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车辆上路行驶,要予以罚款200元,扣记12分的严格处罚。因此,社会各界无论是私家车还是运营车辆,在上路行驶前都必须悬挂车牌,这是交通法规的基本原则。
但近日,在繁荣的广州街头,却有一批“帽子汽车”打破了这一常规。它们头顶着一个醒目的雷达探测装置,可实时感知周围道路环境状况,外加上尾部的集成系统,足以实现全程无人驾驶。
更关键的是,这些无人驾驶测试车全都没有悬挂号牌,却能随意行驶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就连交警见了都只能无奈苦笑道:一点办法没有!
无人驾驶先河按照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汽车智能驾驶共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其中L1~L4是车辆在限定场景下由系统完成相对应的驾驶行为,到了L5以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驾驶,面对任何复杂路面都无需人类接管介入。
目前全国上路测试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多为L4级自动驾驶。除了特定区域外,L4和L5级的自动驾驶标准几乎完全一致,均无需驾驶员干预接管,便可详细感知周围障碍物,对出行进行路径规划。
其中广州是全国最先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城市之一,早在2019年便开始发放自动驾驶运营牌照,次年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远程测试,允许一些车企在特定道路上进行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测试,注意这是2019年。
而我们今日在广州街头所见的帽子汽车,实际上就是无人驾驶测试车,它们会遵循预设行驶路线,通过智能设备来收集沿途道路数据、交通动态信息,并实时将所得信息传输至数据中心,这对于完善国内无人驾驶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虽然它们未曾悬挂车牌,但系统为测试车植入了详细交规信息。测试车在道路行驶时,会严格遵循交通法规,时刻保持安全车速,与前车始终保持安全距离。从安全角度而言,人类驾驶员的存在完全是对自动驾驶的安全冗余。
除了广州外,全国多个一线城市都热情投身于自动驾驶的建设之中。比如武汉,同样于2019年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发布无人驾驶商业试点,从此便按下了无人驾驶商业探索的快进键。近些年来,武汉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行车辆的数量、里程都在不断增加。
截止今年6月,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单向总里程突破3379公里,覆盖全市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30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商业出行服务飙升至158万单,为198万人次提供了出行服务。武汉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会持续扩张开放测试路网和自动驾驶车辆的规模。
无人驾驶汽车在塑造产业生态、推动多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提升节能减排有着重大意义,现在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国家政策的关键支持。
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在近年来,相继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来推动中国无人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比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无人驾驶行业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发展方向,更为整个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014~2023年,中国无人驾驶投资金额持续增长,并于2021年达到顶峰。这一年全国投资事件高达129起,累计金额增至872亿元,推动了大批无人驾驶车企的迅猛发展。放眼整个无人驾驶的市场前景趋势,2023年总体规模约为3301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832亿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可谓十分广阔,光明坦途。
无人驾驶的益处与挑战那么,无人驾驶商业规模化上路,其中高精度自动驾驶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无人驾驶主要依赖高精度地图与车身传感器,进而感知车道级位置数据和路况信息,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立刻执行高度智能化决策,从容不迫的应对各类复杂道路环境。
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解释道:自动驾驶代表车辆响应速度要达到微、纳秒级。一辆车如果以100千米时速行驶,那么即使是一毫秒的时间,车辆也已经向前行驶了3厘米,足以造成任何一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中国的北斗系统目前已经能够实现纳秒级授时,这是满足国内自动驾驶的基本要求,它包含丰富交通信息、实时路径规划、甚至能根据路况环境来主动对车辆实现变道减速,技术之先进令人惊叹。而北斗的高精度服务,主要来源于密布全国的地基增强服务与精密单点定位服务。
像深圳妈湾智慧港的5G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无人农场加装了北斗终端的农机车辆,都是基于北斗高精度才能实现的无人自动驾驶操作。现在全国多地还计划对公交车实行无人驾驶升级,可以预料,日后随着北斗系统性能的优化升级,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质量也会突飞猛进。
那么就我们日常生活而言,无人驾驶能带来哪些更加贴切显著的效益呢?
1.经济效益与降低事故率:中国每年要发生20万起交通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亿元。伴随着日后无人驾驶彻底融入中国道路运输系统,起码能减少10%的交通事故,节省经济至少1.2亿元。
放眼全球,90%的交通事故都出自于分心、疲劳、酒后驾驶和超速等人为因素。世界每年都会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而我国每年就有6万余人。而无人驾驶依靠全方位感知系统与精准的执行决策,完全不需要驾驶员介入操作,自然也规避了人类驾驶的风险行为。研究表明,无人驾驶的全面普及能减少90%的交通事故,每年减少相关赔偿医疗费用高达1900亿美元。
2.改善空气质量:无人驾驶针对加速、制动与变速进行了具体优化,能进一步提升燃油效率和减少温室排放。麦肯锡公司表示,无人驾驶每年能减少3亿吨温室气体排放,占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0%。
3.便于特殊人群出行:中国色盲人数超过千万,60岁以上老人总数为2.97亿,专家预测2050年将飙升至4.8亿。社会老龄化将对交通系统带来巨大挑战,而自动驾驶则是解决该问题的完美答案。
但无人驾驶再过智能,也无法将事故率降至0%,一旦事故发生,责任又该如何划分?尤其是类似于广州的无牌测试车,责任认定岂不是更加繁琐复杂?
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对此表示,无人驾驶归根结底仍属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依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体系下进行明确责任划分。具体为事故因行人或其他车辆过错导致,则归责为对方。如果是由无人驾驶过错导致,则要由背后管理人与所有人承担全部责任。
这与寻常的事故责任划分其实并无差别,只是将过错归责于无人驾驶车辆背后的管理方而已。目前全国各地都对无人驾驶颁布了地方性法规,比如深圳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上海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都是在进一步普及明确无人驾驶的相关立法。
总的来说,无人驾驶是国家亲手掀起的一波科技浪潮,是时代所趋。尽管商业化道路上仍存在一些法律、社会问题急需完善,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会一一得到解决。
信息来源:
界面新闻:无人车在广州上路首次可“拿掉”司机,揭秘背后细节新华社:“无人驾驶”跑出城市未来——武汉这一自动驾驶之城是如何炼成的?前瞻网:预见2024:《2024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