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泉州簪花火遍全网,后有福州三把刀撩动网友心弦……近几年福建文旅多次发力“破圈宣传”,而即将在4月17日启幕的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更是有大动作。这场以“科技感”为亮点的盛会,不仅将展示福建文旅融合的新成果,更标志着福建正式开启以游戏科技、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赋能文旅产业的全新篇章。从“流量”到“留量”,福建正以数字化为支点,撬动文旅经济的万亿级未来,这其中,包括数字经济和游戏科技的深度参与,或将成为这场变革的一大亮点。
破圈与深耕:福建文旅的“爆款方法论”近年来,福建文旅动作频频,屡屡打造现象级案例。
福州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凭借《最忆船政》折叠剧场,以“科技+历史”的全天候沉浸式体验款,打破传统观演模式,采用浸入式3D Mapping、全息投影等技术,在折叠剧场中实现昼夜不间断的沉浸式体验,将百年船政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活态展陈”,成为研学旅行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爆款场景。
平潭国际旅游岛打造“星球唤想·蓝眼泪”艺术主题公园,通过声光交互、实景艺术装置与NPC剧情演绎,在夜光风筝秀等场景中融入空间计算技术,以数字艺术展现海岛“万物共生”的生态理念,拓展文旅消费的时空边。
泉州蟳埔村的“簪花围”从渔家女传统发饰蜕变为现象级文旅IP,通过“非遗+国潮”的跨界融合,结合明星效应与短视频传播,成功吸引超450万游客实地体验,线上话题量突破百亿次。福建文旅厅以此为范本,同步推广福州“三条簪”、莆田“帆船头”等女性文化符号,形成“一地引爆、全域联动”的传播矩阵。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福建文旅与游戏科技的跨界融合——泉州文旅局与网龙旗下游戏《魔域》深度联动,将非遗元素“簪花围”和“惠安女”形象融入游戏角色与剧情。例如,金秋幻兽“渔歌”以惠安女为原型,并推出“簪花围”虚拟时装,玩家可通过任务解锁相关文化背景,玩家在虚拟世界中解锁以泉州渔女文化为背景的剧情任务,化身“海的女儿”探索海丝传奇,带动线下旅游热潮。
数据显示,2024年福建旅游总人数达6.5亿人次,总收入8350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些案例印证了福建文旅的“破圈逻辑”——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让传统资源焕发新生,科技技术的赋能功不可没。
虚实共生:游戏科技如何重塑文旅体验此次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将引入科技与虚拟现实技术,推动“山海画廊”向数字空间延伸。在武夷山,虚实交融的奇幻体验已触手可及。网龙为大会量身打造的“武夷茶缘VR体感互动”项目,通过高精度3D建模与感官反馈技术,让游客佩戴VR设备骑上智能马机,即可“穿越”丹霞秘境,沿九曲溪品茶论道。
与此同时,《月映武夷》数字化演艺项目以270°全景智能水舞台结合数控水幕与裸眼3D,将双世遗景观转化为流动的宋韵画卷。
“山海巡音,八闽有福”沉浸式文化特展、 “传奇武夷”行浸式数字剧场、“飞越福建”飞行球幕影院……科技与文旅的碰撞,让福建的“山海画廊”不再局限于地理空间,而是演变为一场跨越虚实、连接古今的流动盛宴。
前瞻未来:数字化如何定义文旅新范式数字技术正在重构文旅产业的底层逻辑。当文旅传播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交互,数字经济的“连接器”功能将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文化资源不再受限于物理空间,而是以数据形态自由流动,并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形成价值闭环。
这一变革的本质,是数字经济对文旅价值链的重塑。从传播层面看,算法驱动的精准分发将取代传统营销,文化IP可通过社交裂变、交互游戏等形态实现“病毒式扩散”;从体验层面看,虚实融合的混合现实(MR)技术,将让文旅消费从“观览式”升级为“参与式”,用户既是体验者,也能成为文化叙事的共建者。
对福建而言,这既是将“清新”内核转化为数字时代文化符号的机遇,也是以“数字山海”重构中国文旅叙事范式的挑战。当文旅经济与数字经济真正实现“基因级融合”,产业边界将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无限延展的文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