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28号,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访问的时候,他用中国和美国的出口额相差五倍为理由,要求中国主动妥协,甚至对中国进行威胁。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也多次强调,谈话必须对等和尊重,就在29号,中国发布的中英双语视频《不跪》更是以无声却震撼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立场。

美国此次施压的目的是想要在谈判上获得更多的利益,美国执着于对中国进行威胁和施压,真的能达到他的目的吗?禁运带来的反噬,美国真的能承受的住吗?
«——【·美财长无理要求中国先低头·】——»
贝森特在采访中拿出看似拿出了有力的证据:中国对美出口额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五倍,基于这个“五倍的差距”,他认为125%的关税根本进行不下去,这话全是漏洞,根本不符合逻辑。

中美的贸易结构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来进行生产日用百货,电子产品的,而这些正是美国消费者离不开的必需品。而美国自己在半导体和多个领域对中国设置限制,从而导致他们的出口规模受到限制,这笔账不应该全算在中国的头上。

贝森特更是对中国进行威胁,说如果中国不先进行妥协,就实行禁运。要知道,现代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而禁运就相当于把这些紧密相关联在一起的给切断了。

如果真的要实行禁运,最遭殃的恐怕是美国本土的企业和农场主了,美国农业州的大豆玉米、科技企业的芯片设备,这些都会受到影响。

美财长这次说的这些话,与其说是谈判筹码,倒更像是在试探中国。从贝森特的这番言论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已经开始有撕裂了,对中国强硬成了部分政客的认为对的选择。
«——【·中国态度坚决·】——»
美国财长的这番充满挑衅的言论,中国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迅速、坚定地亮出了自己的态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就明确强调过,中美双方目前根本没有就关税问题展开磋商或谈判,那些说中美在经贸问题上达成协议的消息,全都是无稽之谈。

如果美国真的想解决现在的问题,就应该先拿出诚意来,彻底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单边关税,而不是反过来要求中国单方面做出让步。中国不止在外交上回应了,我们还在4月28日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个问题备受关注,中国对美国饲料粮和油料的进口决策,会否冲击国内粮食供应安全?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对粮食一直是高度重视的,通过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所以我们国家的粮食储备资源十分充足。现在中国不仅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高位,而且储备粮的规模也很大。

外部的任何变化,对我们也不会产生影响,也完全能保障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应,让老百姓的饭碗稳稳当当。与此同时,中国发布的中英双语视频《不跪》,更是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这段视频没有任何关于中美贸易的直白表达,却用震撼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超级工程,到领先世界的5G技术。

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到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每一帧画面都在表达着中国的强大实力和不屈精神。这个视频就像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宣言:面对外部压力,中国绝不会低头,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如果禁运,美国先中招·】——»
美国威胁的禁运,真实施起来,那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招,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苹果、特斯拉这些企业的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据统计,iPhone超过70%的零部件都在中国生产。

如果禁运实施,苹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危机。而且中国是有自己的工业体系的,从最基础的原材料加工,到产品制造,在这些方面中国都是很厉害的。

禁运之后,美国如果想要继续建造的话,就要自己找工人,熟练的产业工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其次,高度专业化的零部件供应商网络难以重建,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产业生态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是其他国家无法在短期内复制的。

要是禁运,苹果手机生产可能陷入停滞,特斯拉的产能也得大幅下降,美国汽车零部件价格预计上涨30% - 50%,中国光伏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60%,禁运的话美国清洁能源转型也得被拖后腿。

全球的产业链是紧紧的连在一起的,也是互补的,各个国家之间的形成的互补,推动这两国经济的发展,也支撑着全球经济的稳定运行。美国如果想通过禁运来对中国进行打压,最终只会让自己和全球经济陷入困境。

一旦美国对中国实施禁运,打破的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更把全球的产业链的平衡打破了。
«——【·结语·】——»
总之,贝森特的威胁对中国是没有用的,中国自身是强大的,并不害怕美国的威胁,不管外部的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能在其中稳定发展。中美现在的关系,已经不是可以靠对抗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是希望美国能放弃对抗,和平解决问题。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美财长称关税战升级的责任在中方,外交部: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中美聚焦——美财长:希望中方率先缓和贸易紧张局势

财联社——美财长:正与15-18个贸易伙伴谈判 首份协议本周或下周达成

新浪财经——美财长贝森特称对华贸易战不可持续 预计局势即将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