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一向为人所诟病,其实这样的战略如果能贯彻到底,宋朝也是有希望实现大一统的。
宋朝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是遵循自己战略的。利用这种战略,初期经常打胜仗,士气越来越高,积小胜为大胜。南方很快就统一了。
但是,统一完南方后,宋朝就开始飘了。开始准备吞北汉,夺幽云十六州。不幸的是,此时的辽国不同于以往所有的游牧政权。他是兼具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多重属性的复合文明。汉人有的,它也有(比如辽国拥有了汉人治国安邦的能力和耕种能力),汉人没有的,它还有(辽国有良马。汉人却没有良马)。此时的宋朝在面对辽国时是不占优势的。
更何况,宋朝还不占地利。除非宋朝每个环节都不出错,否则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一旦攻坚受挫,辽兵来援,宋朝的疲惫之师很难占上峰。再加上宋军受限于变态的军事制度,军队机动性很差,粮道还常常被截断。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其实这个时候的宋朝应该继续遵循先易后难的政策。北汉虽弱,但是背后有辽国做后盾。攻打北汉,就等于是打草惊蛇,得不偿失。
如果宋朝此时继续和辽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继续麻痹辽国。然后向西发展。控制河西走廊,占据这样的战略高地。即可以压制党项人的发展,又可以为将来击败辽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河西走廊是优良的育马场。拿下这里,宋朝就可以组建优良的骑兵,赶超契丹骑兵。更重要的是,河西走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宋朝可以像汉朝那样,通过河西走廊攻击契丹相对虚弱的右翼,掌握战争主动权。以游牧骑兵的作战思维对付契丹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避免在以幽州城下攻坚。
此时的河西走廊是被四个政权控制。即: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政权、吐蕃人建立的六谷部政权、回鹘人建立的甘州回鹘政权、汉人建立的归义军节度使政权。党项人的实力并不是最强的,但是党项人却统一了河西走廊,建立西夏政权,可见河西走廊并不难打。宋朝如果专心经营河西走廊,是很有希望完全控制河西走廊的。
拥有河西走廊之后,宋朝也可以进而拿下党项人的西夏政权。事实证明,如果宋朝全力攻西夏,是完全可以拿下西夏的。西夏能够长久存在,除了自身的英勇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灵活的外交,在大国之间玩平衡外交。西夏被宋朝痛扁之后,就向辽国称臣,利用辽国牵制宋朝。被辽国攻打后,就向宋朝称臣,利用宋朝牵制辽国。西夏体量太小,即使全民皆兵,也才勉强维持向辽国、宋朝称臣的局面。如果,宋朝一开始就对对西夏穷追猛打,不给西夏喘息之机,是完全可以拿下西夏的。西夏根本不可能有施展外交手段的机会的。只可惜,宋朝对西夏打打停停,给了西夏喘息之机,养虎遗患。
宋朝拿下西夏就可以占领河套地区。河套地区也是优良的养马场。宋朝占领河套地区之后,辽国的防御线也不再完整。宋朝可以绕道河套地区,进攻幽云十六州侧后。就像德军绕道马奇诺防线一样,达成战略欺骗,从侧后突袭,事半功倍。
总体而言,宋朝在统一北方时没有遵循自己“先易后难”的战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吞下北汉,惹怒辽国。然后又进攻幽云十六州受挫,被辽国击败。雍熙北伐再度失败后,就开始攻打相对弱小的西夏(此时党项人还没有建国,名字还是定南节度使)。结果也没有完全打服西夏。此番操作,完全背离了自己“先易后难”的战略。
北方战事的失败,导致宋朝北部边境一直没有完整的防御线,进不能实现大一统,退不能保持宋朝的固有领土。为后来北宋国都被破,皇帝被俘埋下巨大隐患。
事后诸葛亮谁都会! 1. 西夏是在雍熙北伐之后才分裂出去的,经过了三代人,李元昊才称帝,那时候已经是仁宗时期! 2. 契丹占据幽云十六州,南下攻宋就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山川河流做阻挡,威胁非常大,所以才想要优先解决。真从西边去绕道,还没绕过去,契丹人说不定都直接兵临汴京城下了。 3. 没打下幽云十六州,并不是实力不行,赵大留下的军队是很强的,赵二太想建功立业,打完北汉都不休息直接打契丹,疲惫之师怎么打?最后的一次北伐,东路军在曹彬指挥下直接崩盘才葬送的大好局面。
换战略不如换人,赵二此人不知兵。
赵匡胤多活十年就成!但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不行的不是宋军,不行的是赵匡义,如果是宋太祖统军,结局或许就不一样了。要说辽军太强,五代十国时期,北周一个割据政权也能打赢他。
皇帝不懂军事,懂画画,将军也不行,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皇帝不懂军事的就不会有厉害的将军
定都汴梁就是一大错误,当时选洛阳多好四周全有天险,非选汴梁,过了黄河就是一马平川
打下来又怎样?还不是被司马光送回去了
要是柴荣命长点 整个历史多会重写, 可惜没有如果
个战马球的关系,秦军方队前仆后继打的胡人骑兵哭爹喊娘…
科举搞的越好,对外就越无力。一大堆跟风吹科举上升渠道,正是科举才导致大量冗员,而且有更多秀才举人也在不停吸血。唐汉就不存在冗员问题,因为唐以前不盛行科举,唐汉是亡于内乱。再说回宋,大量冗员导致国中空空,掏不出钱大力边防,汉文帝休养生息有什么高明的??纯粹是宋朝根本做不到,科举冗员太多,养文人就只能苦种地的,宋明清种地的最苦。。。最后提一点,穷的上去了更贪,和珅和大人都知道吧,幼家贫,大太监们,谁家里有钱去当太监??汉朝有什么特别出名的贪(除了太监)吗??
其实这种行为很好解释:北汉、幽云十六州是汉地故土,夺取的政治价值更高
有想法,不白送
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就敢胡扯蛋了?西夏政权是啥时候建立的,你都不知道。
辽国面对西夏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你这把弱宋吹上了天
宋朝是严重中文轻武的朝代,宋朝的国富民富,可惜武力不行,被北边的辽,后金,西夏,蒙古轮番欺负。
挫宋缺马不是没有马场,而是那翔一样的马政
北宋有陕西吗?有的话怎么没马?
你已研究这些烂事有啥用,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个战略本身就有很大问题!五代的兵,打仗就是为了钱,打完南方,个个都盆满钵满,腰肥肚圆,再去啃北方又穷又苦的硬骨头?谁愿干啊?
因为赵二没有柴荣的魄力
赵匡胤的战略,可赵匡胤被害死了啊。拿下燕云十六州,就会拥有巨大威望。所以赵光义亲征,大败。
宋朝时期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手里!汉朝初期河套地区在匈奴人手里。那个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