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说《红楼梦》由血泪铸就,那血是什么?泪又是什么?

屏山品红楼美 2024-07-18 09:48:44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是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末尾曹雪芹自题诗的最后一句。每一个字都敲进读者的心脏,为什么《红楼梦》成为一门显学,这“血”,和着这“泪”,是这部作品浮世繁华背后的真意最打动读者之处。

《红楼梦》这部大悲剧的打动人心之处,是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作品中找到共鸣,现实中,唏嘘于一个大家族的没落;精神上,悲叹于一对儿璧人感情世界的崩塌。前者是血,后者是泪。

贾府的败落,或者说四大家族的败落,实际上是说那个政权统治之下整个社会的穷途末路,又不仅仅限于这些大家族,破败其实是整体性的,包括一开篇就描写的甄士隐家,陷入官宦内斗的张财主家、长安守备家,以及后边贾母过生日后不久就被抄没的江南甄家……

无论哪一种层次的家族的破产覆灭,哪怕是平民的破产,统统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就是经济问题,对于大家族来说,是入不敷出,是奢费太过,以致不继,引发家族为争夺资源内斗,最终分崩离析;平民则是税赋太重、劳役太繁,然后是社会治安混乱,恶性循环,无论是什么情况,都只能被裹挟其中,陷入一个社会从平稳到动荡再到崩溃的深渊里去。

典型的如甄士隐家族,甄士隐的为人、甄家的家风,简直人畜无害,而且还乐善好施,但也经不起被牵连、盗贼、兵匪等的接连伤害,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萧瑟凄凉境地,《红楼梦》描写的就是一个这样的社会。

任何家庭的破产,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伴随的,是人的死亡,《红楼梦》一开篇就是死人,冯渊、贾敏、秦可卿、秦钟……当上层或者强者之间发生利益争夺时,弱者就成了牺牲品,金玔儿、晴雯、司琪、鸳鸯……到了后期,灭亡到来时,原本处于金字塔尖上的人竞争失败后,他们同样成为祭品,凤姐、黛玉、迎春……

在残酷的生存现实中,个人的情感、道德、价值观……一切精神建设均需让位,均成为竞争中的牺牲甚至是笑话,这里面的典型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真挚的知己之情、姻缘爱情。

宝黛爱情,是《红楼梦》除了家族兴衰之外的又一条重要的主题,自古富贵出情种,但曹雪芹写爱情和一般作品不同,宝黛的感情更多的是偏向于知己之情,是敬慕、欣赏和尊重的综合,到后期,两个人也有炙热的内心活动,也有欲言欲止式的朦胧的表白,但也是发乎情止于礼,这更平添了这情感里的意难平和木石姻缘破灭后的悲剧性。

宝黛爱情从头到尾都是悲剧性的:

宝黛初会时,是贾敏刚刚去世不久,黛玉还沉浸在丧母的悲痛中,况且也离开了父亲林如海,贾敏新丧,又父女分离,林如海顷刻间成了鳏寡孤独,这些都构成林黛玉心里的悲苦。虽说在荣国府有外祖母疼爱,但她毕竟是客居,所以小心翼翼,不敢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寄人篱下之感扑面而来。

在这样的小心中初见宝玉,虽说有故人之感的亲切,黛玉到荣国府的当天却落了泪,她向紫鹃说自己第一天来就惹得宝玉摔了玉,若是那玉摔坏了,岂不是自己的罪过。

这就是黛玉爱情开始时的背景环境,是一个令人无法松弛的心境。

薛家进京后,实际上薛家和王夫人炮制出的金玉良缘是对林黛玉赤裸裸的威胁,是对贾母权威的挑战。风霜刀剑严相逼应该从此时就寒意袭来了。这中间多少明枪暗箭、多少实力和勇气的较量,尤其是在父亲林如海去世后,林黛玉彻底失去了退路,与其说黛玉的眼泪是为了酬宝玉的前世甘露之惠,不如说是现实里没有了父亲的后盾,被人欺负后的黯然神伤。

到了后期,在贾母强硬的态度下,薛家一度灰心产生了退意,读者可以发现,五十四回元宵节后,薛姨妈和贾母聊天的情景几乎不见了,薛宝钗后来还搬出了大观园,在一个大院里,中秋节甚至都没有在一起过。读者奇怪于这时为什么贾母不做主为宝黛完婚,这时的贾府日益艰难,内部矛盾几乎到了不顾体面的程度,糟心的事一件接一件,这种情况下,贾母也不能一意孤行,宝黛婚事一拖再拖。

表面上看,似乎一团和气,实际上,王夫人不接受黛玉,贾母不接受薛宝钗,这样的局面成了无解的难题。应该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以致不治,或者说泪尽而逝。

黛玉在荣国府里的日子,表面上看是锦衣玉食,地位上和贾府三春无异,甚至位列主子里的第一梯队,但她的情绪一直处于压抑状态,木石姻缘从未真正被认真商讨过,薛宝钗看似障碍,实际上,林家没人了,可能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这令四世列侯根基的林黛玉不可能不感到痛苦和侮辱。

宝玉的内心只接受黛玉,这原本是林黛玉的幸福,可惜,宝玉的感情因素,于王夫人,甚至于整个贾府,根本是个最不重要的因素,没有人真正在意这个。

宝黛爱情之悲,悲在看清所有的问题后,仍然有深深的无力感!宝黛爱情之悲,悲在反对的力量貌似不大,但就是无法抵达目的的无助。

宝黛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因为他们需要家族的供养,所谓的反抗和要求解决精神问题,和家族利益相比,根本就不是个可以启齿的问题,如果是今天,林黛玉能参与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不在深深的高墙之内,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眼泪和痛苦!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0 阅读:3

屏山品红楼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