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转到太平洋彼岸的加勒比海上,岛国古巴,早在殖民时期,殖民者已为当地筑上一座座剧院,虽然在美国经济封锁几十年后,上百年的建筑物光彩不在,却在政府众多政策支持之下,实际让艺术成为每位市民的生活必需品,各个城市都能以不到2元人民币的价格,欣赏到一个个极具水平的表演。
内外皆美的古巴音乐厅
西恩富耶戈(Cienfuego)以荷西.马蒂(José Martí)为名的主要广场旁,座落了一座已有一百三十年历史的古老戏剧院,院内的木头座椅有些磨损,墙面也有斑驳的痕迹,但其精雕细琢的内装仍可嗅出其灿烂的过去。音乐厅除了门票 2CUC(1CUC 约为 1 美金外,使用相机还得再多付 5CUC。
这个舞团成立于首都哈瓦那,舞团的老板正是古巴政府,舞者们得随车在全国各地展演。这群妙龄女郎,不分肤色,各个身材姣好、舞技到位,看来每位都是练家子;除了专业舞者外,吸引目光的,是一旁好几位约莫幼儿园大班、小一年纪的女孩们,她们正穿着黑色长裙,颇有架势地跟着几位舞者在练舞。
这些国家级的表演团体到了各地,除了担任表演者外,也得抽空担任舞蹈老师,这都算是他们工作的一部份,舞者们将能一口气同时累积了丰富的表演与教学经验。
同时在音乐厅外的广场上,几个白人、黑人乐手们,吹着小喇叭、打着鼓演奏起节奏鲜明、重复性的音乐,一群花漾少年、少女们两两一组,头两个和着音乐速度做出一系列如格斗技般的动作,传达出力与速度结合的动感美,其余后头的组别得尽力跟上第一组的动作,偶尔还能看到乐手挑战着舞者的有趣互动,这场有趣又随兴的活动,每天黄昏都在广场上演,一旁民众甚至观光客皆欢迎随时加入,与音乐厅内的欧式表演训练互别苗头,展现出古巴多元的民族特性。
一位三岁女娃儿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们,请再等十年,舞台就交给你啰!
古巴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21 世纪的古巴,也面临出生率过低的问题,不过他们思考的点,却是偏重在孩子们的身心是否能够均衡发展上。
每年七月,古巴的第二大城圣地亚哥,燥热黏腻的空气中,洋溢着节庆的气氛,一年一度「加勒比海嘉年华」的时节到了,不吝展现躯体之美的当地居民,身着华丽服饰、笑容满面,人人都想把灵魂中的狂野基因发挥到淋漓尽致,相较之下,这些美丽的画面对于天生听觉、肢体有残缺的古巴孩子,却是无比残忍。
幸好在政府几个非营利组织合作之下,于此时在市区的「嘉年华博物馆」一连举办了好几堂,为这群特殊孩子们量身定做的舞蹈课程,一个个害羞却对异性好奇的青年男女,在老师的带领之下,第一次扭动起了生疏却期待自由的肢体,一阵阵爽朗却发自内心的笑声在教室内此起彼落着,课程最后舞蹈老师请孩子们,拉起坐在一旁的父母们上台同乐,只见家长与孩子牵着手、一同在舞池上舞动着,还落下了一滴滴感动、欣慰的眼泪,那一幕真的让人觉得这群被父母、被政府关爱的孩子好幸福。
为期一周的「加勒比海嘉年华」,每年舞蹈老师也会带着孩子们实际上街游行,他们每个人都好紧张唷!不过听到路旁民众热情的掌声后,他们决定放下矜持,让身体带着他们去舞动,这感动相信将伴随孩子们继续面对未来的挑战。
从教育着眼及着手的教育政策,充实了古巴的向心力,更彰显了大国气势般的文化力。
艺术家的培养并不简单,举例来说,虽然时代在改变,但大部分的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未来想当艺术家时,无论有无口语上的支持,但其内心的担忧一定没少过,身边就有许多例子,家长千方百计要让孩子改变心意,改成拥有比较「正常」的梦想。
而古巴的父母,却打从心里接受孩子的无限可能,并且尽力地帮助他们达成梦想。
艺术,就从教育开始做起
古巴中部有个充满现代殖民风情的城市「卡马圭(Camagüey)」,街区里有两位艺术家,分别是一位 8 岁男孩与一位 5 岁女孩,他们一个爱拍照、一个爱画画,老师发现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独特性与故事性,在与他们的家长讨论后,共同促成这一场正式却又不失童趣的展览。
男孩落落大方地介绍起一幅幅他用「手机」捕捉的美景,像是黄昏时落叶的阴影、荡秋千的摆荡与一摊颇有意境的水洼,看起来真的好有架势,而他的腼腆和自信,让一旁的父亲好骄傲,小女孩穿着可爱洋装,看起来有点像是喜宴中的小花童,本来家人也要她介绍画作,但这天十分开心的她不太受控制,反而恣意地在自己画作前舞动着,整个场域充满欢欣的气氛,就在我准备离开之际,又有一群看来是家长的朋友们前来,他们每个人都穿着正式服装,俨然就是参观大师的画展般,那完全表达出全然的接纳与支持的态度。
一回头,只见小男孩再度昂起头上场导览去了。
街角的艺术课程
几年前才修缮完成的「卡门广场(Plaza del Carmen)」,广场中有着如真人般大小的铜像,一群三姑六婆在聊天,每一座都刻得栩栩如生。
一位女主持人正在为一群孩子主持着活动,现场无论是音响设备或是一旁记录的摄影师,设备看起来都颇为专业。孩子们一同拿着自己组别刚刚才完成的全开画作,紧张地站在台前等着奖项公布。主持人吊着大家的胃口,孩子们看起来都快晕倒了,直到奖项公布的瞬间,得奖组别的孩子们兴奋地尖叫,他们每个人将可获得一盒彩色笔。其他没有胜出的小朋友,同样得到了一小份画画用具,当他们兴奋地秀出礼品给自己的母亲时,她们无不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还在脸上、嘴唇上各亲了一下。
古巴有贫富差距,但无论哪个孩子,在艺术启发上都有无穷的机会。
我不是在文化中心,就是在去文化中心的路上
无论是西恩富耶戈的芭蕾舞课,或是千里达的伦巴课,再到圣地亚哥的骚莎课,古巴的国小孩子在暑假也没闲着,他们的父母早就帮他们报名了小区文化中心所举办的近乎免费培训活动,大宗的又以舞蹈课程为主,每当孩子们在教室里跳着舞时,一定有个爸爸或妈妈,站在窗外露出欣慰更有点「羡慕」的眼神,大部分顶着大肚腩的他们,应该是想起自己年少时那段刚学跳舞的往事了吧!
除了动态的课程外,每个城市里的文化中心,也会在每一天举办不同的讲座、画画或其他文化课程,在这资源共享的国度,这些费用当然都是由政府买单,使用者不是可以免费,不然就是付个 10CUP(不到3元人民币)即可参加课程,以卡马圭这个 32 万人左右的城市来说,居民共拥有四间文化中心,而且每一间文化中心、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同时在进行着。
看一个国家是否强盛,除了资本主义中奉为圭臬的「经济发展」外,能够显出独特、无可取代的「文化力」,才应该是 21 世纪的显学,当世界都在疯狂追求物质享受的时候,古巴人虽难以跟上潮流,但他们却在多如繁星的文化活动里,继续累积、堆栈起自己的文化底蕴与国家认同。
当孩子们有了丰富的艺文滋养,一个一千多万人的国度,照样能养起无数字艺术家!古巴,让我们看到要成为一个文化大国,所需要的,正是从上到下、每一个人参与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