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光因消化道出血抢救无效,在旅途的路上黑河去世了。
消息传出,国内驴友圈一片哀恸。
作为一名徒步旅行骨灰级玩家,谢建光用自己的一双脚,几乎丈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35年的时间,带给旅游爱好者无数传奇、故事与风景。
谢建光去世后,驴友们声称这样一个独特的旅行爱好者,可谓前无古人,后面也很难会有来者。
那么,谢建光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3徒步旅行生涯,他又收获了什么呢?
起点1959年的一天,一名男婴在宁波瞻岐镇某个偏僻渔村呱呱坠地。父母对他给予厚望,给他取名谢建光,希望他可以给这个家庭带来曙光与希望。
由于家世不是很好,加上教育普及还不高,所以童年谢建光的教育经历,一直是在边放牛边念书中度过的。林林总总下来,他只念过5年的小学。
谢建光曾多次回忆,其实自己从小极爱读书,尤其爱好文学,但是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才耽误了学业。稍长大时,自己都是忙着帮家里务农、喂牲畜,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兴高采烈地去念书。
父母为了让谢建光长大了能有一技之长,让他跟着别人去学木工,但是却在一次刨木头时,不小心把手指头都给削掉了。谢建光的父母从此打消了让他做木工的念头。
那时候起,谢建光便继续帮着父母务农,日子过得悠闲自在,一家人苦中作乐。
就在他还没来得及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时,一场意外突然袭来,谢建光在17岁那年突发心脏病,经医生诊断为先天性的,家里为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
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恰恰是这次住院期间,让谢建光第一次开始思考一些有趣的东西,躺在床上他总爱问自己一个问题——“难道我这辈子就要在小山村中度过吗?”
在无数个日夜思索同样一个问题后,他得出了答案:要么读书,要么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总之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才行,只有这样自己这辈子活得才有意义。
谢建光虽然早早辍学,但是像是四大名著,还有鲁迅的文章,海涅的诗歌,他总是爱不释手,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文学世界的追求。但仅仅是看还不能满足他的自我追求,所以一门心思地想着高考到杭州的大学去深造。
但是,他只有5年小学文化程度,想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可谓难于上青天,所以在第一次高考中,毫无意外地落了榜。
高考落榜后,谢建光没有一蹶不振,索性捡起铺盖来到杭州的大学旁听文学课。但是学校并不能容忍这样一个“闲人”整天混迹于大学课堂中,遂将他赶了出去,并让他不许再进入学校。谢建光的求学之路,彻底夭折。
求学碰壁的谢建光,再次回到了那个小山村,继续和家人过着务农生活。在外人看来,他似乎已经做好了一辈子陪在父母身边务农的准备。
但是,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谢建光的内心越发开始悸动起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一如他自己当初所想的,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才行。如今既然自己不能再求学,那么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1983年,谢建光打点好一切,背起行囊便开始了他的徒步旅行。行囊里只有简单的几件衣服,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还有自己多年来的积蓄150元。
他对自己的父母说自己去经商创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梦想的路上荆棘丛生刚走出小山村的谢建光,心思单纯,怀揣着150元,刚开始的日子过得非常潇洒,走走停停,吃吃喝喝,花钱没有规划。很快,150块钱便花完了,而自己还在漫无目的地流浪。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对于踏上旅途后的唯一收获,也就只有“新鲜”二字。
这时候,他的生活开始变得困窘起来,没有了钱,温饱便成了最大的问题,根本无暇再打理自己的形象,很快变得蓬头垢面地在大街、小道上晃荡。
好在他是苦出身,没有钱了,索性就在旅途的路上找桥洞、山洞过夜,有时候也在半道上以天为被,以地为衣。饿了,如果在城市,就到小饭店去求好心的老板给些饭食。如果在山间小道,索性就地取材,摘野果吃。
可野果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的,更多时候他只能挖挖野菜,有时候还得逼着自己啃树皮,渴了就喝小溪里的水。
就这样,一个才24岁的小伙子,很快把自己折腾成了一个野人、流浪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走到哪里都遭人嫌弃。
很快,他的身体就吃不消了,很快生了一场大病。
饥饿、病痛与风餐露宿的折磨,慢慢让谢建光认识到,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原来不是单凭一腔热血就可以,也不是充满了诗意与鲜花,而是一路崎岖、荆棘丛生。
在经历过一个个难熬的日夜后,好几次拖着病弱的身躯瘫倒在路上时,谢建光总会在心里想——“如果我就这样默默地在这里死去,那也挺好的。”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遇上了好心的驴友。一路上,这名驴友对他份外照顾,不仅花钱买药给他治病,还贴身照顾他,直到等到他身体好的那天才离开。
离开时,这名驴友特意给他买了回宁波的火车票,还告诉他,旅行的路上是很艰难的,你要时刻有面临各种困难的准备,万一没有吃的、喝的,你该怎么办?万一你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生病了,遇到了危险,又该怎么办?
旅行是很好,但是不做准备就把命丢了,那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就这样,历经半年,谢建光衣衫褴褛地回到了家乡。当父母见到他落魄样子时,心疼极了。
母亲一个劲对他说,不求他在外面出人头地,以后踏踏实实在家里干活就好了,好歹能够吃好穿好。
但是谢建光的内心,因为这次旅行,早已被种下了一颗自由的种子。
与荒野为伴,吃青草石头在家乡的半年时间,谢建光的父母还以为他已经稳下了心思在家里过活。没想到,半年后的一天他却突然对父母说,自己还想去外面再看看,而且去意已决。就像他在自己笔记本中写下的一样——“人生的路即便走绝了,但是大地上的路却无穷无尽。”
他觉得,他人生的路,求学、务农、经商这些对他来说,要么无法踏入,要么已经走绝。只有大地上的旅途,才是他活着唯一的出路。
只有在旅途上,他才能够肆无忌惮地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由的生活,没有压力,没有尔虞我诈,更不必看着别人的脸色与嘲讽过日子。在路上时,他的每一寸肌肤都得到了全所未有的释放。
所以谢建光这次花了半年,做了很多准备。
对第二次旅途,谢建光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认识与定位。他觉得生命的旅途总是沧桑曲折的,会有鲜花满地和艳羡眼光,但更多的是柴米油盐与荆棘丛生。
而对他来说,鲜花遍地是风景,荆棘丛生也是风景。所以他必须都得欣然接受,并且痛并快乐着去享受生命与大自然给他的一切酸甜苦辣的馈赠。
第二次旅途,谢建光没有带多少钱,还是简单的几件衣服,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唯一不同的是多了几本自己爱看的书。
这一次他不再执着于路途中的艰难跋涉,而是苦闷时看看自己手里的书赶路。对于路线,他也有了成熟、清晰的规划,目标云贵高原,至于什么时候能到,时间上他从不做限制。
他觉得,终点的风景固然好,但旅途的风光,才是美好的常态。如果执着于终点的风景,那么终将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无比艰难、苦闷。
每到一个地方,看了一些不一样的风景,见到了有意思的人,或是一场大雨后的若有所思,或是克服困难后的舒畅心情,他都会一笔一笔记在自己带的笔记本上。
久而久之,他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他青春的故事。翻开每一页,都是诗一般的风景与梦想中的远方。文字中,有他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命的感悟,对苦难的理解。他说,无论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在写满了一本笔记本后,谢建光每天的旅途虽然看起来仍旧颠簸、落魄,但是他的心灵却慢慢有趣了起来。他已经从当初一名不折不扣的流浪汉,变成了一名精神上无比富足的旅行作家,用他的文笔去描绘酸甜苦辣,歌颂祖国山河。
每逢佳节时,他会童心大起地写道——“养育你的故乡,并非是你最终的归宿,而收留你的异乡也从来没有打碎过你的梦想。”
虽然他的很多话仔细审视起来,经不起推敲,但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他的自嘲而已,在看似荒诞、滑稽的背后,跳跃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那么旅途中没有吃的,喝的,没有钱用了,他该怎么办呢?
对这一切,谢建光花了大量笔墨记录自己的小秘密。
他说,在旅途中没有吃的、喝的,是常态。如果在山间小道时,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吃的。期间,他吃过了能吃的所有野菜、树皮,有时甚至饥不择食啃过死老鼠肉。
当然,每到一个城市,就是他极好地补给站,他就可以补充些必须的干粮、药品。他当然也没有钱维持长久的开销,所以一路上只能自给自足,一路拾荒,一路卖钱。
有时候运气好一天甚至能够卖十几块钱。别人看不上的碎纸片、铁片,在他看来都是好宝贝。
当然,有时候路过某个村庄他觉得有缘,赶上农忙时他索性就留下来做短工,每天和人们生活在一起。插秧、割稻、做木工、泥瓦匠,这些活他干起来都得心应手。
等农忙结束,他就再次背上行囊,满载一份沉甸甸的回忆踏上新的旅途。
有时候到了大城市,他也会买一些书,报纸、杂志、小说,古今中外的只要他看上眼都会买。路上遇到不错的驴友,他看完书就会转手把它送给别人。
在旅途中,风餐露宿和饿肚子是常态,谢建光这样在笔记本中记录道——“我从天上来,住在荒野之中,与大海为伴,吃青草石头。”
第二次的旅途,意外地比第一次要顺心很多,谢建光非常满足于这种在路上、在大自然中驰骋的状态,所以很快有了第三、第四次旅途。
1996年,谢建光再次踏上了自己的旅途。只是这一次的旅程与以往都不一样,他有了一辆自己改装的小推车。两个轮子,后边搭上一间像小柜子一样的木棚。外面是铁皮封住,里面分成两层,上层放一些生活用品,下层放被褥、席子。
可别小看了这个小推车,有了它之后,谢建光得以不再风餐露宿,在冬天也有了御寒的地方。
从1996年到2010年,十几年的徒步旅行,小推车也被他一次次更新换代。直到2010年相约驴友在广州碰面时,驴友特意给他定制了一辆铝合金的推车,看起来非常精致漂亮,结实耐用。
谢建光对朋友送的这辆小推车非常满意,诗兴大发之下还特意作了一首《小车赋》——“五星酒店的奢华只是财富和等级,而我小房车的奢华却是江山和云天,那可是铺天盖地的拥有与畅享。帝王可以探视自己的城池和国度,思索者的自由却超越了城墙与疆界。我的宫殿建在阳光下和云霞里,全部的风水都被我的小车收纳了……”
字里行间,谢建光已经有了一名哲人的情怀与诗人的文艺。他说,自己就是自己自由世界的帝王,而小房车则是他的宫殿。
来时孑然一人,去时孑然一身旅途中,谢建光也曾遇到过几位心仪的女子。
一次路过一间学校时逗宿停留,孩子们和附近的村民都来向他打听故事,只有一名年轻的女老师对他车上的笔记本格外注意,一翻开满满的都是诗情画意和跳跃的灵魂。
没想到一看,便忘了还回去。第二天起来,谢建光急得到处找,不时大喊——“谁拿走了我的笔记本?!”
这时候,一名姑娘羞涩着走过来递上笔记本——“不好意思,是我拿走了,因为看得入了迷,所以忘记还给你了。”
两人就这样因为一本笔记本而结缘,相处甚欢。
对于这名女孩,谢建光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的。女孩为了把他留下,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带着他去理发、买衣服、买书、吃饭。两人会在月上柳梢头时一起散步,一起聊笔记本中的有趣故事。
但是,痛苦地抉择之后,爱情与自由,谢建光还是选择了后者,离开了这名痴情于他的女子,再次踏上了孤独的徒步之旅途。
他总在笔记本不止一次表示,爱情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但如果为了爱情把他对自由旅途的向往束缚住,那无异于自杀。
后来,有照相馆的老板娘,路途中照顾他病痛身体的单亲妈妈,都曾对他表明过爱意。但是无论是谁,他最终的选择都一样,从开始就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的归宿是远方,是征途,而非爱情与婚姻。
对于自己的父母,谢建光一直感觉亏欠良多,但是他却从不认为自己不孝。他在笔记中多次写道——“我并不认为自己不孝,孝是铭记,是继承上一辈的美好品质,是做好他们没有完成的心愿,是改变父辈未改变的人生世界……”
在谢建光看来,与其拘役于农村世俗过活,他的父母更愿意让他开心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他的笔记中,有很多篇章都是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有时候他会这样给妈妈写道——“有一次泪眼相对,妈妈啊,你叛逆的儿子将爱贩卖给远方的美丽……”
徒步旅行30多年后,谢建光已经在国内驴友圈名声大噪,甚至在作家圈里都开始声名鹊起。
他的文字或许不够深沉、哲思,但是却真实记录着一介凡人的喜怒哀乐和所见所闻。人们喜爱他,喜爱他的文字,更多的是爱他那颗有趣的灵魂和为了梦想百折不挠的意志。
2016年,谢建光在宁波几名文化圈的好友终于把他所有的笔记与散文整理到了一起,在宁波出版社发表了《疯行天下》一书,详述了中国徒步旅行第一人谢建光30多年来的传奇故事。
有了粉丝朋友后,谢建光也开通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不定时地分享自己在路上的有趣点滴。
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记录发表在2018年,在他旅途到黑龙江黑河期间。
他说:“感觉自己不是很好,呼吸不畅,浑身乏力,可能需要休养一个月”。
没想到没有多久,便有他因消化道出血不治身亡的消息传出。
谢建光的死,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难以接受。
就在他去世不久前他还曾对朋友笑言——“我总觉得,我会在某个黄昏时,突然停止心跳,好像我已经看见了自己最后的生命。”
没想到一语成谶,这位命运的斗士,诗与远方的追求者,在花了37年看尽世事繁华与祖国河山后,连离去的方式都是如此潇洒。
就像以往旅途路过每一个地方一样,他挥挥手,孑然一身,也没有带走一丝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