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手工肠粉

祉彤写故事 2024-12-03 22:06:47
01、

每年7月底收刮完稻谷,村里的妇女都会做一道美食,那就是“河粉,也叫肠粉”,我妈也不例外,小时候做河粉当天是暑假最开心的,那一整天不用干农活,还能吃个饱。

做河粉首要食材是大米,提前一天用水浸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浸泡好的大米水去掉,软软的大米手一捏就碎,我妈拿一条扁担放在肩膀上用来挑两个箩筐,一边装大米,一边是水桶工具,摇摇晃晃走路去700米外的那户人家里加工打成浆。

也可以用石磨手工打成浆,自从这户人家买了台机器帮人加工打浆后,很少人会用那重重的石磨打浆,一是慢二是累,大家都图个速度快。

打完浆回来就没去时路好走,河边是泥巴路坑坑洼洼,要是走快一点,米浆又会撒出来,到家后桶边总会溢出些。

河粉最后一步蒸米浆,用大锅放一半水,土灶用木材烧火很大,水温滚烫时,上面放上提前洗好的竹筐,筐上面放一层纱布,纱布上刷上一层薄油,再勺几勺米浆放入。

薄薄的一层白色米浆蒸一分钟不到就变成透明了,把筐里纱布取出米浆面靠着桌上,小心翼翼的把沙布和透明米浆分离,如果是吃河粉条,会把河粉像叠衣服一样叠成几层,然后再切成一小条,放点酱油吃起来软软甜甜的很滑口。

如果要做成猪肠卷,就会在蒸熟的河粉上面撒上一层提前炒好的花生碎,再用手卷成起来,加了料得更加好吃。

02、

除了暑假时自家做肠粉,平常吃就只有买,村里差不多每个月也会有人,开着28寸老式单车,车后面放着不锈钢箱装有河粉,那时没喇叭,那大叔一边骑一边喊,卖肠粉啰,大叔的肠粉是机器做的,吃到嘴里有种沙沙的感觉,没有手工的肠粉丝滑。

白天大人都会到田里农忙,小孩又没钱买,大叔会说:“一筒米换一斤肠粉(筒就是大约圆直径差不多6厘米左右,长是一个竹节的竹筒)。”主要大人也不同意孩子多吃肠粉,说是寒吃多伤身,每家的小孩都是偷偷用米换肠粉吃。

听村里大人说那卖肠粉大叔人很坏,小心被他卖了。我们小孩都认为那是大人不让孩子买肠粉吃的借口。

后来又听说:那大叔把隔壁村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给强奸了,大叔骑着车到女孩家门口卖,女孩家两旁的房主都搬到镇上住了,平常白天村里大人都去田里干活,有些小孩乖巧懂事也会跟着大人去田里干活。

大叔去了几次发现村里除了饭点都冷冷清清的,左邻右居也没有人,小孩父母在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

每次大叔路边女孩都会围上去看看,想吃的嘴角都流口水,家里又没有米自己又没钱,大叔说:“可以让他摸摸不用米也不用钱,免费送2斤肠粉给女孩吃。”

那女孩也不知道摸摸是什么,就跟着大叔去牛栏里,牛栏顶端稻谷草,地上也有少许稻谷草,外人远看根本看不到是否有人。

事后女孩觉得身体很累也没跟大人说,后来是第二次那大叔又去小女孩那,又想和上次一样,结果被村里大人看到,才把这件事公布了。

从那以后我看到只要有人卖肠粉,都在大路边买,还叫上哥哥一起。

03、

再后来稻谷的品种产量比以前高了,晒好的大米不用上交公扣粮了,农民都是靠种田为生,得看天气,广东水灾多,经常稻谷被水淹,快要收成的蔬菜也被水淹死,慢慢村里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了。

每家每户条件都在慢慢变好,但是每年7月底反而很少人做肠粉了,那家帮人加工打浆的机器也卖了。

慢慢妈妈在街上赶集的时候,也会买回几斤肠粉吃,大部分人都是去菜市场肥婆那买,菜市场里面有一排五个小摆挡,每个老板都是两个箩筐里装满肠粉,上面摆有一个平竹筐,旁边还有一个煤气炉一个炒锅,想吃炒的老板可以免费帮忙炒,老板后面还摆有2张桌子也可以在那现场吃。

炒过的吃起来更香,特别是加上老板的经过调制的酱油,再放点调制过的糖,吃起来甜中带咸又滑口,五个摆档就数肥婆生意最好。

价格都一样,主要是肥婆身体圆润经常笑呵呵又好说话,关键是肠粉量足。

以前那帮孩子后来都长大了,外出打工回家都会去一趟菜市场找肥婆买肠粉,几十年过后再去菜市场肥婆已经当奶奶了。

现在是肥婆的儿子儿媳还会带着孙子来帮忙,肥婆的头发已经苍白了,脸部肌肉已经下垂了,这么多年过去,她的肠粉生意依然很好。

但是自从肥婆的儿子成家后,去买过几次肠粉发现都是机器做的。

我问肥婆:“怎么没有手工肠粉卖?”

肥婆说:“现在手工做很慢,没有产量,价格高了,人家不愿买,现在干脆不卖手工粉”。

从第一次在肥婆那买肠粉吃还在读小学,到现在中年了还会去买。

但是过去手工做的味道再也买不到了,也没几个人愿意去花大量时间制作。

0 阅读:5

祉彤写故事

简介:书写家庭、婚姻情感生活里的那些人间烟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