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斋沧溟槎使图像》:描绘了乾隆二十一年,大清使臣前往琉球册封琉球中山王的事迹。
01 历险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二十二日,琉球国姑米山附近海域。
琉球国接封大臣郑秉和火急火燎地登上天朝封舟(即册封专用船),再一次前来劝说全魁和周煌,恳请二人赶紧换小船登岸避险。
连日以来,受台风影响,姑米山一带风雨交加,导致清朝派来的封舟因害怕触礁而迟迟无法靠岸,不得不在海上漂泊。
岂料,对于琉球官员的提议,两位上邦天使却说什么都不肯答应,再一次斩钉截铁地回绝道:“诏敕正在封舟之上,我等岂能暂时离开,如果照你说的办,其他随行人员又能倚仗谁呢?所以我们不如不动,方能安定人心。”
无怪乎人家能成为上邦天使呢,思想境界就是不一样!
郑秉和听罢,对二人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不由得投去崇敬的目光。天使的态度如此决绝,郑秉和也只能作罢。
△《封舟出洋顺风针路图》:乾隆二十一年册封使团往返的航线
此次,琉球国王尚敬薨,琉球世子尚穆遂上表宗主国清朝,请求袭封琉球国王。这还是乾隆登基以来的头一遭(也是乾隆一朝唯一一次册封琉球国王),皇帝格外重视,特任命侍讲学士全魁、翰林院编修周煌分别担任正、副册封使,率领由两艘海船组成的使团前往琉球宣谕册封。临行前,乾隆特地召见了全魁和周煌,不忘叮嘱:“海上航行虽然艰险,但你等心要诚,不可说苦。”
有了乾隆的再三嘱咐,全魁和周煌又岂敢怠慢,不论前方多少艰难险阻,二人都立誓坚守岗位,以完成此次任务。
但二人显然还是低估了海上天气之恶劣。此后几日,狂风呼啸,巨浪滔天,封舟上的十余条椗索(即锚链)先后断裂。海浪如巨鳞般翻滚起来,失去椗索的封舟也开始随波逐流,变得异常颠簸,每一瞬间都可能被惊涛所掀翻。
此情此景,兵役们大多倚栏狂吐不止,一个个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就连两位册封使也不免陷入绝望之中,所有人能做的便只剩下祈祷神灵的庇佑了。
正当众人惊慌祷告之际,忽然间,远处海面上升起一束亮光,宛如黑暗中的一线光明。神迹再次点燃众人希望,大伙齐声高呼:“是天妃(即妈祖),天妃来救我们啦!”
也就在这时,一个巨浪将封舟猛地推向礁石,封舟非但没有触礁沉没,反而被礁石所卡住,误打误撞竟成功企稳了。
这真是天赐良机啊,劫后余生的兵役们哪还敢继续待在船上,无论如何都要上岸。全魁和周煌见已弹压不住,只能下令全员换小船登岸避险,他们俩则负责殿后,最后方才撤离。
一番惊心动魄之后,封舟上二百多人无一伤亡,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而同行的另一艘海船早已无影无踪,被吹回了温州府永嘉县海域……
02 索银
人虽安然无恙,但封舟却因撞击而损毁严重,已无法继续航行。随后,琉球世子尚穆立刻调派海船前来迎接天使,经历此番磨难,全魁一行最终于七月初八抵达琉球国都首里城。
而另一艘海船则从福州重新起航出发,抵达琉球与使团汇合已是半年之后的事了。
册封诸事一切如初,然而随行的兵役却开始闹起了脾气,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新任琉球国王尚穆也忒不懂规矩了。
一场狂风暴雨,众人携带的货物、衣服等随身物品不是丢失就是损毁,损失颇大。得知情况后,尚穆立刻派人送来白银五千两,以示宣慰,折算下来每人可得银三十六两,按理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了。
但很显然,兵役对此并不满意。
相传前一次康熙年间册封时,大清使团同样遭遇了险情,人均却得了抚恤银一百二十八两,是这次的3.5倍!大伙心里顿时不是滋味,不满的情绪遂逐渐蔓延开来,兵役纷纷要求琉球一视同仁,补足差额。
管队陈国栋是个糙汉子,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也不会整那些弯弯绕,直接就找到了两位册封使,要求他们主持公道,让琉球国王将银子补齐。
天朝上国岂能向番邦小国伸手要钱,全魁和周煌万万不肯答应,予以一口拒绝。
好嘛,当官的只管自己的荷包,却丝毫不知体恤下属。兵役们很是义愤填膺,于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立刻开始了他们的报复行动。
册封使日常的饮水和饭菜,您甭吃了,一律不予配送!
册封使日常活动出行,您也甭去了,一律拒绝伺候!
但任凭百般刁难,全魁和周煌却始终不肯就范。
那好,陈国栋等人祭出大招,他纠集朱华、朱文彩等一批手下,并威逼全体兵役一同前往驿馆闹事,同时拿出了一份准备好的索银公文,强迫全魁递交琉球国王。
这一次,众人气势汹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眼见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已经无法收场,全魁和周煌不得不选择妥协,闹事者方才满意离去。
随后,新任琉球国王尚穆就接到了册封使的公文,内心虽暗自不爽,却也不想闹出事端,最终无奈花钱了事。因此,尚穆再次差人送去白银两万两,折算每人分得一百两。
待十二月另一艘大清海船抵达琉球后,尚穆一视同仁,按照前例发放抚恤银两万六千余两。
至此,琉球国三次共支付白银五万一千一百六十五两。
怀揣着白花花的银子,兵役们喜笑颜开,高呼琉球国王千岁千千岁。
然而,陈国栋等人窃喜之余绝没想到,全魁和周煌是拿他们没辙,但能拿捏他们的人却也比比皆是,自己的贪婪终究引来了杀身之祸……
△《皇清职贡图·琉球人像》
03 败露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十四日,浙江杭州。
当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接到中军副将窦宁的奏报后,不由得大为吃惊,因为窦宁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件事,此前他竟闻所未闻。
奏报中详细写明了册封使团遇险后琉球国给予抚恤银一事,并将兵役闹事索银的经过详尽揭发。
天下难有不透风的墙,至此,事件逐渐败露。
此时距册封使团归国已一月有余,但无论乾隆还是福建督抚,均不曾听全魁、周煌汇报过此事。
喀尔吉善接报后立马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这随随便便就收了番邦小国数万两银子,本就不是件小事,更何况册封使臣居然隐瞒此事,往大了说可是欺君大罪呀。
正因如此,全魁和周煌回京路过杭州时,喀尔吉善就当面质问二人。彼时,全、周二人还想着大事化小,便以琉球国王尚穆体恤兵役辛劳为由进行搪塞。但喀尔吉善并不打算敷衍了事,他一边将掌握的情况上疏乾隆,另一边则开始彻查此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此事亲历人员多达四五百人,调查起来并非难事,很快,喀尔吉善便掌握了事情的全部真相。非但如此,他还查获了诸如兵役在琉球期间寻衅滋事、仗势欺人的种种恶行。
于是乎,喀尔吉善先后上疏乾隆,详细禀明事件原委,并提出自己的惩处意见:陈国栋等三人斩立决;朱华等五人绞监候;其余从犯判流刑、杖刑不等。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一开始,乾隆并未打算严肃处理,只认为此举让番邦小国耗费白银数万两,实在是不成体统,下旨令喀尔吉善悉数退还琉球,该花的抚恤让地方自行承担。但在获悉兵役居然有闹事及其他种种恶行之后,乾隆当即勃然大怒。
大清的脸面都让这帮贼子给丢光了!喀尔吉善判得太轻!
五月二十五日,乾隆最终下诏:“首犯陈国栋枭首示众;朱华等七人斩立决;任贵等四人绞监候。”
而对于全魁和周煌,乾隆念二人经历艰险,不说功劳,单单这苦头就没少吃,因此只给了二人记过处分,不予深究。
结案后,清廷第一时间将处罚结果通报琉球派驻中国的办事官员,并将全部抚恤银五万六千三百六十五两悉数退还琉球使者,甚至比原先琉球咨文中统计的金额还多出了五千二百两。
落入他人口袋的银子居然还能退回来,惊讶之余,琉球君臣再次感受到了大清无微不至的关爱,怎能不为此感激涕零。
这样的好大哥咱们跟定了,如果一定要为这段宗藩关系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04 缘尽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一晃便是百年之后了。
光绪五年(1879年)七月十五日,天津李鸿章官邸。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官邸外稀稀拉拉围着一群天津百姓,大伙不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而大家的目光则不约而同汇聚在官邸门口跪拜的那几个人身上。
这几人均是普通百姓打扮,但有那市面灵通的人知道,他们都是琉球人,已在此处逗留半月有余,只为来向总督大人情愿。
天津百姓或许并不知道,此举已是这些琉球人为国家能做的最后抗争了。
这一年的四月四日,日本正式宣布废藩置县,改琉球国为冲绳县,琉球正式亡国。到了五月,琉球末代国王尚泰也被日军迁往东京,琉球人最后的一点盼头随之破灭。
△琉球末代国王尚泰
此后,滞留在中国的一大批琉球爱国人士开始为复国积极奔走,他们首先想到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便是向宗主国大清求援。
其实,早在四年前,就有琉球使臣效法申包胥秦庭之哭,哀求大清施以援手。此番,琉球国紫巾官向德宏在两次向李鸿章上书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放下尊严,在总督官邸外跪地哭求,声泪俱下。
向宏德一度嚎啕痛哭道:“我等生不愿当日本人,死不愿为日本鬼,为此抗争,即便碎尸万段亦在所不辞。”
与此同时,流亡在福建的另一路琉球人马也没闲着,琉球世子的老师林世功等人组团奔赴北京,同样选择在总理衙门外伏地拜哭不起。
林世功向总理衙门递交请愿书,痛陈道:“我等因为国家灭亡,国主被囚,民不聊生前来恳求,现将实情奏报,请求天恩浩荡,迅速救我国于危亡,以恢复朝贡旧例。我国此前遭到日本阻挠朝贡,后来日本更是囚禁国主,种种欺凌,我等多次上奏禀明,福建督抚也十分清楚,此前的请求奏报都有记录在案,我等恭候天朝办理,为我国做主。”
好大哥并非不想拉琉球兄弟一把,只是自己真的无能为力。
彼时,大清国力衰微,对于维持旧有朝贡体系早已力不从心,何况时值中俄伊犁谈判,战略重心向西北倾斜,显然已无暇东顾。
即便如此,清廷仍不愿放弃琉球,驻日公使何如璋在日本撤藩置县后立刻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奈何弱国无外交,日本只是淡淡回复道:“此乃日本内政。”
此后,清廷虽做出一些努力,但最终均不了了之。好大哥唯一做到的,也只有不承认日本吞并琉球一事罢了。
到了光绪六年(1880年),林世功眼看复国日渐渺茫,遂决定祭出最后的办法:绝食死谏。他意图借此向清廷表态,做最后一搏,然而,结果依旧是石沉大海。
在一片绝望中,林世功忧愤难当,毅然选择自刎殉国。
或许,林世功等人也明白,不是好大哥不仗义,而是这世道……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