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是否会进展至尿毒症?2个指标告诉你!

迎夏看健康 2024-07-18 16:06:35

正确评估肾病的进展风险,对于预测患者的长远健康状况、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至关重要。

肾病患者常常基于自身检查结果,进行自我评估,但这过程中容易陷入几个常见的误区,比如:

“尿蛋白越高越危险”;

“潜血加号越多越危险”;

“病理分级越高越危险”;

等等。

诚然,上述评估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线索,但其参考价值相对有限。肾穿刺活检得出的病理诊断虽也有参考性,但并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决定患者病程走向的,是实验室指标,特别是治疗干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我们预测病情的预后(疾病未来的发展结局),最重要的是看2个指标:

治疗后的尿蛋白、以及血压

这里强调的是“治疗后”,而非治疗前的基线水平。

例如,一名初始尿蛋白高达10g的患者,若经治疗后能迅速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其预后往往较为乐观。

相反,即便初始尿蛋白仅为2g,若治疗后无显著改善,则可能预示病情将逐渐恶化,甚至迈向肾衰竭及尿毒症阶段。

因此,我们不能单凭尿蛋白的绝对值来判断肾病的危险性,慢性肾炎患者即便尿蛋白较少,其安全性也未必高于尿蛋白显著升高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关键在于治疗反应。

同样地,血压也是这个道理。

理想的血压,是血压水平无需用药、本身就处于正常范围。

若伴有高血压,则必须严格控制血压至达标水平(如125/75mmHg以下)。药物控制回正常的血压,虽然不如自然正常的血压预后更好,但也相差不多。哪怕初始发现收缩压达到180,或是220,只要用药控制回正常,那么结局就和本身血压就正常的人差不了多少。

怕的是什么呢?是血压没下降,哪怕只高一点点,也比那些虽然血压极高但用药后达标的人更危险,长期来看心梗、脑梗、尿毒症风险更大。尤其是采用三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仍无法使血压达标,即恶性高血压,这将极大地加速肾衰竭进程,甚至可能迅速引发急性肾衰竭。

总之,评估肾病结局最有力的依据不是初始病变,而是治疗效果。

此外,同样是“治疗之后的指标”,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下,预后也是不同的。

比如,同样是“治疗之后尿蛋白2g”,是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还是中成药/普利/沙坦治疗后?意义是不同的。

如果是使用普利、沙坦类药物或中成药治疗后,尿蛋白剩下2g,通常还有进一步的改善空间,继续将尿蛋白降至1g以下或0.5g以下并非难事,预后相对较好;

而若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这些猛药治疗后,尿蛋白仍居高不下,则预示病情复杂难治,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就不多了。可能要用到靶向药或血浆置换等等,这些治疗方法更昂贵,且尿毒症风险显著增加,对患者的生活品质及经济状况构成严重威胁。

肾病越处于早期,进展风险就越小,治疗效果和最终结局就越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不仅是口号,更是预防肾病恶化、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