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高致贤五十年创作杂谈||从刘德华“提携”宁浩说起

從劉德華“提攜”寧浩說起 高致賢 電影《瘋狂的石頭》的票房正在大陸瘋狂地一路飆升,成爲少投入多産出的典型,讓青年導演甯浩

從劉德華“提攜”寧浩說起

   高致賢

   電影《瘋狂的石頭》的票房正在大陸瘋狂地一路飆升,成爲少投入多産出的典型,讓青年導演甯浩一“影”成名,然而沒有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計劃扶持,寧浩能有如此成就?至少是不可能現在就有這樣的成就。之前,劉德華就扶持過香港的陳果、林子聰,臺灣的李芸嬋等青導。這不禁令我想起名家提攜後生的一些故事。

   由近至遠來看,冰心在89歲高齡時,寫了篇《無士則如何》的文章發表於1988年第4期《散文世界》上,加上“無士不興”以完善“無農不穩”等觀念,後被選入《中國雜文大觀》第4卷,文之重要不言而喻。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則標明是江西的陳水根、黑龍江的楊俊宇、四川的餘人等3位“小人物”寫給冰老的信,她只在前後加了點“編者按”似的話。可就因有了冰老這幾句話,這些“小人物”的觀念就得以載入文學“史冊”。若無冰老“轉手”,3封普通信件莫說入選《中國雜文大觀》,就是《散文世界》也不可能發表,足見伯樂之重要性。我是上世紀50年代開始投稿的,開初寫稿質量之低,是今天的一些編輯不屑一看的。可我卻常獲編輯寫信指導,有的甚至當面調教,使我這個只進過幾年學校的人有了一些文字見諸報刊,雖然在那“突出Z治”的年代,只能獲得精神鼓勵,但那種思想提攜是無價的!

   再沿歷史上溯,蔡元培等不少前輩,常以發現、培養、提攜人才爲己任,沒有他們提攜,梁漱溟、沈從文之輩低學歷者未必能成才,至少不可能那麽年輕就成才。

   我絕非外因決定論者,但我更相信一個人的成才,或成才快慢,與有沒有人善於發現和樂於提攜是大不一樣的。而今市場經濟了,成功仍少不了名家提攜。如果我們的名家都能像蔡元培、冰心等前輩和當代明星劉德華那樣關心、培養、提攜後生,在全民文化普遍提高的今天,恐怕韓愈老先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觀念也要改寫了!

  

  

评论列表

這個深夜裡
這個深夜裡 2
2024-11-12 00:56
刘半桶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