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加大力度推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制度,对于未能完成授课任务的教授也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这一制度能够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通过出台详细的实施细则和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高校力求在制度层面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政策背景
早在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授应全员参与本科生授课。
接下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将教授本科授课作为基本评估指标,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教授实施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处理。
这些政策文件为高校明确了教授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和依据。
高校的具体落实
随着政策的发布,各高校积极跟进,通过制定和颁布具体的实施细则来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要求。
徐州医科大学在今年初发布的通知中规定,教授如果未经学校批准,一年内不为本科生授课,将被取消当年的评优评先资格;连续两年未授课的,聘任等级将被降低;连续三年未授课者,将被转出教师系列。
河南农业大学同样在年初发布了类似的通知,规定对于不服从教学安排的教授要进行思想工作,甚至给予警示;未在一年内给本科生授课者,其年度教学质量考评将被判定为不合格;连续三年不授课者将被转出教师系列。
兰州交通大学则明确,教授未经批准在一年内无故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其年度考核结果将被评定为不合格。
在教育部直属的60所高校中,有27所高校教授本科授课比例达90%以上,另有26所高校教授授课比例超过80%。其中,武汉大学的教授授课比例达到100%。
奖惩机制与激励方法
为激励教授积极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各高校不仅通过严格的奖惩措施,还采取了多种激励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通过设置年度奖评机制,以授课量和表现为主要评选依据,设立教学奉献奖和优秀奖,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
这样的激励措施不仅肯定了教授的教学贡献,也鼓励更多教授投入本科教学。
此外,多所高校鼓励教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将最新的科研进展带入课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提出,应通过“研教融合”的创新模式,让本科生参与教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吸引教授积极参与本科教学。
教授授课的实效性
尽管教授授课制度在高校中逐渐落实,但实际效果仍须提升。相较于副高级和中级职称教师,教授授课的得分偏低,尤其在课程的挑战度、前沿性和学习资源的有效性方面有待改进。
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邢红军教授在其四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强调,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更需要掌握专业的教学技能,如语言表达、讲解技巧、课堂互动等。
教师需要在语音、语调、表情、手势、情绪和幽默感等方面多下功夫,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比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表达方式和与学生的互动都能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提升教授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应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教授在深入掌握学术成果的同时,也能提升教学技能。
此外,教授应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结语
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不仅是教育部和高校的硬性要求,更是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严格的奖惩措施和多样的激励方法,各高校在逐步探索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同时,也致力于提升教授的教学技能和课内容。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也为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看似简单却蕴涵深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