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又没来我家吃饭,我埋怨时,儿子:别为难她,我陪您就行了

恭喜你有心室了 2025-02-17 20:52:41

内容纯属故事,配图来源AI,本篇包含虚构创作。

前两年老伴走了之后,儿子怕我一个人在家难过,便常常来看我。

他以前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我,现在却频繁往家跑。

儿媳呢,性子比较淡,话不多,但每次来也会帮我做做家务,陪我聊聊天。

那段时间,他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让我慢慢从悲伤中走了出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依旧保持着高频率回家看望我的习惯。可我渐渐发现,儿媳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周末那天,儿子推开门回来时带进一阵冷风,手里拎着楼下买的糖炒栗子。

“妈,今天小芸单位加班,就我自己回来。”

我站在厨房门口擦着手,看着儿子身后空荡荡的走廊,喉咙里像卡着颗话梅核。

案板上刚片好的白切鸡还冒着热气,儿媳最爱我调的姜葱蘸料搭配着吃。

当天我特意去菜场挑了最肥的走地鸡,却没想儿媳又没来。

“又加班啊?”我接过栗子时闻到儿子身上若有若无的香水味,是儿媳妇常用的那款栀子花香。

阳台上那盆蟹爪兰开得正好,上个月我还说给她带一盆放到她们那边。

儿子钻进厨房拿碗筷,背影比他爸年轻时候还宽厚:“妈你坐着,我来盛吧。”

我扯掉围裙,把砂锅里炖了四个钟头的莲藕排骨汤掀开了盖子。

饭菜都上桌之后,儿子给我夹了块排骨肉:“小芸最近项目忙,她说等过阵子天暖和了,带你出去旅游。”

我舀着汤里的莲藕,看着汤面上的油星,不紧不慢的说:

“上周三也说忙,上周六同学聚会,大上周说是要去看她姑妈。”

“是不是小芸对我有什么意见啊?还是你们闹矛盾了?”

筷子顿在红烧鱼上方,油亮的酱汁滴在米饭上,儿子赶忙放下碗解释,:

“妈,我们没吵架,小芸她工作忙,性格又喜欢清净,不喜欢应酬见人,您别介意也别多想,我多回来陪陪您也是一样的。”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有些不是滋味。

我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现在儿媳却不愿意多来陪陪我,这让我觉得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我忍不住抱怨道:“我一个孤老婆子,就盼着你们能多回来看看我,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多好。她怎么就这么不理解我呢?”

儿子无奈地说:“妈,时代不同了,现在年轻人压力都大,她自己家都很少回去,每天上下班已经很辛苦,您就体谅体谅她吧。”

窗外的玉兰树沙沙作响,我把鱼肚子上的嫩肉剔到儿子碗里,没好气的说:

“当年你奶奶可没我这么好说话,新媳妇三天不下厨,巷子口都能听见她摔锅盖。”

“你媳妇倒好,我都给她做好饭菜了,她还不肯来吃,不是我非要说什么,这让别人看了不得说闲话吗?”

“你回来吃了饭,她不过来,她一个人又不会做饭,搞得好像我故意让她受罪一样。”

儿子认真道:“妈,你别这么说,她愿意在家吃外卖你就让她吃吧,至少她自在的多,如果她没嫁给我,其实你们也就是陌生人。”

“孝顺您,其实不是她的事情,是我这个做儿子的该做的,您也别为难她。”

接下来的日子,我心里一直纠结着这件事。每次看到儿子一个人回来,我就忍不住胡思乱想。

有时候,我会在心里暗暗生气,觉得儿媳太不懂事。可有时候,又会想起儿子的话,觉得自己确实应该体谅一下儿媳。

昨天我把阳台上晒的香肠分装成两份,听见路边几个老太太在议论:

“张婶家媳妇又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要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知好歹”。

我和老姐妹们聊天,说起了这件事。其中一个姐妹说:

“李姐,你别太计较了。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咱们做老人的,就别给他们添乱了。

你看我,现在也不指望孩子们天天围着我转,自己找点乐子,日子过得也挺舒坦。”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豁然开朗。仔细想想,儿媳平时对我也挺好的。

当初我老伴停灵那三日,儿媳悄悄在我怀里塞的热水袋,想起她站在殡仪馆门口替我挡风的背影,单薄得像片柳叶。

她只是不太喜欢频繁走动而已。我又何必为了这点事,让大家都不开心呢?

于是,我决定尊重儿媳的意愿。当儿子再次回来时,我对他说:

“儿子,你跟小芸说,妈理解她,以后她要是不想来就别来了,只要你们俩过得好就行。”

儿子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妈,您终于想通了,这样大家都轻松。”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三件事:

第一,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老一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小芸喜欢清静,不愿意频繁社交,这是她的性格特点,不是对我不满。

第二,婆媳关系需要互相体谅。我总想让小芸多来家里,却没想过她每次来都会不自在。现在我想通了,她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让儿子自己回来,大家都轻松。

第三,家庭和睦的关键在于互相包容。以前我总想着要按照老规矩来,现在明白了,时代在变化,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们做长辈的就不要计较太多,闹到大家都不愉快,对谁都没有好处。

0 阅读:1

恭喜你有心室了

简介:笔耕不缀,隐在故事里的人间世。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