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1年9月,唐朝名相姚崇正处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病情日益严重。这位曾在唐朝历史上屡建奇功的老臣,在病榻上召集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为他们安排了一项重大任务。这一次,他以自己的毕生智慧,设计了一场葬礼,以应对未来潜在的风险,试图为儿子们争取一线生机。
姚崇不仅是唐朝的知名丞相,更是经历了唐睿宗、唐中宗和唐玄宗三代皇帝的重臣。晚年间,他身患疟疾,不得不住进唐玄宗为他准备的府邸,即使在病重期间,唐玄宗也派遣太医精心照顾他。然而,病魔没有因此放过他,姚崇最终在72岁那年与世长辞。
这位睿智的丞相在临终前嘱咐儿子们,当他过世举办葬礼时,一定要将几件珍藏的古玩放在显眼位置。姚崇的儿子们对此感到疑惑,但父亲的强烈要求下,他们决定照做。丞相之子们并不理解这背后的深意,然而,姚崇却已洞悉葬礼上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并设计了一条应对之策。
事情还要追溯到神龙政变,当时姚崇作为主力之一,参与了夺权行动,将权臣张易之清除,逼迫武则天退位,还政于唐睿宗。神龙政变成功后,政变的主谋张柬之和姚崇等人却纷纷遭到打击报复。张柬之被流放,最终死于途中,而其他几位主谋也未能幸免于难。
姚崇在政局动荡期间,也面临着被外放的命运,但相较于其他人,他显得尤为谨慎。唐中宗时期,姚崇曾因在朝中表现出对武则天的尊敬,流露出悲伤之情,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最终被外派到地方任职,保住了性命。
后来,唐睿宗继位,重新任用并提拔了姚崇,姚崇重回丞相之位,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风波并未平息,与姚崇素有嫌隙的丞相张说,曾极力阻挠姚崇的任命,却未能成功。两人在朝中相互制衡,斗智斗勇,互不相让。张说与皇帝的弟弟岐王常在密室私会,令姚崇警觉不已。姚崇巧妙地通过皇帝,暗示朝中隐藏隐患,成功促使唐玄宗将张说流放。
随着时间推移,姚崇不断升迁,最终在开元盛世期间成为一代名相。但政场险恶,即便身居高位,姚崇依然保持警惕。他的行事风格不仅清廉正直,还深谙权谋之道。直到病重临终,他依旧策划了一场有可能影响儿子们命运的葬礼。
葬礼如期举行,按照姚崇的嘱咐,几个儿子将在显眼位置摆好珍藏古玩。不一会儿,张说现身了。看到那些古玩后,眼中闪现出一丝贪婪。姚崇的长子眼疾手快,走上前说道:“大人,您喜欢尽管拿走。”张说假装推辞,但内心得意,觉得这些稀世珍宝就此轻易到手。
就在张说准备拿走古玩时,姚崇的长子又提出请求,请他为父亲撰写神道碑文。张说觉得占了便宜,爽快答应。当碑文送入皇宫后,张说终于明白了姚崇的深意,他若此时动姚家的人,必成欺君之罪。他懊恼自己落入姚崇的圈套,只得放手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