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叙利亚西部沿海地区突然爆发大规模宗派冲突。
短短72小时内,至少1311人丧生,其中830人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包括妇女、儿童甚至襁褓中的婴儿。这场冲突的导火索看似是前政权残余与过渡政府的军事对抗,但背后却暴露出叙利亚社会深层的宗派矛盾与国际势力的复杂博弈。冲突升级:从军事对抗到平民屠戮,叙利亚过渡政府安全部队与前政权武装在拉塔基亚省爆发冲突。本应是针对军事目标的打击行动,却很快演变成针对阿拉维派平民的系统性清洗。武装分子挨家挨户搜查身份,确认后当场处决,甚至将尸体抛入万人坑。更令人发指的是,部分受害者被伪装成“与叛军勾结”的政府军士兵,以掩盖屠杀真相。在塔尔图斯省,一段视频记录了武装分子强迫阿拉维派男子跪地爬行、学狗叫取乐后集体枪决的暴行。这些画面被上传至社交媒体后,引发全球哗然。幸存者马瓦回忆道:“他们像处理动物一样对待我们,妇女被迫赤身游街后遭扫射,儿童在家中遇害。
”这场屠杀不仅针对现政权支持者,连普通工薪阶层也未能幸免。阿拉维派长期被视为“异端”,即便在阿萨德政权倒台后,他们仍因教派标签成为报复目标。宗派矛盾:千年积怨与权力更迭的恶果叙利亚的宗派矛盾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分裂时期。阿拉维派作为什叶派分支,因融合基督教教义(如过圣诞节、饮酒)被视为“异端”,长期遭受逊尼派排斥。阿萨德家族掌权后,阿拉维派垄断军政要职,形成“少数统治多数”的格局,进一步激化仇恨。2011年内战爆发后,双方以教派之名互相屠杀,仇恨代代相传。2024年12月阿萨德政权倒台后,过渡政府未能有效整合前政权武装力量,导致失业军官和极端分子失控。与此同时,土耳其支持的“沙姆解放组织”(HTS)以“反恐”为名,对阿拉维派实施宗教清洗。其手段之残忍远超阿萨德政权,包括用匕首屠杀妇孺、铁桶炸弹无差别轰炸平民区,甚至直播虐杀视频以恐吓对手。德鲁兹派的生存抉择:夹缝中的少数派联盟在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德鲁兹派的选择引发广泛关注。
这个以山地为主的省份居住着约60万德鲁兹人,他们与阿拉维派同为少数派,却因历史纠葛形成微妙平衡。面对逊尼派极端分子的威胁,德鲁兹人组织示威声援阿拉维派,并收留了200个流离失所的阿拉维家庭。德鲁兹派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成为关键因素。历史上,德鲁兹人曾多次在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甚至主动请缨参军。如今,面对叙利亚局势失控,德鲁兹人通过社交媒体发起“保护同胞”运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他们的生存危机。然而,这种选择也引发争议:有人质疑德鲁兹人“借机巩固与以色列的关系”,也有人认为这是“对逊尼派极端主义的反抗”。国际势力的推波助澜:交易背后的沉默叙利亚的悲剧背后,始终跳动着大国博弈的脉搏。欧盟在2025年3月承诺提供25亿欧元援助,却对屠杀保持沉默;以色列则借机扩大在戈兰高地的控制,甚至默许德鲁兹人“自愿”加入国籍。美国虽谴责HTS暴行,但继续向其提供情报支持;俄罗斯为保住塔尔图斯军事基地,默认暴行,仅象征性空袭。
联合国核查员多次被HTS阻挠,后者以铁桶炸弹轰炸平民区销毁证据。俄美在安理会互相否决干预提案,导致联合国沦为“纸老虎”。当阿萨德镇压反对派时,西方高呼“人权高于主权”;而HTS屠杀阿拉维派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却称“是士兵个人行为”。平民的生存困境:从绝望到麻木在霍姆斯市,一名父亲在废墟中寻找失踪女儿时说:“我已经习惯了失去亲人,从战争开始到现在,家里已经埋了三口棺材。”经济崩溃加剧了人道危机:叙利亚镑汇率暴跌至1:35000美元,公职人员月薪仅够购买3公斤面粉;全国电网瘫痪率87%,民众为争夺充电桩爆发械斗,单日造成43人死亡。更令人揪心的是代际创伤。16万学童因学校被毁成为“战争文盲”,少女被迫卖淫换取食物,价格跌至3美元/次;拉塔基亚孕妇在废墟分娩死亡率达68%,新生儿夭折后被制成“战损证明”向国际组织索援。在阿勒颇,一家三口在地下室躲藏9个月后终于重见天日,却发现自家房子已被洗劫一空,连孩子的玩具都成了战利品。未来迷局:和平之路在何方?过渡总统艾哈迈德·沙拉虽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但其声明被指缺乏诚意。
受害者家属直言:“沙拉的武装团伙就是凶手,他们换掉受害者衣服伪造战场证据。”分析人士指出,过渡政府内部派系林立,外籍武装分子不受约束,教派仇恨已深植社会。更危险的是,“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正借机渗透。在代尔祖尔省,IS残余分子通过社交媒体招募新成员,承诺“为真主复仇”;在伊德利卜市,年轻人组建“复仇敢死队”,专门针对逊尼派平民。联合国警告,叙利亚可能重蹈2014年覆辙,沦为极端主义的温床。结语:当仇恨成为政治工具叙利亚的悲剧是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当权力更迭的狂欢褪去,留在废墟中的不仅是尸体,更是整个民族的心理创伤。从阿萨德王朝的覆灭到德鲁兹与阿拉维的生死互助,这场冲突的终章,或许不在战场上,而在人心——当仇恨与恐惧蒙蔽了双眼,谁还能记得“反对阿萨德政权是为了尊严,而非报复”的初心?(注:本文综合多篇报道的细节与分析,通过重构叙事视角,将政治冲突转化为对人性与生存的深刻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