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说老子》老子VS黑格尔:中国的政治制度领先欧洲1800年?

日月堂易经风水馆 2021-10-20 17:38:02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五句、第六句】

㊣原文: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1

什么是无知无欲?许多学者将其解读为一种阴暗的愚民思想。其实,这是不公平的,起码在这一章当中无法成立。其实老子所谓的“无知无欲”,是说:

政府任何一条法令的公布实施,都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有机可乘(即有知),有利可图(即有欲)。

当然,这里的有机和有利都是不正当的机会和利益。如果政府的资源分配足够公平,法令措施足够完善,人民就会呈现出一片无知无欲的状态。

02

所谓政治,即是以正治国。

曾经有一个官员问孔子,什么是政治?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①

那请问何为正?不偏不倚是为正,不欠缺不过分是为正,不扰乱民心,不激发老百姓非分的欲望就是正,所谓政策,本质上其实是“正策”。当政府的政策符合“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三项原则,那么用苏辙《老子解》的一句话说就是:

虽有智者,无所用巧。

没错,即使是“智者”也无从偷奸取巧。我们举个例子: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为了加强中央的控制权,开始削藩,也就是削弱各个诸侯国王的势力。结果政策刚落地没多久,各地的反叛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这就是汉朝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最后逼得汉景帝没办法,只好杀了提出“削藩”政策的晁错来讨好七国,但也无济于事②。如果当时不是有一代猛将周亚夫坐镇指挥,迅速平息了反叛,七国之乱恐怕会动摇甚至断送大汉王朝的根基。

汉景帝的“削藩令”就属于不明智的决策,因为它激发了人性当中恶的一面。那应该如何制定政策呢?

03

几十年之后,他的儿子汉武帝继位后也遇到了同样的削藩问题,但是汉武帝吸取了教训,并没有直接去推行“削藩令”,而是运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化解了各诸侯王的反叛之心。

什么办法呢?很简单,叫推恩令。

汉武帝下诏:

各个诸侯王的土地死后不能只传给嫡长子,必须全部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③。

对,一个儿子分一份,十个儿子就分成十份。不得不说,这个政策高明之极!如此一来,诸侯王的地盘会越分越小,势力也会越变越小,两三代之后,就失去了“翅膀”,根本反不起来,只能乖乖地走进中央权力的笼子里。最关键的是:

各个诸侯王从一开始就没法直接造反。

为什么?因为“推恩令”并不像“削藩令”那样,得罪的是诸侯国整个家族的集体利益,从而激起反抗。推恩令并没有直接收回诸侯王的土地和权力,只是给了诸侯王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们——一个争夺“家产”的合法性理由。

这个政策妙就妙在,无形中将国家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转嫁到了诸侯王和儿子们的头上。

你想造反?对不起!请先问问你的几个儿子们同不同意。你想暗中招兵买马?对不起!第一个举报甚至刺杀你的——将会是你的小妾和你的庶子。

请问,整个家族都是内鬼,你怎么反?

04

没错,汉武帝的推恩令就完全符合老子所说的“恒使民无知无欲”的政策,纵然你聪明老练如“诸侯王”,也不敢耍滑头,也无从偷奸取巧。

所以只要政策得当,使某些“智者”不敢钻空,无法投机。那么自然会天下太平。所以老子才会说: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5

由此可见,“无知无欲”并非是愚民的思想,而是一种更高纬度的治国智慧。德国的一代大哲黑格尔就因为看了《道德经》的二手翻译,被文字所骗,后来提出了一个三流的政治思想:

一切人都要把自己融入国家的绝对意志之中,都应该无知无欲地服从国家的绝对权力,而且都有为国家这个“地上神物”去牺牲的普遍义务,哪怕国家的君主做了错误的决策,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④。

那应该谁来承担?当然是那些提意见的人和参与决策的机关议员们!

不得不说,黑格尔在哲学上或许继往开来,自成一代宗师。但在政治思想的领域里,可以说十分幼稚。如果只是幼稚也就罢了,问题是他还自以为高明至极。他曾贬低说:

中国没有历史,只是一个历朝历代治乱循环的没有进步的“停滞帝国”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黑格尔眼里“停滞的帝国”,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都知道君主做了错事要放下脸面,要承担责任,要颁布《罪己诏》以服膺众臣,挽回民心,从而增加整个国家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而且历朝历代效仿汉武帝的国君并不在少数,这已经成为了中国政治传统当中的一种基本共识。

结果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黑格尔,其政治学的基本理念竟然是:

为了维护尊严和权威,即使君主做了错误的决策也不应该去认错,去承担责任。

这还真是应了中国的一个歇后语:

脚底板长眼——没见过世面!

其实中国历史看起来是治乱循环,实际上每一个朝代基本都会在前朝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良,所以才能基本保证一个王朝300年的周期稳定率,这——恰恰是国家理念先进的表现。

而欧洲历史之所以四分五裂,之所以遵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顺序一步步发展,恰恰是因为国家理念太落后。为什么?因为欧洲君主管不了教会,镇不住贵族,无法给底层人民提供“科举制”这样的上升渠道,无法激发整个国家的活力,也就无法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后果就是:

国家永远被贵族阶级牵着鼻子走,永远因循守旧,永远没有非贵族的文官系统,所以永远也不可能有合格的行政效率。

也正因如此,欧洲几十个国家的历史才会陷入长达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纪”。而中国从秦朝的郡县制开始,其政治架构就已经完全超越了封建贵族制,具备了一个现代国家的核心要素和基本雏形,足足领先欧洲1800多年⑥。当然,黑格尔对此一无所知,所以才会胡乱地发表一系列“坐进观天”式的言论。

06

虽说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主要传承自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和卢梭,但他同时熟读《道德经》⑦,很难说其中没有受到误译本的影响。一百年之后,黑格尔这种“国家是目的,人民是手段”的政治理念终于结出了恶果,被希特勒大肆发挥利用并四处宣讲,于是包装出了一句纳粹的经典言论:

“国家的责任,是把青年锻炼成一副有用的工具。⑧”

干什么?当然是去征服,去侵略,去称霸世界!去为希特勒自己的光荣和伟大而牺牲!因为在希特勒看来:

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弱者不应该抱怨,反而应该配合,而更弱的人连生育权和生命权也不配用有,所以他不仅屠杀了600万犹太人,还屠杀了德国本土的“老弱病残”至少20万以上,有的学者估算甚至高达77万⑨⑩⑪。

你看,同样是提倡“无知无欲”,希特勒的解决办法是降低民众的智商和思考能力,老子的解决办法则是提高统治者的智慧和施政方案。希特勒提倡“强力控制”,是一种极权主义。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是一种放权主义。这两种观念势同水火,判若云泥。

孰高孰低,想必不用我说出答案了吧?

【第三章】完【参考资料】:

1、《论语·颜渊》十七

2、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

3、《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4、这一段话是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三章国家•第258节、第284节、第285节、第325节、第330节》里面的观点而统合提炼而成,并非黑格尔的原文原话。

5、黑格尔《历史哲学•第一部•第一篇•中国》、(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第一部分•第五章》、《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第五部分•第七十章》、《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结束语》

6、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第二部分:第二十五章》

7、黑格尔熟读《道德经》的证据请参看其著作《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甲三•道家》

8、希特勒《我的奋斗•下篇二、国家》

9、文沛, & 迈克尔·伯利. (1995). 发生在德国国内的纳粹暴行——1939年纳粹医生开始从肉体上消灭国内的残疾人以磨砺其杀人技艺. 大学英语(10), 20-25.

10、 秦川. (1993). 希特勒消灭残疾人事件始末. 军事历史(03), 19.

11、(美)罗伯特·杰伊·利夫顿《纳粹医生•第2章“安乐死”:直接医学屠杀》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