人,就像是人类的孩童时期。他们在穿越无尽黑暗的同时,也在释放着无穷的想象力,他们运用想象力想方设法地度过灾祸,找回走向未来的勇气。

中国古代的妖怪有很多,它们长得千奇百怪,有着各样的通天本事,可以上天入地、吞云吐雾、呼风唤雨,或正或邪,也都替人类背过锅,如果非要选出一个“背锅侠”,那就非“天狗”莫属了。

“天狗”一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西山经》的“西次三经”中,是一种“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猫,可以御凶”的野兽。《辞源》也有记载,天狗头上有三条较宽的白纹。这时候的天狗,还是吉兽,可以抵御凶煞之气,避祸免灾。

汉朝的《史记·天官书》记载:“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炎火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到了这时,“天狗”就从地上被搬到了天上。从此之后,“天狗”就从“吉兽”变成了“灾星”。

南朝祖冲之所著的《述异记》中描绘:天狗为“似狗而人立,头锐喙长,上半身赤色,腰以下青如靛,尾如簪,长数尺”,既见则“腾上云际,发声如霹雳,委蛇屈曲,向西南而去,尾上火光迸裂,如彗之扫天,移时乃息,数十里内皆闻其声,亦有仰见其光者”。

通过这些古籍,我们不难发现,天狗已经从一种异象逐渐演变出妖怪般的实体,继承了其原有特征,又从虚无缥缈的火光中走出,出现在世人面前。也正是从这时起,天狗成了民间耳熟能详的大妖怪。

《汉书·天文志》:“天狗,其状大如流星,嚯嚯有声,其下地也,类似家狗。它所坠落的地方,会燃起熊熊大火,火焰冲天。在地面上蔓延数公顷,远远望去,天空有鲜亮的黄色之光,于千里之外破军杀将”。

据《隋书》记载:“大隋开皇19年,隋与突厥战乱频发,一日,突厥军营内见赤虹经天,光照数百里,且有天狗坠入营中,血雨三天不停。”由于目击者众多,这种“天狗为灾”的传说显得尤为可信。

到了唐朝贞观17年,长安城内更是因为一句“上遣枨枨取人心肝,以祠天狗”的神秘预言,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恐慌。

传说,枨枨是挖人心肝的铁爪恶魔,它要来取人的心肝来祭祀天狗。好在唐太宗及时采取了对应的政策击破了谣言,这才避免了一场恐慌带来的灾祸。但是,却难以改变“天狗”成为人们心中的灾星和妖魔的刻板印象。

《周书》中记述,吴越七国叛乱时,天狗曾经罩过梁国,梁国被数个国家围剿,掠地屠城,七国很快就灭亡了。

从汉代到宋代,天狗被传为一种流星所化的天兽,从天而降,来到人间就会发生战乱,如果它出现在那家队伍的上空,这个部队铁定要吃败仗。

天狗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要数“天狗食月”了。

但其实“天狗食月”的传说并不悠久,它是清朝时的称呼,在此之前,古人都称之为:“蟾蜍食月”。

王充所写的《论衡》里面记载:“儒者曰:‘日中有三足鸟, 月中有兔、蟾蜍。’”

也就是说,早在秦汉时期,蟾蜍食月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时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蟾蜍噬月的身影。此后,各个朝代的诗作中,关于“蟾蜍食月”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在当时,人们认为蟾蜍是偷吃月亮的妖怪,人们甚至纷纷采取各种行动来拯救月亮。唐代还因此生成了一种习俗:“救月蚀”。在“蟾蜍食月”的日子,长安城里面女子们都会拿出镜子,对着月亮敲击镜子,人们认为这样可以拯救月亮。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每年八月十五夜,天上有一个叫天狗的神,经常张嘴吞月。说来也怪,这天狗神本来有口无喉,虽然嘴里能含一个月,最后还是咽不下肚子,所以它含了又吐,吐了又含,到了三更,轻易不肯罢休。月神不堪其扰,乃吩咐下面的人,为之大声报警,使之速去。于是每天晚上,民间或放鞭炮,或鼓铁锅,打铜盆,敲大鼓,盖以吓唬狗,使其速逃。

从“蟾蜍”变成“天狗”的原因,有现代专家认为:敲锣打鼓驱赶一只蟾蜍,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所以古人为了让它听起来更加可信,于是就改成了“天狗”。也有人认为“天狗食月”更出名是因为一篇课文:《看月食》,把它的名气宣传开了,而“蟾蜍食月”则没有得到宣传而已。

其实,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不重要了,现在的小学生也都知道根本没有“吃月亮”之所,那只是月食: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

翻开历史资料,我们甚至发现,早在汉代,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到了宋代,一些专业人士对月食的预测已经达到基本准确的地步。《宋史》对月食的记录有近200次,其中有8次“月当食不食”的记录,还有60多处“月食,云阴不见”的记录,这足以说明宋代我国科技水平已经非常发达,对月食的推测和记录都很精确。

清代的女科学家王贞仪已经弄清楚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并写下了《月食解》。

只可惜,上面的这些学说流传范围太过狭窄,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普及,反倒是民间传说影响力更大一些,以至于人们一直生活在愚昧当中。

相对于宇宙来说,地球是渺小的。相对于历史而言,人类也是渺小的。人们回顾历史,探索未知,是为了从历史中寻找更好的方法,从而让未知的世界越来越美好。这大概就是人们喜欢看天生异像的原因吧。

而古人之所以能从天象中看到吉凶,并把天象与现实相对应,把“战败”、“瘟疫”、“社会动荡”都安在“天狗”身上,或许是出于封建统治的需要,或许是因为当时的科学还无法解释,避免产生社会恐慌,于是就编出了类似于“天狗食月”这一类的故事。

正如我在开头所说的那样,人类祖先在面对未知和恐惧时,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借着“天狗”这样的妖怪,他们才找回走向未来的勇气。我们应该向背锅的“天狗”说一声:“你受委屈了”,再说一声:“谢谢”。

旧时,在封建集权统治下,人们往往人身不自由,生活困苦,先辈们借助妖精鬼怪故事,达到某种隐喻之用,诉说着古人的不能、不敢和不愿。

现在,我们了解妖怪,更多的是为了了解历史和古人的生活的需要。如今的妖怪文化也有了变化,人们甚至将“妖怪”娱乐化了,它们在我们眼中更多的是“可爱”我们儿时听过太多关于它们的故事,它们也成为童年回忆中的一部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