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字作为一个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于文化传承和延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人们还能够通过考究文字演变历程来反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说文字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有着不替代的作用。
郭沫若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才华横溢的他努力钻研甲骨文,终于发现甲骨文与新石器时代远古象形陶器文字之间的联系,为我国汉字演变进程的相关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郭沫若在我国学界之中毁誉参半,但是他自身的学识和眼界仍然是值得信任的。
我国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由繁化简,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帮助更多的人们提高了文化水平。然而却有人公然建议要恢复繁体字,不过,这个建议却遭到了我国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的反对。那么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汉字演变
郭沫若将考古发现的新时期时代人类出现的文字和中国甲骨文结合进行研究,他分析出中国的历史至少有六千年。郭沫若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文字,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文字诞生之前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可以说是甲骨文的前身。
甲骨文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文字了,我国一直将甲骨文确定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通常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之上,是商朝人在进行占卜或者预测吉凶时所使用的工具。甲骨文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卜辞,是我国研究文字起源的重要财富。
金文则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由于金文的载体大多数是采用的青铜器等礼器,由此又得名钟鼎文。与甲骨文不同的是,金文的应用更加广泛,目前发现的金文字数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个。金文的应用直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文字后便不再使用,嬴政规定车同轨,书同文,全国统一采用小篆作为使用文字。
篆书从秦朝开始使用,一直到西汉末年才被隶书取代。当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发展到篆书这个阶段,已经出现了由繁化简的趋势。篆书与甲骨文和钟鼎文相比,在结构上更加简单和符号化,减少了书写的困难。此后,汉字的演变就已经定下了基调。
隶书是由篆书简化而来,与篆书相比,有着书写更快的特点。在汉朝时期,隶书被广泛的应用在瓷器、书画等方面,更加彰显出汉文化大气磅礴的特点。在今天,隶书仍然作为一种书法形式受到人们的喜欢。
历史发展到唐朝时期,文字也随着唐朝的特点开始出现了变化。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隶书演变为形体方正、壁画平直的楷书。虽然楷书在汉朝时期就开始出现,但是直到唐朝,楷书才被正式的作为主流字体,开始使用。由于楷书自身的特点,也被应用为现代的手写正体字。
以上的汉字演变过程仅仅是一个过程,它并没有包含汉字简繁的争论。其实在清朝灭亡之前,我国一直采用的是繁体字。甚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即使提出了采用白话文交流的方式,但仍然没有改变汉字为繁体的状况。
书写复杂,笔画众多的繁体字对于建国后我国扫盲运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于是在1935年,国家开始准备将繁体字简化。直到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的提出和1986年简化字总表的发布,最终敲定了汉字简化的方案。
二、冯易之争
冯小刚作为我国的知名导演,曾经在相关的会议上,就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应该重视这种传统文化,繁体字恰好能够以字寓形,能够展现出一个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冯小刚还认为随着网络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能忘了自己的本,繁体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了数千年的一种传统,但是如今我国的年轻人已经不认识繁体字。为了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他建议繁体字应该被重新采用。
冯小刚的建议,确实也有一些道理。在书法上繁体字与简体字相比就更美观,笔画比较多的繁体字能够帮助书法家调整整体的布局。从结构、造型、章法等角度来看,繁体字也确实优于简体字。
对于冯小刚的观点,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觉得冯小刚提出的建议已经本末倒置,忘记了当时汉字简化的初衷。同时他认为,简体字的出现已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繁复的字体只会干扰人们的阅读速度,甚至在书写上还会更加复杂,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而且简体字与繁体字相比,简体能够帮助人们文化水平,不用再去记忆那些繁复的笔画,只需简单的几笔就能够勾勒出一个简体字,对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简体字并不会影响到文化传承。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在每个朝代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变化。文字的演变过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每个朝代的不同文字特点,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中心不变的精神,那就是中华文化的神魂不变,中华文化的精神不变。汉字化繁为简,同样保留了汉字之中中华文化的神魂和精神。
易中天先生还怒怼那些坚持恢复繁体字的人,要让他们把“亂竈龜鬱”写出来。这四个字复杂的笔画极大的拖慢了人们的书写速度,如果日常生活之中全部都是类似的这种文字,那么这对于文化传播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乱灶龟郁”则是上面四个繁体字的简化写法,如此看来,更是简体字通俗易懂,也证明了我国在二十世纪推行汉字简化方案的重要性。
结语:
对于冯小刚和易中天先生之间的发生的关于汉字的简繁之争,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这个问题。一味的追求繁体字和强调汉字简化都是不理智的行为,繁体字也好、简体字也好,其中都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在传统文化之中取精华,去糟粕,采用正确的方式促进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