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凝毫尖,探潍坊昌邑毛笔产业的奋进之路

新黄河 2024-11-21 20:31:35

潍坊,这座被称为“中国画都”的城市,书画历史源远流长,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文化长河,孕育出了不计其数的书画大家。而在书画创作的舞台上,昌邑毛笔则是当之无愧的耀眼明星,其凭借着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以及别具一格的卓越品质,声名远扬。

毛笔制作是潍坊昌邑一项底蕴深厚的传统产业,其历史的源头最早能够回溯至清光绪年间。现如今,潍坊昌邑有两个毛笔品牌声名赫赫,即同文堂毛笔与崇德堂鲁笔,他们是昌邑毛笔产业的两大名片,承载着昌邑毛笔的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延续着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魅力。

锋颖含韵,一腔热血凝传承之心

1967年,崇德堂第三代传人侯连成被聘至笔刷工坊传授制笔技艺,陈元年成为学徒中的一员。虽然学徒生涯中经历了诸多变故,但陈元年依旧潜心钻研,凭借一颗坚守之心,五六年间,他便成长为一名熟练的制笔师傅,并在1982年,出任东堤制笔厂厂长。

中国鲁笔创始人 陈元年

1995年前后,南方笔占领市场,制笔厂被迫倒闭。陈元年并不气馁,重新梳理制笔经验,打破传统,大胆融合,成立了陈元年毛笔工艺馆。1997年,陈元年又兼采南北制笔工艺之所长,首创“鲁笔”工艺。

同文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昌邑市郭家道口的朱周南外出学成制笔工艺,回乡开设制笔工坊,其子朱生一继承父业,成立“同文堂”笔庄。随着时代发展,企业转型,生产毛笔效益低微,大部分企业不再生产毛笔,而朱氏家族却一直坚持将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下来,1987年,第四代传人朱凤祥成立“昌邑凤祥笔庄”(昌邑市毛笔研制中心),专业从事毛笔制作。

一支毛笔,在低谷与挫折中坚守至今,凭借的是数代制笔匠人的一颗坚守之心和满腔传承热血。昌邑毛笔辗转百年时光,历经数代传承,早已成为文化长河中一抹傲然挺立的身影。

尖齐圆健,匠心独运破转型之难

伴随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毛笔的受众群体在逐步减少,制笔工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崇德堂鲁笔针对早期制笔材料的限制不断探索创新,以独特的工艺改良了苘麻特质和猪鬃韧性,提升了毛笔的腰力和寿命。还独具匠心地采用羊尾和羊须作为衬垫材料,弥补了苘胎毛笔和鬃胎毛笔的不足。同时,在“水盆”和“杆作”两道制笔的核心工序中,陈元年进行了独具匠心的改革,打造了制笔的核心技术,为崇德堂鲁笔的长期发展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同文堂毛笔同样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制笔工艺,一支毛笔仅笔头制作便要经过十余道繁复冗杂的工艺,在选料用料方面,同文堂毛笔更是优中选优。无论是用以制作笔头的毛料,还是制作笔身的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筛选。同文堂毛笔制笔选料的严格和精致,使其从单纯的创作工具,成为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使用者在创作的同时,还能拥有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

一支毛笔,只有历经选料之优,工艺之精,要求之严,反复打磨锤炼,才能达到“尖、齐、圆、健”四德皆备之效。同文堂毛笔和崇德堂鲁笔各具特色,各有优长,为昌邑毛笔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妙笔生花,非遗好品铸发展之魂

如今,昌邑毛笔已经成为促进文化发展、弘扬文化形象力的重要力量。2020年,鲁笔制作技艺被评定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多次获得“山东省工艺美术金奖”“山东工美”年度精品三等奖等荣誉。2024年,鲁笔与菏泽学院达成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并在毛笔的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同时,鲁笔还积极开展“以艺带农”项目,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并扩大农民就业。

2021年,同文堂毛笔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多次受邀参与中韩进口商品博览会、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等大型展会进行展览,得到了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此外,同文堂毛笔连续两年参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仅第一年就实现现场销售8万元,会后意向销售近10万元的好成绩,扩展了对外交流,提高了昌邑的知名度,树立了昌邑文化形象,对推动昌邑文明发展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一支毛笔,体现了昌邑的文化底蕴,推动了书画艺术、非遗技艺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近年来,昌邑毛笔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展迅速,成为当地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落纸如云烟,绘尽人间万象;挥毫若风雨,书成文脉千秋。昌邑毛笔在潍坊这座被誉为“中国画都”的城市里,在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和书画底蕴中,以立业之本、守业之能与创业之心,在恪守匠心之中传承,在精益求精之上创新,争做走向全国的一流毛笔,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弘扬蓄能,为文化传播做出持续贡献,书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新黄河潍坊频道:李尚明

编辑:俞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