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一次采访中说过:“穷人的孩子走上社会,成熟要晚至少10年。”
深以为然。
我虽然出生在江浙沪,也算全国比较富裕的地区,但也是穷人家的孩子。
虽然如今可以自由的行走在这个世界上,想去哪就去哪,很多人都觉得我应该是个富二代。

我一直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男同学,大学时期已经去过很多的地方,暑假回校,在学校里开了个小型的摄影展。
而我那时候还没有摸过相机,家里也从来没有多余的钱去旅行,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是省吃俭用才够。
后来工作几年后,因为压力太大,我才开始旅行,去过很多地方,也买过不少单反相机。大概是骨子里缺什么,才会去追寻什么。


有一次和城市里长大的朋友聊天,回忆旧时光,他说他上小学那时候,早餐是一袋鲜牛奶一个包子,都吃腻了。
我想起我的读书时代,生活在农村里基本没有喝过牛奶,根本没有那条件。
人和人根本没法比,正如那句:“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一辈子也到不了罗马。”

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都和我一样,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多年,才慢慢学会了一些人情世故。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写过: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成了最孤独的一个。”
事实是: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金钱的浪费,而是时间的浪费。人生短短三万多天,等你领悟到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也没有办法从头来过。
即使时光倒转,你在当时的选择下,还是会有同样的选择。

在现实中,决定一个孩子成败的却是情商,而不是智商,但国家又是以智商取才。
一个孩子情商高低跟遗传跟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只注重智商的开发,却完全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开发。
有人说:“父母大喊大叫的家庭,孩子的情商高不了,因为高情商的父母不会大喊大叫,大喊大叫的父母肯定是低情商。”
确实,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穷人家。
所以很多朋友看到这句话,才会有同感:
“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全是老师,给我上了一课又一课,课课不一样,课课涨知识,课课铭记于心。”
举个例子。
我一个朋友用十多年的时间,支持一个边境农村的女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费了很多心血,用了很多心。
然而这个女孩子大学毕业,又回到了村子里,当了个售货员。因为她农村的父母觉得,过几年就要嫁人了,家里还有弟妹,一个女孩子不能去大城市打工,会学坏。
我那个朋友觉得很惋惜,总觉得这十多年的付出,付诸东流了。
大部分穷人家的孩子,要比富人家的孩子成熟晚10年以上,而且软弱自卑。作为穷人家的孩子,评论区的留言,看的人心酸。


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的时候都没有目标。迷迷糊糊的选了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迷迷糊糊的又走向社会去工作了。


















你觉得呢?一起来聊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