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在司马光童年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世人皆知的典故,那就是“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家喻户晓,小时候还曾在课本中学到过,说的是司马光在童年时,一位调皮的小伙伴掉进了大水缸里,就在所有孩子都手足无措之时,司马光急中生智,搬来了一块大石头将大水缸砸破,将那孩子给救了出来。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它的价值影响深远,现代人学习它无不敬佩古人的智慧,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到了现代,却有人开始质疑“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
专家质疑“司马光砸缸”是假的:宋代烧不出大缸,结果被一成语打脸!有专家学者认为,宋朝时期的“司马光砸缸”很有可能是虚构的事情,这位专家学者名叫马未都,他是一位收藏专家、文化学者。
马未都认为,“司马光砸缸”很有可能是虚构的事情,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一个小孩子不可能砸的动大水缸,其次就是在他看来,宋朝没有烧出大水缸的技术。
马未都的观点说出之后,很快就受到了各种攻击,很多人为此都拿出了宋朝能烧出大缸的证据。
在这位专家学者刚刚说下这条言论之后,就有人说出了这样一则成语,那就是“请君入瓮”。缸和翁是一种可以装东西的器物。缸和翁都是土烧制而成的,原则上没有区别,只是外型和用途上稍有不同。
请君入瓮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唐代张鷟《朝野佥载》,从这不难看出,最起码在唐朝时期,古人就已经能够制作出水缸来了,至于大小,也不过是多加一些材料罢了。
古人烧不出大缸?看到这里又有人说了,翁不能代表缸,不过也有人认为,有缸字的时候,就一定有缸了。唐朝诗人李白的《夜半吟》:“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从这可以看出,“缸”这个字早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其实真要仔细推敲,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史记》中也出现过缸这种器皿,并且还形成了一句成语——醯酱千缸。
除了史书中的记载,在考古学家考古中,“仰韶文化遗址”曾经就出土过大陶缸,不过这尊大陶缸不是用来盛放水或大米,而是用来祭祀的工具,因为在缸内发现了大量的人骨。
“仰韶文化遗址”是5000至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时期,这个遗址也证明了古人的智慧,早在五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有了制作大水缸的技术。
再说古典名著《水浒传》里,武松醉打蒋门神时,酒缸这个词就出现了8次。水浒传就是发生在宋朝时期的故事,这说明宋朝是有缸的。
其实抛开这些证据不说,古人能烧出大水缸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为大水缸又不是什么很难制作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泥巴捏个雏形,搁柴火堆烧的玩意,真要说起工艺来,难道它的制作工艺,比啥青花瓷,啥唐三彩啥兵马俑还要高级吗?
综上所述,只是用来存放物品或者是水的大水缸,应该几千年前就能制作出来了,所以这位专家学者的话很不靠谱,并且有人认为,收藏家同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收藏家最初不过是文物爱好者,因此这位专家所说关于历史文化的事情并不可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问题是到现在考古专家都没能发现宋朝以前烧制的大缸[大笑]
宋朝没有缸?我他妈商朝墓里挖出来的那些陶罐是假的?
我觉得水浒传作为证据不太好,因为作者不是宋朝的。但我想着这宋朝可是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巅峰朝代……应该……能做缸吧……
不是从古来,知古也不全。
司马缸砸光才是假的[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