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华夏学者
经过对比研究元青花瓷和唐宋瓷胎的特点,发现元青花瓷瓷胎的胎色相对较白,尽管不够洁白,但比唐宋瓷胎稍亮。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元代青花瓷采用了瓷石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得胎质中的氧化铝含量增加。而这也导致了元青花瓷的胎质相比宋瓷更加重。在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元青花瓷中,除了杯、盘、碗等小件器物外,瓶、罐、壶等大件器物的胎体都是通过分段制作拼接而成的,因此具有明显的接胎痕迹。此外,元青花瓷的胎体底部较厚重,多采用拉坯制作,因此在露胎处的中心位置会有一处鸡心状的凸起。胎底通常会出现砂眼、刷痕或者铁质斑点,部分元青花瓷在底足及缩釉处呈现火石红色。
然而,相对于明清青花瓷而言,在胎体处理上,元青花瓷的处理相对草率。许多大件元青花瓷的接口旋削较为草率,底足边缘处还会有明显的削痕。这与明清官窑制品的平整处理相比是有明显差距的。在釉色方面,元青花瓷的釉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宋代景德镇窑创造的"青白釉",它的釉色介于青色和白色之间,通常呈现白中略带青色的效果。然而,由于元代的青白釉所用的瓷石和高岭土配比以及烧成温度的差异,有些偏白,有些偏青。另一种是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创造的"卵白釉",它的釉色白而微青,带有淡淡的蓝色,并且釉面深厚且光润。研究显示,元青花瓷的釉色早期偏向青白色,晚期则较为白色。
在青花钴料的使用上,元青花瓷可以分为进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国产青料呈现蓝中带灰色,堆料处会出现褐色斑点;而进口青料的发色则更加浓艳光亮,釉面会有黑色斑点。元代"至正型"一类的大型青花瓷器通常采用进口青料,而国产青料则多见于小件器物上。采用进口青料的元青花瓷器往往具有精美的绘画,纹饰繁杂,画面细腻。而采用国产青料的元青花瓷器虽然画面流畅,但纹饰往往比较简单和草率。
元青花瓷在胎质处理、釉色和青花钴料的使用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虽然与明清青花瓷相比在胎体处理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元青花瓷作为历史上重要的瓷器,依然通过其独特之处展示着丰富多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