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流亡生活,受尽屈辱,他才是秦国真正意义上的奠基者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2-30 09:29:41

文|老达子

本文共3072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战国的秦国是由秦非子建立的一个小边陲诸侯国,位于西北地区。然而,它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霸主实力的诸侯国,并最终成为了灭其它六国统一中原的最后赢家,这期间整整经历过三十八位君主。

在这三十八位君主中,大家最熟悉的当属秦始皇了,他是最终实现秦国一统天下的君王,被誉为千古一帝。除此之外应该就是秦孝公了:秦孝公通过发布求贤令,吸引了众多贤才义士前来秦国效力,商鞅便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是推动秦国崛起的关键一步。正是这次深入彻底的变法,奠定了秦国走向强大的基础。但是,秦国的崛起还离不开另一位关键人物——秦献公。如果没有他的英明决策和大智若愚的治国智慧,秦国或许早已殒落。正是他力挽狂澜,才使秦国最终得以崛起,成为一方霸主。

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聊一下这位将秦国从衰落的边缘拉回的伟大君主~

三家分晋,秦魏之争处于下风

中原大地经历了春秋百年的风云变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等诸侯纷纷云烟散尽,永远地留在了战国时期的备忘录中。而西方的秦国在秦襄公的东进战略下,通过扶持周平王东迁,而最终攻占了关中腹地。

此后一百年间,秦国人在战争中锤炼军事实力,以至中原诸侯纷纷视西部边陲的秦国为蛮夷野蛮部族,无法与诸侯列国所相提并论。

此后,晋国被韩、赵、魏三国所取代,也就是三家分晋。楚国经过几次太子争位,一度陷入内乱,尤其是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攻占楚国都城后,楚国进入了缓慢发展期。

与此同时,整个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都面临着恢复与危机并存的局面。韩、赵、魏三国经过多年的拼争,"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终于得到了周天子的正式承认,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国。

遥远的齐鲁大地,原本姜姓王室的势力逐渐被田氏家族所取代,最终从战国政治版图中销声匿迹。

正当此时,秦国终于找到了崛起的契机。秦国多次与魏国开战,试图打通东进的通道,但最终却是以惨败告终,甚至连原本掌控的河西之地也被魏国抢占,魏国的军队甚至进犯到了秦国的腹地。

这场秦魏之争,可谓是战国兴起后最大规模的西方战争。数代秦王倾尽全力,却难以从魏国手中夺回丝毫地盘。魏国则凭借贤才的运用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占领河西,修筑长城,形成了一时之强。

秦国长达四十年不敢东犯,对魏国的惧怕根深蒂固。为此,秦国君主不断向中原学习,秦简公更发动了一系列改革:承认私田合法性、修筑长城、开放百姓佩剑,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

本应继承王位,却不得不逃亡,异国他乡隐忍30余年

秦简公篡取的国君之位,实际是从秦献公(即公子连)的手中夺来的。公子连理应在秦灵公去世后继任王位,但简公以年幼为借口篡夺了王位,并将公子连流放到偏僻的边陲地区,想要置其于死地。

可是事与愿违,公子连不但没有死在陇西,反而来到了秦国的大敌国魏国。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子连与秦简公是有着不共戴天的仇的,公子连做梦都想回到秦国。

本应作为秦国君主的公子连,却惨遭亲人放逐,可以说人生从大起到大落。随后他逃亡到了魏国,并获得了魏国君主的庇护。当然,魏国收留公子连并非单纯将他当做人质,而是出于一个更长远的战略考量:魏国希望借助公子连的力量,扶持一个亲魏政权,从而缓解它东进中原的后顾之忧。

公子连当然明白这一点,但是为了在魏国获得生存空间,他不得不努力学习魏国的文化,并以泄露秦国机密来换取魏国的信任。泄露秦国机密实属逼不得已,但这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因为这样做既可以伪装自己,也可以保护自己。

在魏国长达三十年的生活历程中,公子连由一个胆怯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其人生际遇是非常的丰富多彩,比秦惠公、秦出子,甚至秦惠公的王后的人生都要精彩。

在魏武侯时期,中原形势错综复杂。韩赵魏三家相互角力,齐楚两国也经常侵略魏国。魏国面临着巨大压力,必须在背后彻底解决掉秦国的威胁,才能获得长远发展。这也正是公子连可以利用的价值所在,在回归秦国前,公子连曾向魏武侯承诺,"终魏武侯之世,秦国与魏国交好,绝不攻魏"。

这一诺言最终得到兑现,直到魏武侯逝世后,秦献公才发动收复河西的战争,可见他十分信守承诺。可以说,秦国王权的更迭,就是公子连从秦简公手中夺权,再从秦出公手中收回的过程,世事变迁,命运循环。

雄心勃勃的变法之路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终于得以回归故土。臣民欢呼雀跃,在军民簇拥下,他进入雍城,杀死了秦出公及其母亲,正式登基为王。至此,他摆脱了长达近三十年的质子生涯,开启了雄心勃勃的变法之路。

1、废除旧制

上任伊始,秦献公就废除了活人殉葬的制度。这一奴隶制遗留下来的做法,一直延续了三百余年,活人陪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彰显权贵的身份地位,简直就是白白浪费了一大批鲜活的生命。秦献公果断废除此制,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和赞颂。

2、东迁都城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决定迁都至栎阳(今西安)。一方面,表明了他收复失地、振兴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使他得以远离旧势力,腾出手脚大刀阔斧地变法。

3、设立县制

公元前379年,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秦献公将边境地区设置为直辖县。这样一来边境一有风吹草动,消息会第一时间传到秦献公的耳中,从而可以牢牢地掌控边境,也让自己可利用的力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4、商业改革

公元前378年,他开始对商业制度实行变革,征收营业税,规范市场管理,这不仅丰富了国库,也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仅靠此还远远不够,秦国的复兴之路还任重道远。

5、相伍连坐

公元前375年,秦献公开始改革底层管理制度。他实行户籍相伍,即将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在农忙时,伍内成员互帮互助;在农闲时,则进行军事训练。这种制度与现代的"予兵于民"颇有相似之处。

此外,如果有人犯法,全伍均要连带受罚,如果有包庇的,惩罚更重。因此人人自危,互相监督,社会治安大为改善。

5、发展农业

秦献公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培养地主经济。当然,这也使得东部地主和西部奴隶主因为土地争夺而矛盾日深,而秦国当时的土地资源显然不足以同时满足两个团体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矛盾,秦献公计划通过战争获取更多土地,于是他发动对魏国的战争,试图收复河西地区的控制权。为此,秦献公找到了一个看似正当的出兵理由,即周天子受到韩、魏两国的威胁,随时准备东出。

6、东出兼并土地

公元前366年,秦军在洛阳大败韩、魏两军,受到周天子的高度赞扬。这使实力较弱的秦国重新崛起,在战国群雄争霸的大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国际地位迅速提升,诸侯国也不再小视秦国,秦人也对秦献公产生了更多信任和期望。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第二次发动对魏国的战争,夺回了秦国的故土河西地区。这一大获全胜,使秦国实力前所未有地增强。秦献公将所得土地赏赐给地主贵族,一定程度缓解了国内矛盾。周天子为此授予秦献公西方之伯的爵位,这在秦穆公之后还是首次。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第三次出兵,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获魏将公叔痤。公叔痤早年曾对秦献公不薄,秦献公念及恩情,厚待公叔痤后放归魏国。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在位24年后去世,享年62岁。其子嬴渠梁继位,史称秦孝公。秦献公可算是秦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中兴之主,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距离始皇帝完成大一统已不足150年。

老达子说

也许是30年的颠沛流离,也许是寄人篱下的精神历练,让公子连完成了一个从胆怯的孩子到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的转变,同时在魏国也亲身见证了魏国社会改革的强大力量,这股超强的国家活力深深地影响了他,为他日后振兴秦国坚定了决心。

可以说,秦献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他将在魏国学到的改革理论全面应用到秦国的振兴中,成功将秦国从衰落的边缘拉回。这为后来的秦孝公和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秦国实现再度崛起的奠基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