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30年追踪30万人!中国科学家用数据"破局" ,宫颈癌或将在中国消失

宫颈癌,这一曾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杀手”,正面临着来自中国科学家的强力挑战。通过长达30年对30万人的追踪调查,中国科学

宫颈癌,这一曾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杀手”,正面临着来自中国科学家的强力挑战。通过长达30年对30万人的追踪调查,中国科学家们用详实的数据逐步“破局”,让宫颈癌在中国消失的愿景不再遥

20世纪90年代末,在全球宫颈癌研究领域,欧洲国家和美国已积累了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对本国影响宫颈癌的因素掌握了一定数据。然而,彼时的中国在这方面近乎空白。

中国宫颈癌感染率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感染的是何种型别?在什么时间点会发生癌性病变?这些关键信息均不明确。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方辉踏上了调查宫颈癌情况的道路。当时从北京去山西长赤,有一趟晚上发车清晨到达的长途大巴,赵方辉常常乘坐这趟车,他的目的地是长治下辖的县、乡镇甚至村庄。他和团队开启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工作,收集数据的征程就此拉开帷幕。

这一去,便是近30年的坚守。在这期间,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调查范围涵盖全国,涉及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地理跨度大,人口情况复杂。

但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起了关于几十万人的数据资料。在一些偏远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科研人员需要翻山越岭,徒步数小时才能到达调研地点,为了获取准确数据,他们不畏艰辛,耐心地对当地女性进行访谈和样本采集。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语言不通成为巨大障碍,科研团队不得不找来当地翻译,一点点沟通,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如何将这些海量数据转化为防控宫颈癌的有力武器成为关键。2018年,世卫组织提出全球消除宫颈癌的号召,并对78个国家进行了恶性预测,指出疫苗、筛查和治疗三管齐下是消除宫颈癌的关键。

但全球人口众多,公共资源有限,先打疫苗还是先做筛查?投入多少资源?投放在哪些地区?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模型的构建成为找到最优解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体量巨大,如果数据录入不准,将会产生极大影响。赵方辉团队深知责任重大,在参加完对内瓦尔会议后,立刻行动起来。

团队中的一名刚入学的博士接到任务,与赵方辉一起评估中国的情况。凭借多年积累的宝贵数据,他们仅花了半年时间就构建了中国特有的预测模型。

这个模型的构建并非易事,它整合了上千个参数。HPV病毒的高危型别、中国的人口流动、城镇化进程、性行为、年龄变化等都被纳入其中。

例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不同地区的性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宫颈癌的发病情况。

而最难测算的是宫颈癌的真实医疗成本,不仅包括直接的医疗成本,如做手术的费用、药物费用等,还涵盖了在肿瘤慢性病治疗过程中难以预估的间接成本,如营养品费用、辅助消费,以及家人陪护导致的务工损失等。

但科研团队不畏艰难,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对每个参数进行精确测算,最终构建出了科学有效的预测模型。为了确保模型的精准性,团队还不断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交流,吸收各方意见,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正。

模型构建完成后,其得出的结论令人振奋。模型显示,立即推广疫苗并加强筛查,中国有望在2047年消除宫颈癌。这一明确的答案给了公共卫生决策者科学的依据。

以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为例,该地成为第一个为初高中女生提供免费HPV疫苗接种的地区。在实施免费接种政策后,当地适龄女性的HPV疫苗接种率大幅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后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宫颈癌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初步下降趋势。随后,2021年,15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启动免费HPV疫苗接种。

目前,各地出台的HPV疫苗政策已覆盖40%的适龄在校女生。这些举措的背后,正是赵方辉团队构建的模型在提供科学支撑。通过模型,决策者们清晰地看到了前期投入与后期收益的关系,虽然前期投入看似较多,但随着时间推移,治疗费用会逐渐降低。

当越来越多的人接种疫苗后,发病情况减少,整体的医疗负担也会减轻。

用数据和模型辅助政策制定,推动公共健康的进步,这无疑是了不起的创新。中国科学家们30年如一日的努力,从最初的数据调查,到模型构建,再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防控策略,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

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用科学的数据说话,人类终将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展望未来,赵方辉团队将继续优化模型,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如新型HPV病毒变种的出现、新的医疗技术对筛查和治疗的影响等,不断更新参数。

同时,他们还计划与更多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助力全球宫颈癌防治工作。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宫颈癌在中国消失的那一天或许真的不再遥远。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随着防控工作的持续推进,宫颈癌这一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能够在中国大地被彻底消除,让每一位女性都能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



文章来源: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