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福果套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黄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饱含深厚情感的颜色。从日常劳作的土地,到人文始祖——黄帝,再到炎黄子孙的肤色以及后世皇权的象征,黄色,拥有太多的意义。
在千年来的瓷器烧造史上,白黄色釉一直是人们心中最深沉的色彩追求。
珐琅彩福果套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瓷器的“黄”
黄釉是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汉代已初见端倪。
但是汉代的汉黄釉属釉陶,还不属于瓷器之列,唐代才正式将这二者分开。隋唐黄釉两类,低温以三彩为主,高温则以寿州窑黄釉为典型。
雍正款鳝鱼黄釉钵缸
这一时期黄釉色逐渐纯正,南北方都表明了自己的指向,这一指向由于中华民族文化融会贯通,最终合为一体,不分伯仲。
黄釉入唐烧造逐渐广泛,其器型饱满,色泽莹润,呈蜡黄状,也让其三彩马、三彩人佣有了一丝暖意。
黄地绿彩执壶
到了宋代,陶瓷美学被两股势力控制,上为皇家,下为百姓。
皇室对陶瓷审查苛刻,最终形成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的官窑系统;百姓则在修文偃武的国策下,开动脑筋,使民窑系统走向百花开放、推陈出新的局面,两股力量合力将中国陶瓷美学推向高峰,至今尚无法逾越。
成化款黄釉盘
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则有更为严格的限制,不仅衣服不许用黄颜色,就是黄色的瓷器也是绝对不许民间私自生产的,一时之间黄色成了统治阶级或者说皇家的御用色。
嘉靖款黄釉暗划凤纹罐
到了清代,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是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浅淡的明黄色只能用于皇帝和皇后,任何人不得僭越。
黄釉描金弦纹尊
此时的黄色已成为帝王之色,黄釉瓷器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的御用瓷。黄釉成为皇家专属,将上层统治者与下层平民分开。
这种做法不仅显现皇权的不可侵犯,也显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达到顶峰,一种颜色,两个世界,尊卑有别,各安天命。
嘉靖款黄釉暗划龙纹高足碗
“黄”的丰富性
《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国人自占就对黄色有如此明晰的认识。
黄釉一般有低温黄釉和高温黄釉两种,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嘉靖款黄釉炉
茶叶末:茶叶末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
珐琅彩福果套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淡黄:颜色釉品种之一。由淡黄彩发展而来,淡黄彩最早见于康熙时从西方进口的珐琅彩料中,属于低温釉上彩,雍正时对其稍加改进,用来烧造淡黄釉瓷器。
珐琅彩和粉彩中黄彩以及颜色釉中的淡黄釉均以氧化锑作着色剂,而在康熙以前,不论是五彩中的黄彩或低温色釉中的浇黄,都属于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铁黄。
黄釉牺耳尊
蛋黄:蛋黄釉出现于清康熙年间,因色如鸡蛋黄而得名。与蜜腊色、浇黄的釉色相比,显得淡而簿,滋润无纹片。康熙时釉黄微重,釉层透明。到乾隆时,因釉中掺有玻璃白,使釉汁混而不透,呈色嫩淡。多用于一色釉器。
药洲款黄釉暗花轴头
鳝鱼黄:鳝鱼黄为结晶釉的一种。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象鳝鱼的皮色,故名“鳝鱼黄”。
明代就有鳝鱼黄的名称,《陶雅》说“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说明宋已有之。清代前期的官窑也有意仿造,康熙时藏窑有蛇皮绿、鳝鱼黄等品种。
嘉靖款黄釉碗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黄釉的发展在中国的陶瓷史上是个奇迹。最初是由于技术层面的限制,到了技术成熟,却又套上了皇权的枷锁,变得毫无自由可言。
这种残酷又独断的决定,让黄色釉登上了陶瓷艺术的顶峰,以至于现在的我们,还对黄色有种莫名的敬畏之情。
黄釉绿彩划花四系罐
黄色,是人们基于对自然的美好向往,对天地的无限崇拜和对金属质感的内置光泽,它以冰冷的体温传达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温暖感受。
珐琅彩福果套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今人看黄釉,多出于美学和史学角度,古人看黄釉,则是皇权和阶级的无奈,一种颜色釉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意义,使其内涵不再限于容器,成为一种特殊的精神象征。
黄色至今虽然普遍,但恰恰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