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杂谈05期:普洱生茶冲泡次数会怎么样影响口感?

闪宏恺 2024-03-29 08:45:01

三个主题定期更新:古树村落、古树品鉴、古树杂谈!

我们经常喝古树的时候,古树生茶经常有15泡以上,耐泡一些的能达到25泡,这跟古树的内含物质息息相关。

今天,遇到了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跟我们聊起普洱茶的冲泡次数,从科学的角度给我们做了科普,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很多事情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我们仅仅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进行自我总结,总带着一些个人主义,需要有人更全面地挖掘问题。

他提到了三个点,第一、怎么进行古树冲泡次数对口感的研究,原理是什么?第二、冲泡次数带来的整体口感变化是什么样的?第三、冲泡次数带来的细分口感变化是什么样的?

这几个点,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喝茶这么久,从来没有这样研究过,整个过程非常严谨和细致,让人心服口服。

他给我们看了他们的研究数据,先不说是不是懂市场,但从学术上,真的是有理有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搞研究就得有这股子劲。

首先、怎么进行古树冲泡次数对口感的研究,原理是什么?

对于做研究的人来说,肯定是要有一个研究的原理和逻辑的,我只听懂了一个大概,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只是我个人觉得选择古树的类别可以再多一些。

从原料开始,他们选择的是勐海布朗山一带的古树,同等量级分了5份,每份6克生茶,用250ml的沸水进行冲泡。因为,在他们那里普洱生茶被定义为绿茶,所以,他们是按照绿茶的冲泡时间来进行。加盖冲泡4分钟,5个盖碗同步进行,依次出汤于评审碗中,总计冲泡10次。

在评审中,对每次进行两个维度的评分:

一个是茶叶的整体评分,以100分为满分,看10次冲泡的不同分值,来确定冲泡次数对口感的程度的影响。

另一个是茶叶更加细分的口感评分,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苦度、涩度、甜度、鲜度和厚度。每个维度10分是满分,用来看5个维度在10次冲泡中的不同表现。

我不知道能不能表述清楚,他给我讲完后,我自己是理解了,但是这个东西的确是比较学术性,我只能是尽量用简单的话术来表示,当然还有一些是他们的运算方法,那个就比较复杂了,那些我就完全听不懂了。

大家只需要知道,他们用100分制来衡量冲泡次数对古树整体口感的影响,来看口感的衰减程度,然而,用10分制来看更加细分的口感的衰减程度。

其次,冲泡次数带来的整体口感变化是什么样的?

如下这张图,是根据他们的数据最后得出的结论。10次冲泡中,第2次冲泡达到了口感的高峰,90分以上的分值。然后就开始下降,4次到5次的时候有一个稳定的过程,很快又开始下降。

这里我要提出一点修正,因为他们是用绿茶的泡法,每一泡都是4分钟,时间太长了,它这里的10泡在我们普洱的冲泡方法中,缩短出汤时间,至少是乘以2,达到20泡左右。所以,他的第2泡达到口感高峰可以理解成正常的4、5泡达到口感高峰,4-5泡达到稳定期,可以理解为8-12泡达到稳定状态,然后口感下降。

最后,冲泡次数带来了哪些口感的变化?

这里在第一部分原理中说过,他们除了看整体的口感变化,还把口感细分成了苦度、涩度、甜度、鲜度和厚度这5个维度,如下图是5个维度在口感上的变化。

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1-2泡这个阶段,苦度、涩度和厚度是在增加的,并非常明显的压制了甜度和鲜度,甜度和鲜度是下降。

第二个阶段是2-4泡这个阶段,苦度、涩度和厚度在下降,鲜度和甜度在升高,其中,鲜度升高的更快。

最后一个阶段是4-10泡这个阶段,5个指标都是在下降的,并且苦度、涩度和厚度下降的程度要高于鲜度和甜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跟上一节内容是一样的,这里的泡数在真实的普洱生茶中要乘以2。

最终,我们都对教授佩服得五体投地,结论跟自己的真实感受差不多,只是没有系统的验证过,当然了,有一些是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的观点,教授也说到,很多东西只是从实验验证的角度去评估。

我们也提出几个问题:

1、布朗山一带肯定不能代表整个古树市场。

2、感官评审是存在个人误差的。

3、冲泡4分钟不太合理,一般我们都是1分钟内出汤,甚至有些是入水即出汤。

非常感谢教授跟我们分享,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来理解普洱生茶,这里也把今天的见闻跟更多的茶友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0 阅读:0

闪宏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