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的国际化日益交融中,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也不断的向世界各国传播。文化的高度传播以及互相融合使文化自觉更加的深入人心,使国外的更多国家开始了解与学习民俗文化。日本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向我国学习,也沿用我国的许多传统习俗文化与节日,如端午节等。
不仅是端午节这种举国上下都庆祝的大型国际化节日,还包括我国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甚至包括传统民俗的名称,我们以鄂西土家族传统民俗名称为例来研究文化自觉与民俗文化日译。
土家族在中华民族的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是一个历史悠久、传承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土家族文化一步步的正在走出国门,而相应的翻译体系与翻译水平并跟不上,还有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差异,导致土家族文化的日译有着一定的困难。
一、 在鄂西土家族传统民俗名称文化的传播中所体现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作用地位的深刻认识,也是对中国自己的文化产生自觉,而对西方文化自觉反思。所谓文化自觉,也是指在自己所处的一定的文化历史圈子里,我们要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要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很大程度的认识。
文化自觉也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以及他人文明的反思,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自觉中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两个、或多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哪种文明,都是由多个民族,族群之间的不同文化融合而来。
在鄂西土家族的传统民俗名称中,多是沿用楚国时期以及封建时期一直沿用至今的民俗名称,在经过后世的传承与文化的逐渐改变,有些传统节日的称呼也许发生了改变,但是总体来说相对于几千年的传承,文化延续至今,就算有差异而内容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在传统民俗节日中,主要有牛王节、嫁毛虫节、五月节、赶年节、含巴节等。
土家族的节日民俗相对来说比较多,但从节日的内容来看,有祭祀、纪念、庆贺、社交娱乐与生产类等方面的节日。从土家族的宗教信仰来看,宗教信仰主要是对自然的崇拜,如土地、山水、河、树木等都为其崇拜对象。图腾崇拜有对鹰、白虎等图腾的崇拜。
在每年的八月十四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天土家族的成员在各地都要举行牛王节歌会,各家各户都会提前把牛梳洗干净,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便牵去赶歌会,也沿传于牛是天上的神牛,因觉得人间疾苦,于是私自偷盗仙谷于凡人,所以也称为“稻谷节”。
而且此节日也坚持文化自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自信,于外来文化之前发展自己的文化,不改变自己的文化原则,还把基本的文化习俗传承下来。像这样相似的土家族传统文化节日还有嫁毛虫节,与汉族地区的清明节、中秋、端午节极为相似,到农历五月初五,在土家族里俗称五月节,也是传统的中国端午节, 其中比较著名的当属女儿会,女儿会还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二、 在鄂西土家族中民俗文化名称的日译研究在文化的传播之中,民俗名称的翻译主要是对这个国家民族的研究了解与发展旅游的需要。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将会影响着整个翻译的过程,也决定是否能正确的处理文化差异之间影响的翻译质量与翻译水平。民俗文化是广大的中下层劳动人民一起所创造并传承于祖上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种族与民族在共同历史作用下所形成日益积累的文化传统。
民俗文化往往会成为吸引国外的许多游客来国内旅游,来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民俗文化翻译的中心内容是民俗文化的译介。但在民俗词语翻译的同时,往往有许多词汇找不到目的词,因为旭东民俗词语都是由当地语言逐渐演变而来,承载着深刻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渊源,翻译起来十分困难。
在翻译过程中,以日语为目的语的文化旅游翻译不仅有音译,还有直译等多种翻译方法以及各种不同翻译方法的相结合。在翻译民俗文化词语的时候,我们必须注重汉语与日语之间的差异,还要与上下文提供的背景知识相结合,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日本语言大量的使用中国的汉字,这就导致了日汉翻译具有某些区别于其他语言翻译的特殊性。
在土家族民俗文化翻译中,采用了“直引”“直引加解释”“音译”“直译”“直译加解释”“意译”六种方法。“直引”也即是直接引用的翻译,在某些民俗名称的词语的翻译时直接使用原名以日语汉字表记之。
还有“直引加解释”以节日女儿会为例,因为在日本的节日里也有女子会,若直接引用会造成相似相同而产生混淆,于是日本就直接引用女儿会这个词,但在后方会加括号说明该名称的由来。“音译”是指用译人语以语音资源再现原文特征,就是发音相同,而字不同,常见的就是土家族的特色饮食的翻译。
“直译”是再现原文意思的方法,例如土家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哭嫁”和“跳丧”,在翻译成日语的时候,多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还有“意译”,“意译”一般是不拘泥于文字表面的意思,而要译出其中的含义。
在文化民族民俗名称的日译中,采用许多的方法,只为民族文化更加的能够融合深切的交流。不仅推动着文化的繁荣与交流,还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