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许民庆误记父亲是国军团长,险被枪毙,53岁方知父亲乃是开国元勋

新中国开国将帅云集,其中不少人在军事领域有卓越的才能,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大名我们都如雷贯耳,但也有的人

新中国开国将帅云集,其中不少人在军事领域有卓越的才能,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大名我们都如雷贯耳,但也有的人却鲜为人知。

迄今为止评出的36名当代军事家中有一位名叫许继慎,他在民间的知名度便很低。

而更令人没想到的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原因,这位名将的后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直到一位县党史工作者努力调查相关证据才让一切真相大白。

投身革命 英年去世

许继慎的人生经历很是坎坷。

1901年的中国正在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腐败的清帝国如同年久失修的大楼,已经随时可能倒塌。

这一年在安徽省六安市一个农民家庭中,伴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许继慎出生。

他的家庭是一户很普通的农民家庭,但幸运的是家里有一些土地,生活上还过得去,因此他和弟弟妹妹小时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许继慎8岁入私塾读书,凭着刻苦的学习精神,没过多久就成为了一位“唐诗达人”,能背诵数百首唐诗,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小文人了。

16岁的时候,在家里人的安排下,他有幸和国内的名儒张侍臣学习,有了名师指点,学业和思想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两年后,1919年,已经接受了新思想的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大胆的发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声音。

1920年,他考入了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考虑到人生职业前景的问题,没过多久他就转入了安徽省第一示范学校。如果他按照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虽然他在之后多次组织和参与了学生罢工活动并且遭到了安徽军阀高官的通缉,但他大概率会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

1924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加入了共产党,并在经历了多次打击的他意识到带领学生游行并不能击败军阀和封建官僚,只有武装斗争才有出路。

在友人薛子祥的推荐下,他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军校第一期的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兵器学》和《战术学》等科目后,他正式走上了军官道路。

结束学业后,他被安排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担任少校干事,以及教导第二团排长职务,并跟随部队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

他在战场上立功是在两次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上级提拔他当了团代表。在北伐战争中,他担任了叶挺独立团二营营长,参加了汀泗桥战斗,按照总指挥张发奎的要求,拿下目标后部队不宜轻易追击,避免中埋伏。但许继慎细心的发现咸宁城内正处于混乱状态,敌军正在慌忙修筑防御工事,他立刻向上级打报告,建议趁敌人立足未稳果断出击。上级同意了该建议后,他立刻率兵攻克咸宁。

此举不仅拿下了战略要地,还迫使正在增援的敌人半路返回,此战之后没多久,他升职为24师72团团长,职业前途变得光明起来。

就在他认为北伐部队可以消灭军阀,重拾旧河山的时候,老蒋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国内局势急转直下,老蒋还派遣夏斗寅带兵进攻武汉。

此时武汉掌握的部队大部分在河南和敌人作战,武汉随时可能被夏斗寅攻占。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带领72团的战士和夏斗寅的5个团激战,粉碎了老蒋快速攻占武汉的图谋,等来了援军。战斗中他身负重伤,武汉方面大力表扬他,很快他就名扬全国,成为了保卫武汉的大英雄。

但面对老蒋的施压,武汉方面内部也分崩离析。迫于局势,周恩来、贺龙和叶挺发起了南昌起义,他原本要求参加,但由于重伤未愈,周恩来建议他先安心养病,利用社会影响力在上海从事统战工作,结交包括国民党高官在内的各界朋友,用另一种方式支持革命。

于是他成了一名社会活动家,社会各界的朋友越来越多,但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他后来遭到了很多批评,说他立场不坚定。

时间来到1930年,此时他已经康复,并担任了鄂豫皖边区红1军军长,徐向前元帅则担任副军长。

他和徐向前一起在鄂豫皖边区和敌人打游击,短短一年时间,根据地快速扩大,部队增加到了5000人。他还指挥部队打响了英山战役,一次歼灭敌军一个旅,得到了中央的特别表扬,鄂豫皖苏区也因此成为全国六大苏区之一。

他的军事才华很高,但过于正直的性格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1931年,他的顶头上司张国焘推行了一些错误的政策,他对此提出不同意见,毫不客气的批评了张国焘。结果引起了张国焘的强烈不满,没过多久,他按照组织的纪律要求,把敌人写给他的诱降信主动上交,自证清白。不料张国焘却借题发挥,说他立场不坚定,最终找理由在1931年11月将他杀害,此时他只有30岁。

这件事过去14年后,中央在1945年召开的“七大”上为他平反,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988年,中央军委还把他评为新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地位比很多1955年获得授衔的将领还高。

这当然自是后话。

儿子误纪父亲为国民党,遭批斗

而在建国初期,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他的儿子许民庆却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的后人却被认定为“国民党军官的后代”遭到了清洗。

徐向前元帅曾经安排人去寻访许继慎的后代,但茫茫人海难寻踪迹,最终也只能放弃。

直到一位名叫鲍劲夫的人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鲍劲夫是一位六安县党史工作者,一直热衷于发掘相关事迹,他在1981年看到了中央表扬并怀念许继慎同志的相关报道,于是决定继续寻找他的后人。

为了扩大调查范围,他给所有可能认识他的人写信,最终得到了两条线索。

南京大学教授胡允恭表示他有个内兄叫谭自昌,在广州岭南大学工作,可能知道情况。还有一位六安老乡,说他的孩子可能名叫许民庆。

为了核实相关情况,鲍劲夫亲自走访了岭南大学,但学校人事早已经调整,多方打听才联系上了谭自昌,得知他的孩子确实名叫许民庆,曾经在解放军汽车运输队工作过,之后就失去了联系,但他很有可能在湘潭周边工作和生活。

直到1982年5月,许民庆的表弟谭志恒找到了鲍劲夫,表示他正发动家族力量努力寻找表哥许民庆,听说表哥可能在湘潭缝纫机厂工作过。

二人经过联系,该厂表示查无此人,鲍劲夫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说错了,其实是江南机器厂?

二人立刻联系江南机器厂,该厂有3万多员工,查起来并不容易。

说来也巧,正好有一位认识许民庆的科长看到了这封信,这才找到了人,此时许民庆已经53岁了。

得知自己的父亲是革命先烈后,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这些年由于“他父亲是国民党军官(当时许民庆母亲为了自他的成长将3岁的他托付于广州的舅舅家中鲜有看望,以致于许民庆连父亲的名字记错为许继续;后期母亲自觉时日无多才将许民庆叫到身边,嘱咐他:你的父亲是国民党团长,家中已经无人,不必去找了。这里实际上是许民庆记错了。新中国成立后,许民庆也曾致信安徽六安公安局查询其父亲姓名许继续,结果查无此人。)”,他经历了很多苦难,甚至还被诬陷为交通事故肇事者,差点被枪决。

此事公开后,中央要求安徽和湖南方面照顾许民庆以及其他许继慎的家属,这位革命先烈的亲属终于等来了真相大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