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1981年中国核潜艇首次长航:停摆5次,被外军敲击艇壳

沧海阅名 2025-02-08 17:53:20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

前言

毛主席曾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带着伟人的宏愿,1981年中国核潜艇发展迎来了高光时刻,402号核潜艇迎来首次长距离试航,走出内海,驶向世界。

这次试航,用咱们的话说,那就是“压力山大”,不仅关乎中国核潜艇能不能真正成熟起来,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试航期间,反应堆连续停摆5次,外军声呐还曾不断敲击潜艇外壳,重重危机之下,402核潜艇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惊心动魄?

蛟龙开始行动

说起来,中国的核潜艇之路走得荆棘密布,举步维艰。

1958年,中国就启动了代号为07的核潜艇研制项目,这可是个大工程,涉及了好几百个研究所和上万名科研人员的心血。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401艇成功下水,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核潜艇技术的国家。

然而401艇下水后多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由于是首次研制核潜艇,一些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

不过,虽然401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是给中国核潜艇建设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毕竟,从0到1、从无到有这一步是最难的。

有了401艇的经验,科研人员们是越战越勇,紧接着就造出了402艇。402艇打造出来起,就是中国海军的希望之星,为了验证它的实力,工程师们准备让它去挑战长距离试航的重大任务。

从科学层面上来看,这是对402核潜艇性能的全面检验,但是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这更是中国核潜艇形成战斗威慑力的第一步。

长距离试航计划时间为一个月,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都会参与其中。试航正式开始之前,所有参与人员都进行了前期集中训练,设想了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做了完善的预案。

工作人员还重点重新检查了核动力系统,武器系统,导航系统等关键设备,确保每个部件都处于最佳状态。

1981年11月16日,402号核潜艇长试航正式开始,然而一开始就遭遇了当头一棒。

402号核潜艇刚驶向深海,反应堆就出现了连续停摆的现象,要知道反应堆是核潜艇的动力来源,反应堆停止意味着核潜艇将失去动力。

情况一经发生,潜艇员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打开了反应堆,迅速排查故障并重启反应堆,所幸402号还是比较坚挺的,工作人员技术也给力,最后算是修好了。

但难就难在在这次长达31天的试航之中,402号核潜艇反应堆一共停摆了5次,虽然每次都化险为夷,可想而知这31天中,工作人员得有多提心吊胆……

长时间海底试航,本来身心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而每一次反应堆的停摆都像是心脏停止了跳动,揪动着所有艇员的心。

再说呢,就是俩字,窒息!

但是这个窒息不是不耐烦,也不是受不了,而是因为紧张,各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有条不紊的将每一个操作指令力求做到精准,夸张点说就是忙的顾不上喘气!

就这样,工作人员确保了5次停摆都能够顺利启动反应堆,彰显了潜艇工精湛技术。

如果说反应堆出问题是“内忧”,那么外部势力的挑衅就是“外患”了,内忧好解决,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问题,总能处理好,但外患可就不一样了。

核潜艇如果想在海底下悄无声息的行驶,那么静音技术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早期技术不成熟,402号核潜艇在水下的噪音高达160分贝以上,非常容易被外军反潜艇系统发现。

刚驶入深海,外军的核潜艇就发现了402艇的存在,那是追着咱们跑,还时不时地用声纳敲敲潜艇的外壳。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派侦察机和电子侦察船来凑热闹,想窃取咱们的情报。

但是402号的艇员们表现出了相当的沉稳,他们忍辱负重,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因为他们知道,隐忍是为了更好的反击。

在长距离试航的过程中,402号还遇到了蒸汽管接头漏气的事故。

蒸汽管一漏气,温度噌噌地往上涨,人根本没法靠近。但是艇员们忍住了高温,他们硬是用自己的勇气和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次试航的挑战,那可不只是技术上的,还有来自生理上的压力。

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在潜艇里待着,环境非常压抑。密闭的空间、高温、异味,还有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这些都得靠艇员们一一克服。

“困难是用来克服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每个参与长距离试航人员的心中。他们做到了,不仅完成了预定的试验项目,还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1981年12月17日,402号核潜艇终于成功返回了青岛军港。那些参与试航的艇员们因为表现出色,被授予了集体三等功,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誉!

历史的见证

402号核潜艇的成功试航,不仅验证了中国核潜艇的长续航能力,也标志着中国向世界宣告,我们有了自己的核潜艇,我们有了自己的海上、海底核打击力量。

那些企图干预中国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外部势力,此后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了,是否还能像以前那么嚣张。

虽然这次试航有一些不足,但是积累的宝贵经验让中国核潜艇在后续的发展产生了飞速的进步。

中国核潜艇技术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不管是从静音技术还是动力系统,再到武器装备,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核潜艇打击力量,能够更好的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

所以要感谢那些为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和艇员们。是他们用智慧和勇气让中国核潜艇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未来,我们相信中国核潜艇还会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让世界上的目光再一次看向中国,让世界上的目光长时间停留在中国。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施洋、席亚洲:别了,中国核潜艇的“少年时代”》

《我亲身经历的核潜艇首次长航训练》·张怀华著

红色文化网:《“核潜艇老兵”回忆:第一艘核潜艇入列海军》

0 阅读:0

沧海阅名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