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0年代走红的杨青:前夫是军人,女儿现在是知名的演员

谁能想到1990年爆红的"徐月娟",会在事业最辉煌时期选择息影近十年?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从农村走出

谁能想到1990年爆红的"徐月娟",会在事业最辉煌时期选择息影近十年?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在重返荧幕后竟成了"母亲专业户",而她的宝贝女儿还子承母业进了演艺圈。

说起来杨青的人生就像是一出充满跌宕起伏的好戏,每一幕都让人意想不到,每一场都精彩纷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实力派演员在走红时毅然选择转身?

要说杨青为什么会在事业巅峰时期选择离开荧幕,这还得从她的成长经历说起。

生在北京门头沟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杨青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说起爷爷那可是个了不起的铁路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地轮班干活,白班夜班地倒。

童年时期最快乐的记忆就是奶奶牵着她和弟弟的手,去车站接刚下班的爷爷。

爷爷虽然是个普通工人,却给了杨青最宝贵的人生智慧,"不弃人所拥有的,不对他人的不幸恣意嘲笑"这句话,成了她一生的座右铭。

谁能想到这个在山野间和爷爷一起唱歌、攀爬高山的小丫头,后来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演员呢?

转折发生在"文革"期间,懵懂的杨青响应号召,踏上了上山下乡的征程。

在农村插队的日子可不好过,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为了多挣工分两年就回过一次家。

命运总是喜欢和有准备的人开玩笑,当其他知青忙着托关系找工作时,杨青却接到了母亲寄来的一份报纸。

就是这份报纸上的高考恢复消息,让她看到了命运的转机。

第一次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落榜后,她默默返回农田继续劳作,倔强的性格在这时就显现出来了。

直到一位热心的邻居建议她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她才第一次认真思考了演员这个职业。

初到中戏的杨青,就像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姑娘,两条枯黄的马尾辫,磨得快透明的确良衬衫,和那些时尚靓丽的考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就是这个"灰姑娘",靠着"白纸一张"的纯净状态,打动了考官的心。

进入中戏后的她就像一块干渴的海绵,疯狂吸收着每一滴知识的养分。

凭着这股韧劲她不仅在大一就拿到了4+分的好成绩,到了大二更是达到满分水平。

就在这美好的大学时光里,爱情也如期而至。

大四那年她邂逅了形体老师的儿子,这段恋情可以说是闪电般迅速,半年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那时的杨青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青春的光芒,欧式大眼睛让她成了校园里的"白月光",追求者络绎不绝。

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演艺梦想。

走出校园的杨青,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很快在话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1989年刚刚当上母亲的她接到了一个重要的剧本《社会形象》。

这个角色可不简单,是个经历创伤后自我封闭的孤独女子,和她当时甜蜜的生活状态完全相反。

为了这个角色她毅然将不到两岁的女儿托付给母亲照看,全身心投入到角色创作中。

整整三个多月她像个"修行者"一样沉浸在角色里,用心捕捉人物的每一个细微情绪。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演出一举惊艳全场,她也因此捧回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奖杯。

然而真正让她一炮而红的,是1990年的电视剧《渴望》。

说来也是缘分导演本来是想请她演女主角刘慧芳的,可她那会儿实在太忙了。

等她终于有空了,剧组都开拍了导演只好为她量身打造了徐月娟这个角色。

这个"糟心"的反派角色,在她的演绎下居然让观众又恨又爱,一下子就火遍大江南北。

但就在事业最红火的时候,杨青却做出了一个让圈内圈外都大跌眼镜的决定。

她选择暂别电视圈,回到自己深爱的话剧舞台。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她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好好的当红明星不当,非要回去演话剧。

但在杨青看来自己就是个"戏疯子",只有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才是最快乐的时光。

十年时间她专注于话剧创作,为观众奉献了《高加索灰阑记》《屋外有花园》《哥本哈根》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这期间她收获了文化部文华奖、中国话剧研究会金狮奖等诸多荣誉,但她在乎的从来都不是荣誉本身。

步入2000年代已经年过不惑的杨青重返荧幕,开启了她演艺生涯的新篇章。

这一次她专注于饰演各种性格迥异的母亲角色,在《相思树》《小爸爸》《失婚男女》等剧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难忘的"妈妈"形象。

从当年的青涩少女到如今的"母亲专业户",她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做"演员不老"。

2021年她获得了中国国家话剧院"荣耀艺术家"称号,这份来自专业领域的认可,是对她多年坚持的最好褒奖。

说起杨青在演艺圈的选择,真的是让很多人都跌破了眼镜。

当红时选择息影,重返时专注"妈妈专业户",这样的选择在当时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对表演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不想被定型"是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哪怕是爆红的"徐月娟"这样的角色,她也不愿一直重复。

在她看来演员就是要不断突破自我,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

从青春靓丽的女主角,到性格扭曲的反派,再到各种各样的母亲角色,每一次转型都让观众眼前一亮。

生活中的杨青同样是个敢爱敢恨的性格。

当年和形体老师的儿子恋爱时,半年就闪婚轰动了整个学校。

可惜好景不长这段令人羡慕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

但让人意外的是,离婚后的她和前夫反而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每逢佳节两人还会一起聚会,和和气气地聊着女儿的成长。

说起女儿刘星阳,那可真是让杨青又爱又恨。

当年拍《渴望》时有个有趣的小插曲,戏里李雪健要打她,探班的小星阳立马冲上去阻止,说"不许打我妈妈"。

这个场景让剧组的人都笑翻了,但也看出了母女俩感情有多深。

然而当女儿表示要追随母亲的脚步进入演艺圈时,杨青却坚决反对。

作为过来人她太清楚这个圈子的不容易,不想女儿吃苦。

可倔强的性子大概是遗传,刘星阳不顾母亲反对,执意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

看着女儿走上和自己一样的道路,杨青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但她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并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

这种成长经历让她在饰演"母亲"角色时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让她的表演更加细腻动人。

就这样杨青在演艺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用实力证明了"演技派"永远不会过时。

从当初坚决反对到现在欣然接受,杨青对女儿从艺的态度转变,其实也见证了一段温暖的母女故事。

刘星阳不负众望,真的考进了妈妈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

在外人看来这位"星二代"的路可能会好走一些,但刘星阳却格外低调。

她不想靠"杨青女儿"的标签出名,而是希望凭自己的实力打拼。

毕业后她又追随母亲的脚步进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母女俩成了同事。

这对戏剧世家的母女档,在舞台上各自绽放着不同的光彩。

偶尔她们还会一起参与拍摄,杨青也会给女儿提供一些演出机会。

但更多时候她选择在幕后默默地支持着女儿,看着她一步步成长。

看到女儿在演艺路上的执着与坚持,杨青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如今的刘星阳早已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演员,让母亲感到无比欣慰。

这对母女的故事,简直就是演艺圈版的"双子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很多人说刘星阳不仅继承了妈妈的好基因,还继承了她对表演艺术的那份执着。

在这条艺术的道路上,她们不仅是母女,更是彼此的知己和同行者。

现在的杨青依然活跃在演艺圈,而刘星阳也在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对母女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最懂你的人往往是曾经最反对你的人。

而当初那个在《渴望》片场护着妈妈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了让妈妈引以为豪的优秀演员。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惊喜,当年的"徐月娟"息影十年后重返荧幕,收获了事业第二春;而她的女儿,也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有人说这就是最好的传承,也是最美的双剧骨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