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7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些风光古韵悠悠

古村记实录 2023-10-05 13:23:00

陕西,简称“陕”或“秦”。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这里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代表文化为“三秦文化” ,有西周、秦、汉、隋、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省建都,自古人文鼎盛。

一起来看陕西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全部7大最美古镇,你去过几个?

1 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

陈炉古镇,名列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陈炉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南30华里的山颠上,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同官八景之一。

陈炉古镇的陈炉窑,其烧造历史可上朔到1400多年前的北周时期,历经唐、宋、明、清,连绵不断。清乾隆年间,曾创造了年产800万件陶瓷的业绩。陈炉枕骨瓷窑早在唐代就有“炉火堂里翻火焰”的记载;北宋,制瓷业达到鼎盛,以烧造青、白、黑和酱釉瓷而出名;元代至今,是西北最主要的日常用瓷生产基地。主要有陶瓷陈列馆、手工作坊、特色民居等景点。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陈炉窑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其民间性、永久性、观赏性构成了陈炉镇独特的民风、民情、民貌。漫步炉山,古朴、古拙、古韵,宛如一阵清风,徐徐袭来,沁人心脾,荡人心底;罐罐垒墙,比比皆是,依山而立,密如蜂房;瓷片铺路,曲折迂回,远径通幽,宛如走笔,一幅“脚下的油画”跃然“纸上”。

如今,这里依然最大限度的保留着原始的工艺,成为国内和世界上难得一见的规模最大的古陶瓷窑场。在此,可以看到明清以来原始的制陶场景。

2 宁强县青木川镇

位于宁强县,陕甘川三省交界,有“鸡鸣三省”之誉,名列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因一个川道内有一棵青木树而得名,因魏辅唐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商贾云集之边贸重镇。

青木川如同其名字,这个古镇有着英雄与浪子的气息。曾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民国时期,这里地僻人杂,乱世中成就了传奇人物魏辅唐。他出身贫寒,十六岁加入红帮,二十二岁一统青木川,利用青木川特定的地理环境,开办洋行、商户、茶馆、酒店,开创了青木川的盛世时代。电视剧《一代枭雄》主人公何辅堂的原型就是魏辅唐。

如今岁月变迁,青木川褪去曾经的繁华和热闹,安静而不动声色,蜕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历经沧桑样貌并没有多大改变。

古镇里最核心的是回龙场老街。从南向北,两侧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每一处窗棂、门楣都精雕细琢,古朴典雅。800多米的青石板路旁,260余间明清古建筑房屋留存至今。作为曾经入川的要道之一,老街有着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等历史遗迹。

3 柞水县凤凰镇

凤凰古镇,名列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柞水县社川河畔,是闻名的商贸古集镇,更是人文灵气的富镇,这里是陕南的一颗明珠。

清朝顺治初年,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清道光年间因凤凰嘴至西安的骡马道辟就,水运至此而后通过水运发往湖北等地,商旅往来多云集于凤凰嘴,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日趋繁华。

4 神木县高家堡镇

高家堡镇位于神木市中南部,名列第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高家堡始建于明代正统四年,是长城边关的一处重要的军事营盘,西北可出蒙塞,东南能退守佳晋,左右毗邻榆神两地,与镇川堡、瓦窑堡、安边堡统称为延绥“四大名堡”,距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因当地高姓居多而得名。

漫步在东西400米、南北350米的十字古街时,可看到石块垫基、木柱撑顶、木板门面、砖瓦兽脊的明清店铺,林立在街道两边,明清四合院和寺庙建筑在六纵六横的小巷中点缀。“檐头挑解翅飞,屋顶兽脊昂立”,古风古韵在周身弥漫。

高家堡古城主要景观有中心楼、四合院、古巷道等,周边古迹遗存颇多,代表的有千佛洞、万佛洞、龙泉寺、伏智寺。2014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高家堡古城取景拍摄,成为游客关注焦点。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高家堡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300多年,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面积大约425万平方米,201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实证,并被编写入中小学历史教科书。

5 旬阳县蜀河镇

蜀河古镇位于旬阳县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一个古朴隽永的江畔小镇,名列第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据传,西周建立之初,周武王封藩屏周时,封蜀国于今河南南阳以北的地区,但贫弱的蜀国迫于楚国等国扩张的压力,无法立足中原,于是率民西迁,曾迁都于此,并因蜀王逝世、蜀冢存此而冠名。

古镇北倚秦岭南傍巴山,汉江与蜀河在这里交汇。汉江航道自春秋战国始就是一条“贡道”,也是历代建都长安的王朝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而蜀河古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港条件,自古便是“北通秦晋,南接吴楚”的交通要冲,成为了汉江上的一个航运商贸中心。

古镇因商而兴,有“八大字号”、“六十九家商铺”闹红蜀河之说。蜀河港开埠于三国时期蜀建兴八年。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一时间商贾云集,被称为“汉江小都会”。

如今的古镇,街道两旁依然店肆林立,处处青砖黑瓦,画梁飞檐、高高飘扬的古韵店招,还有古镇人热情洋溢的的欢笑,活色生香的古味便袭入人心。

蜀河古镇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众多古老的石屋,依山而建,巷弄曲绕,格外宁静且祥和。其中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等古建筑都别具特色。

古镇并不大,老街也不长,但小巷、岔道较多。诸多井形的巷道,编织着这个古镇别样的幸福与美好。游走在别具一格的街道中,青砖冷瓦、古色古香,满是久远的历史与记忆。

6 石泉县熨斗镇

熨斗古镇,名列第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

熨斗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富水河紧紧环抱,虽经千百年的时代变迁,仍然保留着昔日恬淡、古朴、优雅的风貌,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原名永兴场、筒车坝,清道光期间更名为熨斗镇。因其地形像旧时缝纫用的熨斗。传说道光二十三年七月,洪水猛涨,冲毁了筒车,就有阴阳先生说水火不相容,想要防治水患必须用火物镇压。而熨斗即为火物, 红烫的熨斗无疑可避水驱水,故将镇名更名为熨斗镇。

古镇依山傍水而建,伫立在喀斯特地貌的溶岩之上。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 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

明清时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陕客商云集,商贸兴隆,当年古镇有数十家百年老字号,这些老字号大多经营药铺和旅店,生意十分红火。古镇上的古老院落、阁楼、吊脚楼、挑山的屋脊,见证了川楚通道的兴盛和繁华。

如今古镇风貌依昔,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富水河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古镇街道,用青石铺筑而成,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千年古镇的风貌仍依稀可见:青石板街,木板门面,古戏楼,关帝庙,以及通往汉中、四川的古商道等。

7 澄城县尧头镇

尧头镇以尧头窑遗址和古朴的老街风味,名列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因地处陶瓷窑遗址上而得名“窑头”,后因“尧”与“窑”同音演化为今名。 历史上这里曾发展出关中东部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据记载最迟在明代当地就开始烧瓷,已跨越了数百年的烧造历史。

这里原有窑户规模达到约100多家,瓷窑有四五十家。这样繁盛的陶瓷手工业,缺不了挖煤产煤的煤窑;烧陶制陶的作坊车间;当然还有陶瓷的买卖人,老板和工人、有钱人和下苦人、行销陶瓷的商人,也让这里的老街曾经繁荣无比。

窑场分布在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约1200米的塬头山梁上,中心是东西向的老街铺面旧址,四面则是以宗亲家族划分区域的作坊和古窑遗址。庞大而恢弘的古窑场,展现出尧头瓷业过去的辉煌。

如今,遗址所在地已成为美院的教学实习基地,摄影爱好者的乐园。被称之为“我国原生态陶瓷的活化石”。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