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周末,闲来无聊,带小孩拿着小锄头去长沙大王山打野,扯竹笋、挖野菜。一天过去了,虽然累但打扰小孩都很开心。回家的时候满满当当两大篮子,有蒲公英、荠菜、鱼腥草、枸杞芽、小笋子、车前草等等,可以说收获满满。
而作为植物科普博主,笔者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就是我在打野途中遇到的,它形态特征很特别。尤其是它的果实,酷似动物老鹳的嘴巴,尖尖的。这种植物就是老鹳草,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认识并了解这种神奇的植物。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么你一定要留意一下,非常有价值的一味本草。
认识老鹳草、了解老鹳草
老鹳草,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不仅野外,哪怕是小区或者路旁都经常能发现它的身影。老鹳草植如其名,顾名思义就就是它的果实形长喙如鹳嘴而得名。说的老鹳草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相传唐代医圣孙思邈医术大成之后云游四海。在四川当地遇到很多得了风湿病的老百姓,孙思邈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
直到有一天他在湖边歇息时,无意间看到一种叫老鹳的鸟类在湖边觅食,当时孙思邈非常的好奇。这种小鸟为什么经常在水中行走,而且没有类似风湿一样的疾病。孙思邈就仔细观察它好长一段时间,他发现老鹳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啄食一种小草,孙思邈就觉得老鹳鸟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待在水中觅食,而不得风湿病,可能与此有关。
后来孙思邈找来这种小草,给附近得了风湿病的老百姓使用之后,果然症状改善了很多。为了纪念这种植物做出来的贡献,孙思邈将这种植物取名为老鹳草。不过这件事是真是假已经无从查起,慢慢的变成了传说。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老鹳草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植物人文历史的。而真正具有文字记载老鹳草,其实是在明代,始载于兰茂的《滇南本草》中。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周王撰写的《救荒本草》中也有关于老鹳草的记载,其中还详细介绍了老鹳草的形态特征,说:“牻牛儿苗(老鹳草)又名斗牛儿苗,生田野中。就地拖秧而生,茎蔓细弱,其茎红紫色。叶似芫荽叶瘦细而稀疏。开五瓣小紫花,结青蓇葖儿,上有一嘴甚尖锐,如细锥子状......”。
大概的意思是说它的茎是紫红色的,叶子像香菜,开紫色的小花,果实像鸟儿的嘴巴,尖尖的,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老鹳草的形态特征。目前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因为老鹳草有多个品种,植物植株形态上也略微有所区别。
老鹳草的价值
老鹳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植物,可惜很多人对它缺乏了解。老鹳草有两大作用,首先它是传统中药材,在传统中医中应用广泛,是民间常见中草药之一。中医认为其性味辛、苦,入药可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是民间风湿痹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等症的常用草药。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也从老鹳草中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对消炎杀菌抗病毒的作用。我们熟悉的老鹳草软膏,就是就是用老鹳草提取出来的提取物加工而成的。你像皮肤过敏、蚊虫叮咬、湿疹,都可以用到这个软膏。老鹳草除了可以入药之外,其实它还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不过因为比较小众,极少有人知道。
相传在古代饥荒时期,穷苦的老百姓就曾挖它为食。要知道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在古代纯粹的靠天吃饭,一旦发生天灾很容易颗粒无收,老百姓只能饿肚子。为了生存下去,老百姓经常回去田间地头挖野菜充饥,其中老鹳草就是其中之一。
在明代《救荒本草》中就有提到它,还记载了老鹳草的吃法。说:救饥的时候,饥民会采摘老鹳草的叶子焯水去掉苦味之后,油盐调食。所以如果我们在野外遇到老鹳草一定要多多了解一下,可以告诉身边的子女老鹳草背后的深厚植物历史人文。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老鹳草了解了吗?你听说过老鹳草吗?在你的家乡还有老鹳草这种植物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