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都能杀入漠北,为何北宋无法收回燕云十六州?

俇攘 2024-10-30 20:51:35

北宋,作为华夏历史上最富庶的王朝之一,开放的文化和商业环境,长期以来都是中上层阶级梦寐以求的一个朝代,以至于时至今日,提起北宋的辉煌,我们都依旧保持着仰慕和怀念。但是再强的王朝,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遗憾,北宋也不例外!北宋的遗憾来自北方,那片让其无法真正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土地,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其实是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十六州本是唐时东起黄骅,西至蓟州,南至河间,北达临城,主要包含了今天的京津冀地区。而五代十国时期丢失的土地,其实算是广义上的燕云十六州,还应该包含今天的张家口、大同、朔州等地。也就是山西雁门关以北,华北北部地区。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对抗的战略前沿,尤其是蓟州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华夏北部防御重镇。而燕云十六州之所以会成为战略要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燕云十六州

1、易守难攻的天然地势

因为燕云地区拥有太行山和燕山为主的连绵山脉,这些山脉如同一道天然屏障,将华夏和草原隔开,也成为了步兵对抗骑兵的前线阵地。因此,早在战国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就已经开始沿着燕山和太行修筑抵御游牧民族的防御工事,秦始皇时期在此将所有的防御体系打造成了秦长城,让北方草原上和东北关外的游牧民族难以进犯,燕云地区算是游牧民族进入华北平原的最后一道屏障,特别是这些游牧民族的主要兵力是骑兵,骑兵对于平原地带具有无法估量的巨大优势,但是面对依托绵延山脉兴建的防御体系却,只能是望洋兴叹。

燕山长城

燕云地区除了山脉的屏障,更是多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比如滹沱河、潮白河等都是发源于太行和燕山地区。在山脉之下,更是有着桑干河和巨马河,这两条河流又可以作为抵御游牧民族铁骑的第二道天然防线。尤其是古代的冷兵器作战方式,渡河相对困难,利用江河作为战略屏障,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比山脉还要重要,因此北宋在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后,即使前期军事实力很强的情况下依然输多赢少。

燕云地区山脉险峻,有多个重要的防御关口,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及渝关,这五个关口几乎是中原和草原交流的必经之地。所以,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存在,使得游牧民族进犯中原成为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因为后晋石敬瑭的这一举措,让燕云十六州轻松地给了游牧民族的政权,这样给之后的中原政权带来无穷的伤害,北宋更是深受其害,长期在契丹人面前处于劣势!

燕山耕地

2、经济和补给要地

对于偏居北中国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位于北纬 39°~ 41°之间的燕云地区,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首先这里不是特别热,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还位于中国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所以让燕云地区非常适合发展农牧业。

因此造就此地农牧业在当时比较发达,长期以来,燕云地区号称良田万顷。特别是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幽州地域更是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燕云地区一直是古代中国农业较发达、经济较繁荣、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之一,属于经济发展要地。

其次,燕云十六州地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乃中原地区重要的战马培育基地。大同和张家口,自古以来是朝廷马政的要地,是中原王朝骑兵战马的主要供给地之一。冷兵器时代,骑兵无异于装甲部队,游牧民族敢于虎视中原,主要还是依托其骑兵的优势,所以中原地区的政权要想与游牧民族一较高下,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强大的王朝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强悍骑兵,如两汉、如隋唐、如明清,皆如此。

而燕云十六州之所以是养马要地,主要是因为肥沃的草地和崎岖山路,既能好好养马,还能好好地驯马,就比如张家口的坝上草原,自古以来都是中原王朝重要的战马培育基地,而丢失燕云地区,使得北宋始终无法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坝上草原牧马

3、军事和政治双重意义

燕云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上具有着非凡的意义,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重点,进可以作为北伐草原和辽东的重要补给基地,退可以撑起我国北方的整套防御体系,只要掌握着这里,等于手握高塔,中原王朝几乎就立于不败之地。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主要的外部威胁都来自于北方,到了后期,中原王朝甚至在燕云地区设立了政治中心,将此地作为全国最主要的军事防御中心,因此燕云十六州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是同等的,而且军事和政治从来都是并行的。

燕云十六州自后晋时期丢失后,先后掌握在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豪强手中,中原王朝并非没有放弃重新夺回这片土地的想法,后周柴荣曾想要举兵北伐,可惜英年早逝不得已而作罢。北宋太宗赵光义曾举兵北伐辽国,可惜手握优势却打得一塌糊涂,最终饮恨而归。辽国末年,北宋也曾举兵北上,意图趁火打劫,但是却被辽国残兵击退。

红巾军北伐

而这之后,中原的军队第一次杀过燕云地区,就到了元朝末年,这支传奇的军队,甚至是在朱元璋北伐大都之前,就已经攻破元上都。元末,由于蒙古贵族的贪腐和不作为,民怨四起,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后世称之为红巾起义,这支军队在江淮地区崛起,迅速席卷南方,对元朝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且建立了韩宋政权。

1357年,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推上小明王的位置,然后在亳州称帝建国,实则总揽军政一切要务。当年,刘福通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分兵三路北伐,兵锋直指大都。红巾军军旗上更书写“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其中东路军一路高歌猛进,兵峰直抵大都,最终因为孤军深入败于元朝主力之手。西路军一路进攻陕西,克陕州,但是遇到了元朝地方势力的顽强抵抗,最终败于西安城外。

而相比平庸的东路军和西路军,中路军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支部队从山东曹州出发西进山西,克雁门关、大同、上都,震动大都,上都城是元王朝在塞外的政治中心,攻克上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随后大军挥师东进,公元1359年元月,攻克辽阳。1360年11月,红巾军一路声势浩大,不断吸纳反元势力,共计十几万部队浩浩荡荡侵入高丽西北部,攻克安州,越过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金得培逃逸,红巾攻进高丽首都开京,然孤军深入,过分轻敌,在高丽和元军夹攻之下,最终惨败,降于孛罗帖木儿。

而红巾军以一腔孤勇,统帅少数兵力,在几乎没有后援和补给的情况下,就可以一路攻破燕云,打破元朝大都。而北宋作为历史上强盛的王朝,国内生产力发达,人口众多,前期军力强盛,面对巅峰已过的辽国,却没有展现出任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这是为何呢?

宋太宗北伐

北宋之所以无法收回燕云十六州,这一历史难题的根源深植于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之中。

燕云十六州,这片位于北方边陲的广袤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的重要屏障。然而,在五代十国的纷乱岁月中,这片土地不幸落入契丹之手,成为了北宋王朝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前文说了,由于北宋没有了燕云,还没有河西走廊,所以失去了战马培育基地,面对辽国重兵防守的燕云地区,北宋毫无优势。

北宋建立之初,国势尚未稳固,内忧外患交织,而辽国虽然巅峰已过,但是军队战斗力仍在,契丹骑兵不容小觑。由于北宋前期主要采取守势,面对契丹铁骑的威胁,北宋朝廷虽有心收复失地,却往往力不从心。加之,北宋军队在历经五代十国的战乱后,战斗力大打折扣,难以与契丹军队相抗衡。而红巾军时期的元朝,内部派系林立,各方内斗不断,人心不齐自然军队战斗力低下,这也给了红巾军可乘之机。

北宋步兵

此外,北宋统治者对于军事力量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来缓和与契丹的矛盾,而非诉诸武力。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无疑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使其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再者,北宋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朝臣之间勾心斗角,难以形成统一而坚定的对外政策。这种内耗不仅消耗了国家的元气,也使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一再搁浅。

综上所述,北宋无法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军事力量的不足,也有统治政策的偏颇,更有内部政治的混乱。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北宋收复失地道路上的重重障碍。燕云十六州的失守,成为了北宋王朝心中永远的痛,也为其日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女真人正是依托燕云十六州的地形优势,派出骑兵横扫华北,一路杀到了开封城下,将北宋埋进了历史的尘埃里。

0 阅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