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第一次“例假”最佳年龄是几岁?时间不对,孩子可能长不高?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9-20 13:34:3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每个女孩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那就是她的第一次月经,也叫做“例假”。

这个时间点不仅仅标志着她们生理上进入青春期,也是心理上迈入成人世界的开端,对女孩而言,既可能带来自豪感,也可能产生困惑和焦虑。

不过,不同女孩的例假初潮时间并不一致,有的孩子会早早迎来月经,而有的则可能稍晚一些,对此,家长们往往会产生疑问:

“我的孩子第一次月经来的时间合适吗?”

“是不是太早了?会不会影响她的发育?”

更有甚者,很多家长担心,月经来的太早可能会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她们长不高。

例假“最佳”年龄,其实是一个范围

女孩第一次月经的“最佳”年龄,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

正如我们所知,每个人的生理发育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由遗传因素决定,还受到营养状况、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多数女孩的初潮年龄在9到15岁之间,而平均年龄约为12到13岁。

从医学角度讲,月经的发生与体内多个系统的密切合作有关。首先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启动,这一轴线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信号控制女孩的青春期发育。

在青春期开始时,下丘脑开始分泌一种叫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物质,这种激素刺激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从而激活卵巢功能,促使卵巢开始产生雌激素。

雌激素不仅是启动月经的重要激素,还在身体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和调节卵巢的周期性排卵。当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增厚。

如果没有受精卵着床,它会随周期性出血(即月经)一同脱落。因此,月经初潮的时间可以看作是体内激素水平达到一定阈值的表现。

研究表明,母亲月经初潮的年龄,往往可以预测女儿的初潮年龄。

这一现象,通过性激素调控机制得以传递,体重和体脂同样是决定月经初潮年龄的重要因素之一。女孩体内的脂肪细胞能够合成和储存一定量的雌激素,因此较高的体脂水平会使得雌激素含量上升,从而促使月经提早到来。

然而,初潮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引发家长们的担忧,月经初潮确实与孩子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非完全决定因素。

从生物学角度看,女孩的身高在月经初潮后,通常会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这是因为,生长板在月经初潮后开始逐渐闭合,而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雌激素的增加会促进骨骺的成熟和关闭,最终限制骨骼的进一步增长。

因此,月经初潮的早晚,确实可能影响到女孩最终的身高。

当女孩的月经初潮较早时,生长板的关闭也会相对提前,这就意味着女孩的身高增长期缩短了,进而可能导致她们的成年身高偏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早来月经的女孩都不会长高。

实际上,孩子的最终身高更多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本身个子较高,即使孩子较早经历了月经,她的最终身高也未必会受到显著影响。

营养状态、运动习惯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月经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的营养充足,且保持健康的运动习惯,她们仍然有可能在月经初潮后继续长高。

例如,骨骼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虽然逐渐成熟,但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骨密度的增加和身体的全面发育,从而帮助孩子在月经初潮后继续实现一定的身高增长。

因此,家长需要理性看待这一问题,不必过度焦虑。

对于月经初潮较早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定期与内分泌科或儿科医生的沟通,监测孩子的生长曲线,必要时进行生长激素测试或骨龄检查。

如果发现孩子生长速度过慢,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一些科学的干预措施。

研究发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患糖尿病风险可能更高

月经周期,即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的第一天,这段时间通常为21至35天。

其中,28天被视为最常见的“标准”周期,但实际上,许多健康女性的月经周期并非如此精确,少于21天或超过35天都可能被视为异常。

月经周期的变化,与体内多个激素的波动密切相关,尤其是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和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激素相互作用,协调卵巢的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以及子宫内膜的增厚与脱落。

当月经周期过长时,通常意味着卵巢功能不佳或卵泡发育迟缓,而过短的周期,则可能表明体内的激素水平较低,子宫内膜未能充分增生。

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前期或围绝经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但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内分泌失调的信号。一项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大型研究,结果表明:

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这个研究的医学机制在于,月经周期的规律性,与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能力密切相关。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前兆之一,而月经周期不规律常常是体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表现。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当胰岛素失效时,血糖无法正常转化为能量,从而引发糖尿病。

此外,肥胖也是月经不规律与糖尿病之间的潜在联系之一,月经不规律的女性更容易出现体重增加,而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体内的脂肪分布,进而对胰岛素敏感性产生不利影响。

判断月经是否正常,留心“3看”

观察月经的周期、量和疼痛程度这三个方面,女性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1.看周期

月经周期,指的是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的第一天所经历的天数。

刚才我们也说了,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在21到35天之间,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如果月经周期大致稳定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认为是正常的月经周期。周期过短或过长,则可能表明体内激素调节出现了问题。

如果月经周期过短,这通常表明卵泡期(即从月经开始到排卵的阶段)缩短,可能是因为FSH和LH的分泌时间提前或过多,导致卵泡发育过快,从而提前排卵。

相反,月经周期过长(超过35天)则可能是卵泡发育迟缓,卵巢对FSH和LH的刺激反应不够强烈,导致排卵延迟。这种现象在青春期前期,或围绝经期的女性中较为常见,也可能出现在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中。

长期的月经周期异常,还可能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甚至早期卵巢功能衰竭等问题相关,因此如果女性发现自己的月经周期,存在持续性的不规律现象,建议尽早就医。

2.看月经量

月经量是女性月经期间血液排出的总量,通常在30至80毫升之间,如果月经量显著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体内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过多的月经量被称为月经过多,而过少的月经量则被称为月经过少(hypomenorrhea)。

正常情况下,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则帮助内膜的分泌和稳定,如果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孕激素不足,子宫内膜可能会过度增生,从而导致月经过多。

另一方面,过少的月经量可能是卵巢功能低下或内膜增生不足的结果。

例如,患有卵巢早衰或雌激素不足的女性,由于子宫内膜的增生不充分,导致月经量减少,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也可能导致月经量的异常。

比如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常常伴随月经量的变化,因为她们的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卵巢功能不稳定。

3.看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是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常感受到的症状之一,医学上称为痛经。

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痛经(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和继发性痛经(由疾病或病变引起),虽然适度的疼痛在月经期间相对常见,但严重的痛经往往暗示着潜在的妇科疾病。

前列腺素,是一种由子宫内膜分泌的脂肪酸物质,它能够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以便帮助子宫将脱落的内膜排出体外,然而当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时,子宫的收缩就会过于强烈,导致女性感到剧烈的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头痛甚至头晕。

继发性痛经,则往往是由子宫或卵巢的病变引起的。

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导致继发性痛经的疾病,它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生长并且依然受到激素的调节,这些组织同样在月经期间脱落并引发疼痛。

原发性痛经令人不适,通常并不会对女性的整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然而,继发性痛经则可能与更为复杂的妇科疾病有关,特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和盆腔炎症等。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痛经,还可能对生育功能产生影响。

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的疼痛异常严重,或逐渐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参考文献:

女孩青春期生理发育及月经初潮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8, 26(4): 380-383.

月经周期与女性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 55(6): 401-405.

月经不调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9, 28(10): 761-764.

2 阅读: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