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不喜欢妻子,却每晚都要同房,妻子怀孕后他却又不想要孩子

赋墨尘 2025-02-22 10:20:16

1920年,张幼仪怀着身孕,满怀喜悦地向徐志摩传达了这一喜讯。

张幼仪随徐志摩赴英后,夫妻每日同居,因此她怀孕并未令人惊讶。

徐志摩对新生命的到来未露喜色,冷漠地对妻子言道,他对这孩子的诞生并无半分欢喜之情。

这孩子无需降生,我无意保留,建议尽早终止妊娠。

浪漫派诗人徐志摩,以多情著称,却对亲生子女显得无情,甚至不愿让他们来到世间,这其中的缘由令人费解。

这段婚姻矛盾尖锐,言语刻薄,最终如何收场?

【1.父母包办的婚姻】

徐志摩之所以对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无好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妻子张幼仪的厌恶,孩子之母的身份加剧了他的不喜。

徐志摩,一生追求自由不羁,其前半生最痛之事乃遵从父母之命,步入包办婚姻。

徐志摩十八岁时,已定了首段姻缘。

徐志摩出身江南富商家庭,备受父母宠爱,家中为其择偶时,坚持高标准,力求挑选最优对象。

徐志摩父亲精心挑选后,决定让徐志摩迎娶出身政治世家的名门闺秀张幼仪。

这段婚姻由徐志摩父亲与张幼仪兄长共同安排。

张幼仪兄长时任浙江高官,巡视学校时,慧眼识中才华横溢、风度不凡的青年徐志摩。

得知徐志摩乃富商独子,张家迅速认定其为最佳女婿人选。

徐家对婚事同样满意,认为张家乃显赫之家,张幼仪兄弟位高权重,且她本人亦是传统名门淑女的典范。

这段婚姻,双方家长视为两大家族的结合,同时认为小两口极为相配。

张幼仪自幼受“三从四德”教育,顺从家庭安排,对与徐志摩的婚姻满怀憧憬,无任何异议。

徐志摩的心态与前者截然不同,呈现出完全相反的状态。

他接受新思想后,极度拥护婚姻自由,对封建包办的婚姻深恶痛绝,坚决拒绝。

徐志摩曾反抗这门亲事,但未能成功,最终仍遵父母之命,娶了年仅十五岁的张幼仪。

张幼仪的传统淑女气质,进一步加剧了徐志摩对她的反感,使他心中的厌恶之情更甚。

刚成年的徐志摩,对爱情婚姻满怀浪漫憧憬,他理想中的伴侣是受过新式教育且个性潇洒张扬的知识女性。

张幼仪显然与徐志摩心中的“理想型”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徐志摩婚后常嫌张幼仪不够时髦,称其为“土包子”,导致两人感情日渐疏远,变得十分冷淡。

两口子除在繁衍后代时有同房外,平时几乎无交流。

徐志摩的冷淡使张幼仪深感绝望,但她仍抱有希望,期望自己的真挚情感能让丈夫的态度有所转变。

张幼仪为成为徐家少奶奶,决定休学,全心投入家务,照料徐志摩及其父母,尽职尽责。

张幼仪以温柔贤淑之姿,迅速赢得徐家众人喜爱,成为了广受赞誉的贤妇。

徐志摩依旧冷漠,满脑子浪漫情怀的他,对张幼仪的不懂情趣日益不满,甚至宣称要成为中国首位离婚的男子。

徐积锴出生后,徐志摩认为已尽到家族“传宗接代”之责,遂决定放手追求个人自由。

他毅然离别妻子张幼仪,紧急启程,奔赴英国深造。

【2.无可奈何的离异】

徐志摩的冷漠行为令张幼仪心碎,但她仍试图挽救婚姻。她的公婆对此表示支持,力挺这位“好儿媳”。

1920年,张幼仪获徐志摩父母资助,远赴英国与夫团聚。

客轮入港前夕,徐志摩方得知此事,欲反对已无暇。

徐志摩彼时正热烈追求林徽因,妻子张幼仪的突然到访,令他心生恼怒,满腔不悦。

徐志摩与张幼仪夫妇共居康桥镇,他每日早出晚归,极力减少与张幼仪相处的时间。

徐志摩虚伪地履行丈夫职责,尽管厌恶张幼仪,却仍坚持每晚与她同房,以此行使他所谓的“权利”。

不久,张幼仪再次怀孕,满心期待这能挽救夫妻感情。然而,徐志摩的回应却冷漠至极,毫无温情可言。

徐志摩一心念着林徽因,视孩子为负担,未多言语,即要求妻子终止妊娠。

当时医疗条件落后,人工流产风险极高,可能危及母子生命,但徐志摩无视张幼仪健康,坚决不愿留下这个孩子。

张幼仪拒绝打胎后,徐志摩毅然离家,留下身孕的妻子前往外地。

张幼仪在英国孤身一人,无依无靠,难以自给自足,幸得家人援助,才未至于流离失所。

张幼仪的弟弟在欧洲求学时,接姐姐至德国暂住。

徐志摩父亲寄来生活费,助力她成功度过那段困苦时期。

1922年2月,张幼仪于柏林诞下次子。彼时,徐志摩已决意与发妻离婚。

徐志摩提出打胎要求时,张幼仪已对这位冷酷的丈夫深感绝望。

随后,他再度自我背弃,促使张幼仪更加确信要与他彻底决裂的决定。

面对徐志摩的离婚协议,张幼仪爽快签字,并坚决拒绝接受他提出的赡养费,展现出极大的骨气与自尊。

【3.自立自强的人生】

徐志摩实现了心愿,成为我国首个以协议和平离婚的男子,此举开创了社会新风气。

张幼仪挣脱旧式婚姻束缚后,眼界与思想豁然开朗,逐步蜕变为自由新女性,迎来了独立自主、丰富多彩的后半生。

离婚后的张幼仪赴柏林求学,掌握德语,随后回国,投身于翻译事业。

工作经验持续累积后,她转型为大学德语教师。

当众人预期张幼仪将继续深耕学术时,她却再次实现转变,涉足商界,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女性领导者。

张幼仪在家族兄弟引领下涉足银行业,迅速挽救一家濒临破产的银行,因此迅速在业界树立了显著声誉。

她积累原始资本与人脉后,数年间再度进军时装界。

张幼仪的时装企业凭借独特的中西合璧设计与多变的营销策略,成功占据上海市场销量榜首,成为行业龙头。

解放战争时,她迁居香港,涉足金融界,凭借投资与炒股,再次积累了丰厚财富。

张幼仪开拓人生新境界后,摆脱了“徐志摩弃妇”的标签。尽管如此,她与徐家人依旧保持着长久以来的深厚情谊。

张幼仪对徐志摩的父亲怀有深深的敬意,因其曾给予自己支持。她始终保持这种尊敬,逻辑清晰,用词准确,无需添加语气词。

徐志摩逝世后,她持续赡养徐父,直至其安然离世。

建国后,张幼仪再婚,对象为一位医学界的杰出人士,彼时,徐志摩已逝世经年。

徐志摩多情一生,追求林徽因未果,终与陆小曼成婚。他逝世后,遗孀陆小曼面临生计困境。

张幼仪后来提供资助,使陆小曼能够继续维持她原有的体面生活。

1972年,张幼仪的第二任丈夫逝世,她料理完丧事后,选择前往美国居住。

十六年后,张幼仪在纽约逝世,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其一生波澜壮阔的故事,至此圆满落幕。

张幼仪表示,她痛恨徐志摩使自己变得无趣。这一观点出自2023年8月29日的扬子晚报。

张幼仪回忆录提及,他自始便对我无感,只因不敢违背传统。此信息来源于2023年9月27日新京报报道。

0 阅读:0

赋墨尘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