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俄罗斯又一次伸出橄榄枝,想拉印度加入阿富汗问题的磋商机制。结果呢?回复依旧是那两个字——拒绝。 有意思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印度转头就和蒙古国合作升级,甚至为了做生意,宁愿绕远路也要避开中国。 这一连串动作,不得不让人琢磨:新德里这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莫斯科和新德里的关系,难道又要生变? 而在这背后,又藏着哪些地缘盘算和较量?
事情要从俄罗斯再次邀请印度加入“阿富汗问题四方机制”说起。 这个机制,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解决阿富汗问题,由俄罗斯牵头,拉上了中国、伊朗还有巴基斯坦。 本来,俄罗斯就挺希望印度也能加入进来,一起商量着怎么办。 可印度呢,一直不怎么热情,这回更是直接回绝了,一句“我不去”就把俄罗斯的期待给挡了回去。
有人分析,印度可能是因为跟巴基斯坦关系不好,再加上中巴关系在那儿摆着,所以不太愿意参与。 但这个理由,总感觉有点站不住脚。 你想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印度也都参加了,这些组织里,中巴同样是重要成员。
更让人寻味的,是印度在贸易路线上表现出的态度。 最近有报道说,印度要和蒙古国在矿产勘探上搞合作,主要是铜和焦煤的买卖。 关键是,这货怎么运? 按理说,过中国走肯定是最方便的。 但印度方面放出风声,说更倾向于绕道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说是为了“安全”,这话听着,怎么都觉得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毕竟,这点贸易量,对咱们来说,真算不上什么大项目。 印度这么做,与其说是经济考量,不如说是更多地带了点“政治味儿”。
再往前看看,美国的影子似乎也在晃动。 就在不久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卸任前还特意跑了一趟印度。 跟印度外长苏杰生会面,谈的重点,肯定离不开中国。 尤其是我国要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建水电站这事儿,本来中印关系刚有点缓和的意思,沙利文这么一掺和,印度国内又开始吵吵“威胁”了。 一下子,各种论调冒出来,想压都压不住。
有意思的是,美国这边刚炒完“威胁”,转头又开始说印度“产能过剩”了。 这逻辑,也是够可以的。 自己前脚刚指责完印度,后脚又拉着印度一起“制衡”中国? 美国人这脸皮厚的程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印度呢,好像也不怎么记仇,反而挺配合美国,在一些场合,姿态甚至比美国还积极。 但这“蜜月期”能持续多久,还真不好说。 毕竟,特朗普现在关税大棒抡的飞起,下一个要砸的,没准就是印度。
印度这么着急忙慌地向美西方示好,背后估计也有自己的盘算。 前段时间,印度国内的阿达尼集团被美西方资本“围猎”,印度方面估计也挺恼火的。 但结果呢? 印美关系好像也没受到什么实质性影响。 反倒是印度,更卖力地向美国表忠心。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也许,这就是印度式的“平衡术”?
但印度想借着蒙古国、疏远咱们,来达到什么“制衡”目的,恐怕有点想多了。 中俄关系,不是那么容易被挑拨的。 俄罗斯拉着印度,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在中亚地区多找个帮手,但这不代表俄罗斯会为了印度,就牺牲中俄关系的大局。 蒙古国也不是傻子,更不会在中俄之间选边站。 至于其他南亚国家,谁才是真心为“南方国家”说话的,心里门儿清。
说起俄罗斯为啥非要拉印度进“阿富汗问题四方机制”, 可能还是出于自身在中亚地区战略利益的考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确实不如以前了。 阿富汗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又特殊,对俄罗斯来说,战略意义不小。 拉印度进来,或许是俄罗斯想扩大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平衡一下各方力量。 但效果怎么样,真不好说。
从印度的角度看,对俄罗斯,似乎也多了一份戒备和观望。 尤其是叙利亚那事儿,俄罗斯最后好像也没怎么管,这让印度对俄罗斯处理地区问题的能力,开始有点打问号了。 印度当然也想在中东地区插一脚,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但要不要和俄罗斯一起掺和,印度可能要好好掂量掂量。 说白了,印度不想和俄罗斯绑太紧,更愿意根据自己的利益,走自己的路。
总的来看,印度这次又拒绝俄罗斯,还在贸易路线上“绕道走”,都反映出现在的国际局势,真是越来越复杂,变数也越来越多。 印度想玩平衡,左右逢源,但这平衡木并不好走。俄罗斯和印度之间,传统友谊是有的,但利益的考量,战略的差异,也实实在在摆在那里。 至于普京是不是又被莫迪“摆了一道”? 或许没那么夸张,但也足以说明,俄印关系,真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