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长安:姑为皇后父为重臣,本有大好前程,却与和珅狼狈为奸

近史风云录呀 2025-02-20 17:22:57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在养心殿病逝。在乾隆病逝的当天,嘉庆帝下旨让和珅与福长安全权负责先帝的丧仪,日夜值守殁殿,没有嘉庆帝的允许不得随意出入;不仅如此嘉庆帝还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夺去。

与此同时嘉庆帝便将和珅与福长安二人叫到自己的跟前,对和珅说:“你是先帝的近臣,首席军机大臣还是内阁学士;我刚刚亲政凡事还要仰赖与相公,希望相公能不辜负先帝的嘱托,好好辅佐我。如今先帝大丧,你全权负责丧仪之事,丧仪过后,官复原职。”

交代完和珅后,嘉庆帝转头对福长安说:“先帝在的时候,你跟相公(嘉庆对和珅的尊称)朝夕陪伴伺候,我非常感激;现在特命你跟相公一起全权负责先帝的丧仪,暂免你军机大臣等职务”。

很显然和珅与福长安被嘉庆帝的甜言蜜语给骗了,二人心安理得地守在殁殿,殊不知嘉庆已经加紧除掉二人的步伐。

正月初四,嘉庆因征剿白莲教不利,直接问罪军机处,而和珅是昔日的首席军机大臣,自然是嘉庆帝的主要目标;

正月初五,嘉庆帝直接宣布朝中的一切大小事全部“封章密奏”,将朝政大权收了回来;嘉庆此举,便是在告诉朝臣们:他要除掉和珅与福长安。

在嘉庆帝的暗示下,御史广兴等人纷纷开始弹劾和珅与福长安。

正月初八,嘉庆帝直接下旨在先帝灵前将和珅与福长安抓起来下狱。

紧接着嘉庆帝开始剪除和珅的同党:

左都御史吴省兰革职(和珅在咸安宫时的老师)

侍郎李潢被降职为编修

大学士苏玲凌阿被罢免,赶去看守乾隆皇陵裕陵

.....

而和珅则是被定22条大罪,在正月十八被赐自尽。朝中大臣们建议将和珅凌迟处死,但嘉庆帝看在和珅曾是先帝宠臣、和孝公主公公的面子上,留了和珅一个全尸。

并且将和珅府查抄,关于和珅的家产有这样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和珅的贪污的财产巨大。而福长安作为和珅的死党,其贪污程度仅次于和珅,大臣们建议将福长安处斩,但是嘉庆帝并未这样做,而是改为“斩监候”。

然而,没过多久,福长安便改迁员外郎一职;并且在嘉庆一朝慢慢复起做到了正黄旗满洲副都统一职。作为和珅的死党,有“二和珅”之称的福长安,不仅没有被处死反而善终,这究竟是为何呢?

01

对于福长安可能大家有些陌生,但若是提到他的异母三哥福康安想必大家便熟悉了。福康安是乾隆朝时期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位极人臣,虽然并非宗室子弟,但是在活着的时候便被乾隆封为贝子,死后更是直接追封为郡王。就连福康安的父亲傅恒,也加恩给了郡王衔。

不得不承认福长安出身的家族,在乾隆一朝当真是勋贵中勋贵。

福长安所在的富察氏一族究竟有多显赫,会让嘉庆帝忌惮呢?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富察氏家族便出现过一位皇后级别的人,此人便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妃(努尔哈赤自始至终没有称帝,大妃便相当于皇后的位置)富察衮代。衮代虽然是二婚带着孩子嫁给的努尔哈赤,但是非常得宠,是努尔哈赤四位大妃中在大妃位上时间最长的一位。努尔哈赤对其非常信任,后宫大大小小的事情以及财政支出全部都由衮代负责。不仅如此衮代还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不过福长安与太祖的大妃衮代都是沙济富察氏(沙济富察氏是富察氏一族中最显赫的一支),但并非一个分支,他们共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富察檀都,檀都的子孙后代可以分成两支:一支便是衮代的父亲莽色都朱乎,另一支便是福长安的先祖旺吉努。

檀都的儿子都背叛了明廷,但是莽色都朱乎被明廷剿灭,衮代因为得罪太祖后世子孙凋零;而旺吉努这一支归顺太祖努尔哈赤以后,不仅得到了太祖的重用,而且后世子孙繁盛。

从旺吉努开始,福长安的祖上便在满清任职:

旺吉努的孙子哈什屯是福长安的高祖,归顺后金后任佐领一职;皇太极继位后任礼部参政,到了顺治朝时,哈什屯位居议政大臣之列;只是因为坚决拥护顺治帝而得罪多尔衮,被多尔衮短暂压制,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重新启用哈什屯。

福长安的曾祖父米思翰同样成为朝廷重臣,因为支持康熙裁撤三藩而成为康熙的心腹;只可惜米思翰劳累过度死在了任上,米思翰病逝时已经位居议政大臣之列兼吏部尚书,名副其实的位极人臣。

因为米思翰的缘故,康熙对其四子都格外的重视,也就到了福长安的祖父这一辈。不管是福长安的祖父还是伯祖父全部都成为朝廷重臣:

祖父李荣保位居察哈尔总管之位

伯祖父马斯喀位居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伯祖父马武任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伯祖父马齐不仅入阁拜相,而且还是康熙雍正的心腹大臣

到了雍正朝,伯祖父马齐虽然曾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储,但仍旧得雍正帝重用。雍正甚至将马齐的侄女、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许配给弘历做嫡福晋。了解雍正的应该知道,此时的弘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不出意外的话富察氏便是未来的皇后人选。

雍正如此重视富察氏一族,便说明到了雍正朝时期,富察氏一族的势力丝毫不输其他的勋贵家族:钮祜禄氏家族、佟佳氏一族以及那拉氏家族等传统的勋贵家族。

也正因为富察氏成为弘历的嫡福晋,让富察氏一族在乾隆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乾隆登基后,富察氏被封为正宫皇后(孝贤皇后);虽然孝贤皇后是雍正为乾隆挑选的,但是乾隆非常宠爱孝贤皇后,对于乾隆而言孝贤皇后就是白月光般的存在,而且孝贤皇后在后宫极受尊重,满攻妃嫔以及皇太后都很敬重这个母仪天下的皇后。

乾隆甚至在孝贤皇后所在嫡长子永琏年仅6岁时便将其秘定为皇储,只可惜永琏年仅9岁夭折。乾隆将其追封端慧皇太子下葬,哪怕是孝贤皇后于乾隆十三年便病逝了,乾隆仍旧没有忽视孝贤皇后的娘家,反而更加重用。

福长安的父亲傅恒、也就是孝贤皇后的的亲弟弟,一步一步做到了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上,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一等公爵,位极人臣;

傅恒的四个儿子:

福灵安因为早逝只得了一个轻车都尉的世职

福隆安成为和硕额驸,不仅娶了皇四女和嘉公主,而且还承袭一等公爵之位。

福康安更是更是了不得,直接被追封郡王,这是大清将近300年历史中唯一的一位。

至于傅恒第四子,便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福长安。

除了傅恒父子五人外,富察氏一族中在乾隆朝时期入朝为官并且得重用者还有:

富察.傅清

富察.傅谦

富察.明瑞

富察.明义

.....

出身于这样一个家族,嘉庆帝自然不会轻而易举地便将福长安除掉。

当然嘉庆帝之所以留下福长安除了其家族的缘故,还有别的原因。

02

福长安并非傅恒的嫡子,而是侧室李氏所生。至于傅恒另外三个儿子全部都是嫡福晋叶赫那拉氏所生,叶赫那拉氏是康熙朝名臣纳兰明珠的曾孙女。

虽然福长安是侧室所生,但福长安从小的待遇并不差与嫡子福康安等人。

因为父亲傅恒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位极人臣的存在,又因为福长安兄弟几人是孝贤皇后的亲侄,所以乾隆准许福康安与福长安入宫,陪伴皇子们一起读书。也就是说不仅福康安是在宫里长大的,福长安也有这样的殊荣。

巧的是福长安与嘉庆皇帝永琰是同年所生,都是在乾隆二十五年生的。作为同龄的玩伴,二人的感情自然更加亲密一些。换句话说:永琰跟福长安是一起长大的,自然情谊不一样。

虽然傅恒在乾隆三十四年,也就是福长安年仅10岁的时候病逝于回京的路上;但照样没有影响福长安的前途,福长安通过蓝翎侍卫(标配就是90人,正六品)入仕,乾隆四十四年,年仅20岁时便已经位居工部右侍郎兼正黄旗汉军副都统。

可见福长安的起点是非常高的,乾隆四十五年福长安便已经入军机处学习行走。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军机处在清朝的重要性,福长安不过才21岁,乾隆便已经准许其入军机处学习,可见对其的培养与重用。入军机处学习仅四月后,乾隆便给了福长安一个殊荣,紫禁城骑马。

按照清朝的规矩:只有年过六十的朝廷老臣,可以向皇上申请紫禁城骑马,皇上同意后才可以。而福长安此时还算不得朝廷重臣,也没有建功立业,更算不得老臣;但乾隆还是给了他这样的殊荣,值得一提的是福长安的三哥福康安在乾隆四十年的时候被赏赐此项殊荣,乾隆四十年的福康安已经在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凭战功得此尊荣的。

福长安能得此,除了乾隆缅怀其父傅恒与姑姑孝贤皇后外,也是看在其三哥福康安的面子上。说白了乾隆是在富察氏一族尊荣,乾隆四十九年,福长安已经被加恩授予内大臣之位。

仅仅一个月后,因为甘肃青海一带的回民起义被压制,乾隆大喜,将福长安、董诰等军机章京中勤劳出力的都一并议叙,加军功三级。

乾隆五十一年,因为兵部尚书一职出现空缺,乾隆让福长安补上;紧接着兵部尚书一职也出现空缺,乾隆让福长安兼任。

很显然福长安也是有父兄之风的,并不是只靠祖上余荫生活的贵公子;若没有真才实学的话断不可能得到乾隆如此重用,乾隆虽然自负,但他并不昏聩。

乾隆五十三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平定,乾隆念在福长安在此期间夙兴夜寐、尽职尽责的份上,再次议叙(对于成绩优异的官员给予加级、记录等奖励)。

次年福长安接管崇文门税务一职,崇文门税务是京城税收的重要来源,按照清朝的惯例这个职务只能由旗人担任,可见这个位置有多重要。和珅曾在乾隆四十三年兼任过崇文门税务一职,或许正是因为福长安逐步成为朝廷重臣,还是乾隆非常重视的皇亲国戚,才入得了和珅的眼,和珅想尽各种办法巴结讨好,成功让福长安上了自己的贼船。

其实福长安的三哥福康安,压根就看不上和珅。应该说,在乾隆一朝,和珅真正忌惮的人微乎其微,福康安便是其中一个。向福康安这样战功赫赫、位极人臣、乾隆眼中的大红人,还是贵勋家族出身的嫡子,看不上和珅也很正常。

福长安不同,虽然出身同样的勋贵家族,但毕竟是庶子,自然会“低人一等”。

对于和珅而言,也更加好巴结一些。

乾隆五十五年,福长安与董诰等人一起加太子少保衔。

两年后清廷平定廓尔喀之乱,福长安的三哥福康安是最大的功臣,画像居于紫光阁首位;而福长安在此战中也出力,作为功臣其画像也悬挂于紫光阁。

嘉庆三年,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后和珅接任首席军机大臣之位,在此之前福长安的三哥福康安已经在嘉庆元年病逝,面对白莲教起义,清廷便将此重任交给了福长安,福长安不仅剿灭了王三槐起义,而且还将王三槐活捉。凭此功劳,福长安被加恩一等侯的世袭爵位。

其实我们看福长安顺畅的前半辈子,并非庸臣,而是干吏;若他没有跟和珅同流合污的话,必定能跟自己的三位哥哥一样名垂青史,但就因为他成为和珅的死党,让自己原本顺遂的仕途生涯变得有些坎坷,甚至差点被处死。

03

好在嘉庆帝并没有听从朝臣们的建议,直接处斩福长安,而是改为斩监候。在和珅自尽而死的时候,让福长安前去观刑。

斩监候的意思是等候秋后处斩或者是等待下一次朝廷复核,也就是说福长安不一定会被处斩。果然福长安并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嘉庆帝派往乾隆的帝陵裕陵做供茶的差人,没过多久便擢升为员外郎一职。

虽然此时的福长安跟乾隆朝时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能够平安的活着对于福长安来说便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嘉庆六年,福长安向嘉庆帝请求回京城,嘉庆帝生气褫夺其员外郎一职,直接发配盛京做披甲。

福长安并非无能之辈,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擢升为马兰镇总兵,并署理古北口提督一职;但是因为犯错再次被流放。

嘉庆二十一年,已经57岁的福长安被授予正黄旗满洲副都统一职。

从嘉庆四年到嘉庆二十一年,福长安的人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是福长安作为和珅死党的结果,最终在福长安快要到花甲之年时,嘉庆帝看在富察氏一族的面子上,也看在二人一起长大的情谊上,授予其副都统一职,让其安享晚年。

只可惜,福长安在副都统的位置上仅一年便病逝了。

结语

其实对于和珅一案,嘉庆帝只是想要杀一儆百,并没有想将和珅有关的势力全部铲除,毕竟朝廷中大部分的官员都跟和珅有关系,若当然全部除掉的话,便没有人再为嘉庆办差了。

从乾隆帝病逝到和珅自尽,仅用了七天的时间,可见嘉庆帝处理此案从快从重。

既然杀一儆百的目的达到了,自然不会殃及其他。

就连朝鲜使臣都对嘉庆帝处置和珅一案评价非常高:

“和坤处置后,人皆谓皇帝有三达德。......不治党羽,无所株连。使大小臣工,洗心涤虑,俾各自安;......”

可见嘉庆帝能对“二和珅”福长安网开一面,也是“仁”的一面。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