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提起乔峰、燕云十六州、耶律阿保机、儿皇帝、萧太后、澶渊之盟和杨家将等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曾经称霸草原的游牧民族-契丹。巅峰时期的契丹打造了一个东至大海、西到阿尔泰山的大辽国,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赵宋头上一百多年,迫使赵宋以岁币换和平。据统计,赵宋光明面上给契丹的岁币就达到了白银近2000万两、绢布3000多万匹。
及至女真人崛起,契丹贵族耶律大石(阿保机的八世孙)被迫率众迁至西域建西辽国。契丹的势力范围虽然自此缩水不少,但是对西亚和东欧的影响力依然很大,以至于至今仍有一些东欧国家用契丹一词来称呼我国。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么厉害的契丹怎么销声匿迹了?从西辽灭亡到今天不过800余年,还远远达不到沧海桑田的地步,契丹人都去哪儿了?
五代时期的辽国
一、融入中西亚各民族1、西辽被大蒙古国所灭
耶律大石是个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本来被女真人所俘,后率众成功逃回天祚帝大营,这是他的第一奇。他与天祚帝分道扬镳后,势单力孤,可他硬是能召集齐辽国西北路的7个军州长官和18个部族首领,让他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坐拥数万大军和数十万匹战马的菊儿汗,这是他的第二奇。
当时的西域并非是可以任由耶律大石发展的真空地带,他的近处有高昌回纥、东喀喇汗王朝和女真人虎视眈眈,远处有西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和塞尔柱帝国等势力搅局,然而他这个外来户竟然力压一众地头蛇,让西辽成为中亚首屈一指的强国,这是他的第三奇。有此三奇,他纵使去世数十年,周边各国仍以“大石”之名来指称西辽。
契丹人中的翘楚-耶律大石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中亚从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格局,西辽在安享了半个世纪的中亚霸主地位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进则退”的局面,内部贵族官僚日益腐化堕落,凝聚力越来越差,一个避难的屈出律竟然能轻轻松松篡取大权,外部有花剌子模和蒙古左右夹击。内忧外患之下,享国94年的西辽宣告灭亡。
史载耶律大石立国之初的契丹班底大概在3.5万帐(户)左右,也就是说西辽当时的契丹人不到20万人。这个规模相较于整个西辽“聚众几百万”的人口来说,占比很小,因此很容易被广泛分布的其他民族所同化,比如其都城附近的契丹人因为长期和回纥人一同从事农耕,遂出现了“今其国人无儿,衣服悉回纥也”的情形。
西辽国地图
2、后西辽被伊尔汗国所灭
自从花剌子模脱离西辽控制后,西辽在应付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常常是败多胜少,一些契丹贵族于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加入到了花剌子模阵营,比如契丹贵族八剌黑就从花剌子模的俘虏变成了花剌子模的将军。有句话叫做,一山不容二虎。花剌子模再怎么厉害,碰到更厉害的蒙古也只能抓瞎。蒙古铁骑踏入花剌子模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像八剌黑一样的契丹人需要重新做选择。
要么归附蒙古,要么避到离蒙古人更远的地方,八剌黑选择了后者,他准备前往印度投奔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或许是源于心中的复国之念,他在途经波斯起儿漫地区(今伊朗克尔曼省)时,突然放弃了去印度的想法,而是据起儿漫自立。为了寻求内外部的广泛支持,他一边积极融入伊斯兰文化,一边向蒙古示好。随着蒙古人开启第三次西征,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将蒙古势力迅速覆盖至阿拉伯地区,并成功建立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
蒙古西征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八剌黑所建的起儿漫王朝(即后西辽)只能通过依附伊尔汗国来维持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权。西辽尚且顶不住蒙古人,后西辽又岂能做到?虽然伊尔汗国没有通过军事行动吞并后西辽,但只是那种铺天盖地的威压都足以让后西辽分崩离析了。公元1303年,也就是伊尔汗国建国的第47年,享国80年的后西辽宣告灭亡。
后西辽的创始人虽然是契丹人,但是其班底大多都是花剌子模人,而且起儿漫地区主要以撒拉逊人为主,契丹人在整个后西辽各族人口中的占比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后西辽的绝大部分契丹人都不可避免地融入到撒拉逊人中去了,还有一小部分则融入到伊尔汗国的其他民族中去了。这种情况再加上700余年的时间,现在恐怕很难在阿拉伯地区找到契丹人踪影了。
后西辽的大致位置
二、融入华夏各民族1、部分契丹人被划为汉人
时间线倒回辽国被灭之时,数百万的契丹人只被耶律大石带走一个零头,剩余的契丹人去哪儿了?草原上信奉强者,女真人既然灭了辽国,绝大部分的契丹人也就成了金国的属民。金国鉴于自身立足未稳,对契丹人以怀柔为主,不仅保留了很多契丹部落的原始结构,还征召部分契丹贵族入仕为官,比如任用耶律余睹为元帅右都监。
由此金国治下的契丹人主要分成了三股,一股跟着女真人到了中原,一股则留在了草原,还有一股主要分布在燕云十六州。因汉人的数量在中原地区占据绝对优势,金国要想在中原立足,必须得学习汉文化。时间一长,“自入中原,女真人渐忘旧俗”,跟着女真人进入中原的契丹人自然也是一样,逐渐与汉人无异。当蒙古人灭了金国后,这部分契丹人也就被界定为汉人了。
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就拿深受成吉思汗器重的耶律楚材来说,他从小学习儒家文化,自效力于蒙古后,他便充分发挥个人才识,致力于推动蒙古的文治,其言其行甚至比很多汉家儒者还要到位。他是有了名望,才让人知道他是契丹人,像他一样被儒家文化所熏陶,又没有他那么大名望的契丹人肯定不会少,如果再改个汉姓,谁还知道他们是契丹人?
至于世居燕云十六州的契丹人,很多在辽国灭亡之前都融入到汉人当中了。君不见辽道宗耶律洪基自己都说,“愿后世生中国”。史载耶律阿保机因尊崇汉高帝刘邦,而将耶律氏的汉姓定为刘氏。据考证,今天津宝坻县有一个叫耶律各庄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刘姓之人,只是暂不知他们和契丹人有多少渊源。
耶律楚材雕像
2、部分契丹人被划为蒙古人
女真人灭了北宋后,很快就在中原陷于“乱花渐欲迷人眼”,其战斗力不断下降。由此,女真人对契丹人就有些既爱又怕的感觉了,爱的是契丹人的战斗力,希望为己所用,怕的是契丹人有复国之念。为此,金主完颜永济下令“契丹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殊不知这种不信任的行为不仅起不到任何防范作用,还会加剧契丹人的离心力。
蒙金之战爆发后,蒙古人深知契丹人的作用不可替代,极尽示好之意,成吉思汗本人都当众说道,“山后百姓(以契丹人为主)与本朝人无异)”。此举顿时高下立判,很多契丹人于是纷纷选择充当蒙古人的向导,为蒙古顺利灭金立下大功,比如大蒙古国的开国功臣—耶律阿海和耶律留哥等。这些契丹人跟着蒙古人征战四方,被蒙古人所信重。
蒙古灭金
史载忽必烈曾下诏将西北地区不会说汉语的契丹人归为蒙古人,即“若女真、契丹生西北不能汉语者,同蒙古人”。若非如此,蒙古人的繁衍速度又如何取得膨胀式效果?据考证,今云南施甸有一个在先祖墓碑上使用契丹小字的族群,也就是“本人”。契丹和蒙古一样,原本并无自己的文字,只是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后让人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契丹大字,后来又弄出契丹小字。
无独有偶,“本人”的一座宗祠里悬挂着一块刻有“耶律”二字的匾额,据说他们的先祖耶律秃花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归附了蒙古,后来充任蒙古进攻金国的向导,因功被封为濮国公。及至蒙古绕道大理攻宋之时,耶律秃花的曾孙耶律忙古代担任大理副都元帅,再后来,其子孙便在施甸一带繁衍生息。
蒙古攻略大理
结语除了上述情况之外,还有很多契丹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融入到了西夏党项、东北女真和高丽等族群中去了,比如生活在东北一带的达斡尔人,他们在明朝时期被归为野人女真,后在清朝时期被划入布特哈八旗。经DNA对比,达斡尔人和契丹人有很近的遗传关系。
也就是说,契丹人在辽国灭亡后并未消失,而是散布于各地,大多都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中。别的不说,现如今世界上的所有民族,有一个算一个,有多少血统是纯粹的?基本都会在历史发展中经历各种程度的融合,由多个民族互相融合成一个民族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历史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辽史》
《契丹人》
《契丹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