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北交所“一哥”强势杀入硅基负极赛道。
日前,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据披露,贝特瑞现有负极主体开发技术路线可以快速切入到全固态赛道,材料成熟度较高,工艺较成熟,产业化能力强。具体到技术路线上,贝特瑞硅基负极覆盖硅碳、硅氧和新型气相硅三条路线。
其中,公司新型气相沉积法硅碳产品已获得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的认可,预计2025年实现批量供应。

通常情况下,传统的石墨材料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左右。最近几年,为适应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需求,硅基负极走入产业视野,
硅基负极被看作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分布广泛、放电平台合适等优点,是未来最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据悉,在部分电池企业商讨的高比容方案中,硅负极为明确发展方向。
贝特瑞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材料供应商,自2006年起,便开始致力于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技术突破,成功解决了硅基负极材料界面不稳定、首次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关键技术难题。
此外,贝特瑞针对不同市场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行了产品的定制化开发,并在电动工具、家用消费、eVOLT、固态电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硅碳负极的小批量应用。
贝特瑞表示,公司围绕锂电正负极材料形成全球专利壁垒,核心技术覆盖硅基负极制备工艺、固态电解质等关键领域,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的国内、 国际专利692项,其中发明专利442项。
预计随着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对高容量负极使用量将提升,若未来产能需求提升,有利于高容量硅负极、金属锂负极等材料的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