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密集相邻的三级立体中心的功能化的多环结构,是合成百部生物碱家族中parvistemoline的一项艰巨挑战。
2024年12月30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玉荣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Total syntheses of the parvistemoline alkaloids enabled by stereocontrolled Ir/Pd-catalyzed allylic alkylation》的研究论文。梁箫,Qian-Hui Ding,Jian-Ting Yang和Hua-Fei Yang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杨玉荣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杨玉荣,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人才(2023)。2000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05年又在兰州大学化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在美国Harvard University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著名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家Yoshito Kishi教授。2008年在昆明植物所组建了第一个专攻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研究组,成果发表在如JACS、Angew Chem及OL等Nature Index国际著名刊物。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结构生理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全合成相关新策略新方法的研究。
梁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8-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2020年担任助理研究员,2022年至今担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化学产物的合成。该研究报告了Parvistemoline生物碱的催化不对称全合成,起始材料为商业可得的2-(甲氧基羧基)-吡咯。合成过程中,作者开发并利用了Ir/Pd协同催化的α-非取代酮酯与次级芳基取代醇的烯丙基化反应,这样可以立体发散性合成四种立体异构体。在中性条件下使用手性Pd-烯醇盐和Ir π-烯丙基复合物时,不会发生差向异构化。
此外,Zn(BH4)2促进的还原反应和Krische的Ir催化的2-(烷氧羰基)烯丙基化反应可以非对称地构建另外两个相邻的立体中心。Oxy-Michael加成提供了四氢呋喃稠合-γ-内酯支架。在后续阶段,对吡咯部分进行加氢或氧化反应生成四氢吡咯和吡咯烷酮基团。
最后,原位生成的亚胺离子的乙烯曼尼希反应或 Krische 的铱催化的醛的2-(烷氧羰基)烯丙基化反应分别构建了用于parvistemonine (2) 和didehydroparvistemnine (3)的单环内酯。
图1:催化剂排列获得立体异构体
图2:铱钯双催化烯丙基化反应机理的探讨
图3:中间体14和15的所有立体异构体的合成
图4:(-)-parvistemoline、(+)-parvistemonine、和(+)-didehydroparvistemonine的合成
Liang, X., Ding, QH., Yang, JT. et al. Total syntheses of the parvistemoline alkaloids enabled by stereocontrolled Ir/Pd-catalyzed allylic alkylation. Nat. Commun.,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