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总有一些作品如璀璨星辰般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的港湾。远洲先生的散文集《人生四记》,便是这样一部能触动人心、引发深思的佳作。它宛如一幅细腻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在我们眼前,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世界,去探寻人生的四季之美,感受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真谛。
远洲先生,这位陕西丹凤的文学才子,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感悟,为我们描绘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他原名张建民,是省作协会员,在文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作品在《诗刊》《星星》《萌芽》等众多知名报刊发表,出版了多部诗集和散文集,如诗集《城市泥土》《远洲朗诵诗选》,散文集《在低处》等。而《人生四记》这部近十年来创作的散文合集,更是凝聚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
一、记人:用真挚情感勾勒生动的生命画像
在《人生四记》的“记人”篇章中,远洲先生以其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或是他的亲人,或是他的朋友,或是那些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却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陌生人。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真实地存在着。
比如在《父亲的时间》一文中,远洲先生用朴实而真挚的文字,讲述了父亲的一生。父亲六岁丧母,靠着祖父“担脚”谋生养大,长大后边耕边读,新中国成立前夕当了教师,凭借自己的人品、学识和对事业的敬业,桃李满天下。然而,他一生谨小慎微,处处与人为善,经常接济家庭困难的学生,自己却常年抽劣质烟,过着节俭的生活。当父亲去世后,那副长长的挽联,从楼顶上垂落下来,庄重肃穆,引来众人敬仰。可此时,父亲已去,空楼伫立在村院当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去楼空的悲伤与无奈。往日夜间归来,抬头看见楼上的灯亮着,便觉父亲在,心里踏实;如今人走了,灯灭了,那无尽的寂寞与思念便涌上心头。这段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以最真实的情感,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对父亲这份平凡而伟大的爱有了更深的领悟。
还有《保姆程春娥》,记述了一位身世悲惨的母亲,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了作者一个温暖的回忆。在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保姆即使自己生活艰难,也偷偷给作者做好吃的,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委屈、无助、气愤和无奈,这些细节描写让人读得泪目。而作者为了回报保姆的善良与关爱,专门写了一首诗《保姆的眼睛》,这份心存善念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人间大爱的无私与美好。
远洲先生在“记人”中,用他的笔,赋予了这些人物以生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身边那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

二、记事:在平凡生活中发掘深刻的人生意义
“记事”篇章,是远洲先生对生活中点滴琐事的记录与思考。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深刻的人生意义。
《暑假二三事》中,作者描绘了家乡万湾村的美丽风光。丹江河南岸的万湾村,有着五里长半里宽的肥沃水田,绿汪汪的稻田里,丹江河水大时充足供给稻田用水后,河道里还有着丰盈的水。丹江岸边,有着宽阔的沙滩,细细的沙粒,两岸长堤上长满了杨柳,清流在微风中吹拂,像绸缎般美丽。河床高处,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石头和小鸟,阳光洒在江面上、沙滩上,折射出一片白金碎银的光芒。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家乡风光,让人向往。但在这美好的风光背后,作者也记录了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这些琐事或许是大人们之间的闲谈,或许是孩子们在田野里的嬉戏,正是这些平凡的瞬间,构成了生活的真实模样,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烟火气息和生命的力量。
在《一张贺年卡》中,作者回忆了与已逝著名诗人李小雨之间的深厚友情。那一张原本看似普通的贺年卡,在经历失而复得后,承载了作者无尽的情感。贺年卡在作者心中,已超越了物质层面,成为了他与李小雨之间珍贵的情谊象征。这份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让我们明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真挚的情感是如此宝贵,它能给我们带来温暖与力量,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这些记事的篇章,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在平凡中发现美好,领悟人生的真谛。
三、记游:用诗意笔触描绘壮丽的山河画卷
远洲先生对故乡的热爱,在“记游”篇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故乡,是一幅充满诗意与魅力的画卷。
在《景仰商山》中,作者开篇便表达了对商山的深深景仰之情。他说:“每个人的心中,可能都藏着一座值得景仰的山,我的心目中也有一座山,它叫商山。”从迈入知天命年龄段开始,每次想起商山,无论它以何种形态出现,都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种对故乡山水的深情,源于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在文章中,作者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商山的壮丽风光和独特魅力,让我们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暑假二三事》里对家乡自然景色的描写同样精彩。那丹江的碧水、长堤的杨柳、沙滩的白金碎银,都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将这些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跟随他的脚步,一同领略了故乡的风土人情。这种对家乡的热爱,不仅仅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更是对家乡人民生活方式和奋斗精神的赞美。
远洲先生的“记游”篇章,让我们看到了故乡的美丽与神奇,也让我们明白了,家乡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忘怀的根。

四、记言:以深邃智慧体察社会的深刻思考
“记言”篇章中,远洲先生以其深邃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人生、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他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他作为陕西本土作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感情深厚,在创作中聚焦于陕西地域文化和陕西作家群体,不仅描写陕西特有的自然风光,也关注陕西人民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和昂扬奋斗的精神面貌,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远洲先生在创作中经历了诸多坎坷,他曾在西安“漂流”十年,做过报纸编辑、杂志编辑,后又从编辑岗位辞职,生活充满波折。但即便如此,他对文学的热爱从未改变,这份执着与坚韧让人敬佩。他在作品中,也借“记言”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与坚守,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记言”如同作者与读者的对话,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波澜与对世界的思考。它引发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等诸多问题,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五、《人生四季》:岁月沉淀下的灵魂之歌
《人生四记》这部散文集,就像是一部岁月沉淀下的灵魂之歌,蕴含着远洲先生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家乡的眷恋。它以记人、记事、记游、记言四个部分,全方位地展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人生的四季之美。春有生机,那是远洲先生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捕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希望;夏有热烈,他的文字如炽热的火焰,燃烧着他对生活的热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秋有丰硕,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总结与思考,那些人生的感悟如同秋天的果实,丰富而深沉;冬有宁静,在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生命的敬畏中,他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这部散文集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文学的魅力,更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了一片心灵的净土。它提醒我们,人生虽有起伏,但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创造,才能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生四季》如同一杯温暖的茶,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回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远洲先生用他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在阅读中,实现了与自我、与生活的深度对话。
当我们合上书页,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依然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它们将在我们的心中种下温暖与希望的种子,让我们的生命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坚韧、愈发美好。《人生四记》,是远洲先生送给我们的珍贵礼物,让我们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怀揣着这份美好,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