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5大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徽派风光静美人家

古村记实录 2023-08-02 21:06:02

江西,上饶,婺源。

历史悠久,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县,在历史上曾隶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这里自古文风鼎盛,风光秀丽。

一起来看婺源首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五大古村落,你去打卡过几个?

1 江湾镇江湾村

江湾村始建于唐朝初年,历史上文风鼎盛,贤才辈出。唐时滕、叶、鲍等姓氏在江湾聚居,因此地云雾缭绕,初称“云湾村”。宋初元丰二年,萧江氏八世祖江敌迁居至江湾,繁衍生息,逐渐变成巨族,清初以姓改村名为江湾,沿用至今。

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明清时期官邸,有江氏祖屋“一院六府”遗址、徽派民居滕家老屋、三省堂以及徽派商宅,萧江宗祠等。以及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公共建筑物,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2 江湾镇汪口村

汪口村隶属婺源县江湾镇,位于婺源东部。

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gao)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汪口”,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历史时期为婺源重要的水路商埠码头。汪口村如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建筑,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汪口村的空间布局近似网形,以一条官路正街做“纲”,十八条直通溪埠码头的主巷道连着错落有致、纵横发展的小巷,将民居织成一个个“目”。村中东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长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兴盛时遍布全村的商号有120余家,官路正街现存的古商铺建筑还有66幢。

古村落虽经千载沧桑,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除了“千年古街”以外,还有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民居;还有由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曲尺碣遗址等。

3 思口镇延村

延村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落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绿地,村庄与秀水青山的 优雅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延村为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有古民居156幢,其中明代 建筑5幢,清代建筑80余幢,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6000平方 米。古民居大多粉墙黛瓦。

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朴素、淡雅的美感。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一 片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 、面与点的对比效果,体现“道法自然”的意蕴,里外墙着重采 用了马头墙、山墙的建筑造型。思溪民居建筑的显著特点是屋里都有天井,商业文化在天井建筑中得到体现。

4 沱川乡理坑村

理坑村,古称“里源”、“理源”,坐落在婺源县北部沱川乡大鄣山余脉驼峰尖南麓。发源于黼阁山的理源溪从村东南环绕而过,形成依山面水的村落格局。

古村落拥有着九百多年历史。整个村子共有近200栋徽派老宅子,气势宏大,黑瓦白墙,飞檐翘角,高低错落,层叠有致,纵横交织成巷道街道。

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村落由金姓建村,元末明初余姓迁入,两姓共居了一段时期,至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金姓迁居延村,理坑成为余氏单姓居住的村落。

如今古村落里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

5 浙源乡虹关村

虹关古村建于南宋,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

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有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虹关村坐落婺源第二高峰——高湖山南端,村庄背枕青山,面临清溪,整个村落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达到了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神美意境。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