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眼巴巴地望着远处,眯起双眼,努力辨别标识时,不少家长都会心头一紧——孩子不会近视了吧?
近年来,近视愈发低龄化,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究竟是什么偷走了孩子们的视力?长期写作业、沉迷电子产品,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孩子近视的重要原因!
一、长时间写作业:书桌前的“视力危机”
现在,孩子们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堆积如山的作业常常让他们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久而久之,弹性就会下降。这时,晶状体也会变凸,孩子的眼睛就从正视状态逐渐发展为近视。
还有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有的弯腰驼背,脑袋几乎要贴到作业本上;有的歪着头,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严重不足。不正确的姿势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还会让眼睛承受更大的压力。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过亮的灯光会刺激眼睛,昏暗的灯光则让孩子需要更努力地看清字迹,这些都会加重眼睛的负担。
二、电子产品:虚拟世界里的“视力杀手”
不少孩子一有空就玩手机游戏、看动画片,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对眼睛伤害尤其大,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期暴露在蓝光下,眼睛的底层结构会受到损伤,不仅会导致视力下降,还有可能引发青光眼等眼部不适。
而且,孩子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眨眼次数减少,泪液分泌不足,眼睛就会变得干涩,容易疲劳。
三、不良生活习惯:藏在细节里的“视力隐患”
熬夜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很大。生长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熬夜会让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夜间昏暗的光线环境对进一步加剧了用眼压力。前一天熬了大夜,次日清晨眼睛就容易布满血丝,疲劳感加剧。
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现在的孩子大多喜欢吃甜食。蛋糕、巧克力、糖果,都是他们喜爱的零食。然而,过量摄入糖分不仅会导致血糖升高,人体在消化吸收代谢糖分的过程中,会大量消耗大量的钙、铬等矿物质,导致眼球壁的弹性降低,间接影响视力。
面对这些导致近视的“元凶”,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每隔20分钟,让孩子休息20秒,可以眺望远处,看看绿植,降低眼睛疲劳。咱们家长要督促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33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坐正,跟桌沿保持一拳;手臂自然放松,手指跟笔尖保持一寸。
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灯光,避免过亮或过暗,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个读写专用的台灯作为写作业的主光源,让家里的灯作为背景光,这样的光线环境更适合写作业。
一般来说,挑台灯主要这几个标准:
1.照度足够,达到AA级;
2.优先选紫光灯珠;
3.显色指数Ra和R9都大于90,95以上更好;
4.色温认准4000k。要是可调节色温的款式,建议固定在4000k左右;
5.台灯要选无可视频闪的。
还是不会选的家长,可以看看漫书雨K1、辰士达U1、柏曼r1和飞利浦A7,这几个口碑都挺好的,价格覆盖的也比较广,什么预算都能挑一挑。
还有就是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加起来不宜超过1小时,每使用20分钟左右,就让孩子休息一下。尽量选择屏幕较大、分辨率较高的设备。能看电视就不玩平板,能玩平板就不看手机。离屏幕的距离越远越好,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也可以给电子产品安装防蓝光膜,或者让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
生活习惯上也不能放松。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应睡足10小时,中学生每天应睡9小时。孩子的饮食也要注意,减少甜食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 A、C和叶黄素的蔬菜,比如:胡萝卜、菠菜等。
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要在2小时以上,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这对预防近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户外活动时,眼睛可以看远看近,调节睫状肌的功能,减少眼睛疲劳。
孩子的视力关乎他们的未来,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远离近视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