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綦江区隆盛镇的莲石场游玩,然后去爬梁山寨,看地图附近有个石莲镇感到很好奇就前去看一看。来的半路上脑海里总是冒出石莲、莲石,这两个地方两个字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是两个字倒年。莲石、石莲,这两个名字这么接近,他们俩到底是什么关系,带着很多的疑问来到这个小镇。

石莲镇,位于南川区西南部,距离南川城区20公里,南与万盛经开区的丛林镇接壤,西与綦江区隆盛镇毗邻。石莲镇下设拱桥、新民、桐梓、松峰、洪塘5个行政村,户籍人口大约0.8万人。0.8万人的乡还说得过去,但0.8万人的镇重庆很少见,0.8万人的石莲镇有可能是重庆市人口基数最少得一个乡镇,没有之一。

在南川区有玩过很多的乡镇,很多镇大多数都在1万人左右,就比如临近的神童、白沙也就1.1万余人,头渡、木凉、骑龙勉强超过万人,石墙、德隆、河图、乾丰等不足万人而设镇,奇怪的是峰岩和中桥人口超过1万为何还是乡。南川户籍人口为67万,均摊到各个乡镇人口这么少,难不成都被南川城区和水江、大观、南平给吸干了。

石莲镇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因落业先民夏姓人家开粥店而形成场镇,大石梁东面有一块巨石犹如城堡,城堡形状像莲花而起名石莲场。巨石像莲花,也称为莲花石,场镇起名应该叫莲石场,最后称为莲石镇才对,为何叫石莲镇。说起来还真有点好笑,因为綦江区隆盛镇的莲石场有块莲花石,莲石场后设莲石乡。

綦江区那边已经有莲石场,南川这边也有个场镇有一块莲花石,也想起名叫莲石场。南川和綦江为莲石场这个名字都争论很多年,因为莲花是民间幸运物,莲石名字又非常的好听,谁都不愿意莲石这两个字。清朝同治年间,南川和綦江两个莲石场说得上话的村民聚集在一起讨论莲石名字使用的合法性。

双方为莲石这两个字闹得不可开交,都想让己方起名莲石场,但闹归闹,问题总要有个完美的结局。南川这边有个酸秀才出主意,既然双方都对莲石不舍,那就将莲石倒过来念,两个地方一个是石莲,一个是莲石。莲石这个名字好听,谁都想要,但双方都互不相让,有人提议用武力来解决。秀才毕竟是知识分子,武力解决问题是个好提议,但邻里邻居的必定会伤和气,不如想个文明点的方式来解决。

秀才不愧是秀才,脑袋一转就想到一个既文明又很公平的解决方式,那就是抽签。秀才拿来两张红布用黑笔在一张红布上写莲石,一张红布写上石莲,然后将红布折叠起来,放到大缸里,两边各派一个人抽签。哪一方抽到红布上写的字就是哪一方起用的地名,为公平起见抽签的人必须将眼睛蒙住。最后綦江代表抽到莲石,毫无疑问南川这边抽到的是莲石,南川区的石莲场名字就这么得来。

民国29年(1940)设石莲乡,解放后设石莲公社,1983年复石莲乡,2017年石莲乡升格为石莲镇。石莲镇的形成也不过是百来年的时间,但所处的地位置和环境对其发展制约非常的大。石莲镇跟万盛经开区、綦江区交界,按理来说三区交界的地方必定是商贸集散地,但三区交界的地方人口稀少,周边都是山区几乎没有物质基础,温饱都成问题怎么能够发展起来。

三区交界地也衍生了边贸生意,石莲镇的边贸市场很显然就跟万盛、綦江物资交流而建起来,更为为了百年大计而大搞建设。只不过周边人口稀少,不要说留住人,恐怕石莲镇向外流失的人口也不在少数。8000人口基数的石莲镇不知道赶场怎么样,如果能跟大观或者南平一样热闹可算是奇迹了,要是能跟神童有一拼,看来石莲镇确实是个非常活跃的边贸小镇。

夏家嘴街,说是一条街其实就街头的几个商户,往下走就什么都没有,当然夏家嘴街是石莲镇的起底家业,想来这条街的存在对石莲镇意义重大。沿着夏家嘴街往下走就到拱桥村,拱桥村有一座上百年的廊桥可以前去观看一下,拱桥村往下走就是万盛经开区的三台村。三台村有公交车前去万盛经开区,石莲镇很多村民都是到三台搭乘公交车去万盛,然后再搭乘客运车去重庆。来到三台村也就意味着完成石莲镇之旅,以后有机会再来。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