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安新区党武街道党武村,村民杨文学近日总爱在小院向外驻足,平整的透水沥青路取代了泥泞土路,地下管网内燃气管线、雨污分流系统井然有序。“困扰多年的雨季内涝彻底解决了,这才叫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杨文学的感慨,道出了686户村民共同的心声。
作为此次贵安新区民生工程的实施主体,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充分发挥央企技术优势,创新采用“针灸式”微改造模式推进党武街道城中村整治。

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党武街道集镇城中村整治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安全质量巡检。
党武街道集镇城中村整治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已完成篮球场、停车场等5处关键节点建设,正在推进9条背街小巷立体改造,8.7公里管网建设及智慧农贸市场升级工程。
“我们建立了‘民生需求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据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该项目技术部负责人顾江中介绍,团队通过走访入户、院坝会收集民意,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内涝治理、燃气入户等多类问题纳入优先改造序列。
在管网施工中,通过地下管线三维建模、施工前模拟管线碰撞、雨水调蓄+渗透系统、“静音施工”组合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村民生活影响。经过现场实际调查及排查后,项目团队对现有排水管、渠可利用的部分进行保留,对存在问题的雨污合流管或沟渠按雨污分流制进行改造,使片区内的排水系统得以完善。

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党武街道集镇城中村整治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户征询村民意见。
改造带来的裂变效应正在显现。在当阳村农贸市场做副食批发生意的张广喜发现,随着店门口的排水沟逐步修缮完成,最近客流有了明显回升。“以前顾客总抱怨门前灰尘大、有异味,现在克服几个月,把路铺好了,把水沟修通了,对我们帮助很大,我这小店的生意准能更红火。”
民生温度体现在细节营造上。“以前这里一直是我们村的痛点所在。”在党武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富刚看来,从原本堆满建筑垃圾的废弃地块,到如今已平整出1400平方米的篮球场基座,再到下一步即将举行的篮球比赛,是深化“五治”推动人居环境长治久洁的具体实践。

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党武街道集镇城中村整治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安全质量巡检。
在党武中心小学上五年级的王秋皓和小伙伴们每天都要到现场“监工”,“等装了篮筐,我们就能组队打比赛了!”
据了解,此次城中村改造项目是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第一次在贵州承建此类工程。“我们将此次建设作为示范工程进行打造,计划在未来复制推广样板,把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民生工程标准体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发安说。
春风里,党武街道辣椒市场改造现场如火如荼。随着9月竣工节点临近,村民们发现家门口正生长出更多可能。雨季不再“看海”、夜晚出门有灯、买菜有规范市场……这场由央企执笔的民生答卷,正在书写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生动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丁亚
编辑 文丹
二审 金忠秀
三审 王鲁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