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易经》与物理学定律,看“生死之道”

宏伯谈国际 2023-02-25 05:55:02

《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头,其本身亦是千古之谜、充满传奇色彩。相传伏羲氏看见身有图案的龙马泗水,根据龙马身上的图案画出八卦图。之后周文王进一步演绎出六十四卦和《易经》,再之后经过孔子等无数中国“文化精英”的丰富和完善汇聚而成今日之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易经》看起来神秘而复杂、晦涩难懂,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精妙的体系,揭示了自然界的基本运行规律。

何为“易”?

“生生之为易”,也就是先天之理在于生发,世间万事万物以生发、创造为本,后天之理在以万事万物灭亡为归宿。一个事物灭亡之日也是一个新的事物开启或诞生之时。也就是“天道”在于“始万物”。也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或者老子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永不休止。

《易》有三义:变易、简易、不易。

变易:世间万事万物也就是自然界永远是在变化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

不易:唯一不变的,就是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原则是永恒的、不变的。

简易:就是“大道至简”,世间万物最本质的原则和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被表象迷惑,看起来很复杂。世界上很多事演化到最后或者最终触及到本质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也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而已。

“天道”在以始万物,“生发”为自然之本。

《易经》:“天道在于始万物”、“地道在于生万物”、“人道在于成万物”。

“天”即宇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 “天道”即世界本身的规律,在于“始万物”。

“地”即自然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地道”在于“生万物”。

“人”生于天地之间,富有特殊使命的一部分,“人道”在于“成万物”。

那么《易经》的根本点在于,自然界的根本在于生发、在于生生不息、在于不停地创造。而在这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更是一个奇迹,也就是自然世界开启了借助人类的智慧自我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自我认识和自然界生发的本质最终结局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人类的贪婪和好奇心虽然使财富越来越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人类社会却越来越背离自然界以及世界的本质,最终会走向灭亡。但是人类如果没有贪婪和好奇心,就像道家说的“无为而治”,人类岂不停止在原始社会?那还会有什么人类文明?这也不符合“变易”的原则。

让我们看看另外一个,西方世界关于世间万事万物最终灭亡的理论。

克劳修斯的“熵增定律”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著名的热力学定律,熵增定律:在没外力作用的孤立系统中,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一个系统的熵等于该系统在一定过程中所吸收或耗散的热量除以它的绝对温度。只要有热量从系统内的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系统的熵就会增加;熵增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简而言之,熵是指系统中的无效能量,用来度量一个系统的“内在混乱程度”。熵增,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味着所有事物都是向着无规律,无序和混乱发展。任何系统无法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候就是“热祭”,也就是意味着系统走向死亡。

薛定谔:根据熵增定律,“消亡”为自然之本。

1943年,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世界万物、任何一种物体都遵循熵增定律,也就是熵增定律不仅仅是热力学的定律。从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到我们世界的花花草草,再到地球、太阳和宇宙都是在某个系统中的能量转化,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思想”和各种“信息”实际上也是一种能量,因此都适用于熵增定律。这也就是《易经》的原则之一“变易”,能量的变化存在于万事万物,永不停息。按照熵增定律,任何一个系统都在向着更加混乱的程度和无序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外界的力量去干预这些系统,那么最终都会走向消亡。

比如“破镜”无法重圆、房子不收拾会越来越乱、衣服会越穿越旧,汽车会越开破,人会越来越老,水果放着不动也会腐败等等,总之我们的世界乃至宇宙最终的结果也是毁灭。熵增定律是一个让人类、让宇宙都感到绝望的定律!

熵增定律从物理学或者能量交换、转换的角度,揭示事物生发和消亡,而它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世界万事万物终将消亡。人体也是也一个系统,是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复杂系统,人体、人生也是符合熵增定律的,所以人无法永生。人从生到衰老乃至肾衰气绝,内部以及外部都无法进行能量转换的时候,最终就走向死亡。

熵增原理认为,无论人类怎样折腾、科技如何发展,只能让过程变得更加精彩,地球和太阳也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消亡的时候照样消亡。就好比宇宙中的任何一颗恒星,比如太阳也有燃烧殆尽,变成白矮星的那一天。在世界和宇宙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过“一闪念”,人类不但无法改变熵增的最终结局,甚至有可能加快这个进程。

薛定谔说:人类以负熵为生,人类的出现就是对抗熵增的!

但是天地创造了人,也是为了对抗熵增的。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生命以负熵为生。人类个体可以死亡,但是通过基因和密码来完成复制、传承和进化,不断开启新的个体系统来继续对抗熵增。人类生生不息、知识不断传承,就能够对抗熵增。这大概就是宇宙的两种力量,这大概就是《易经》要表达的“天道在于生发、在以始万物,在以生生不息”。我们人类、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乃至这个宇宙,最终的宿命是什么?我们人类是否也逃不出熵增定律,或者于天地间与“熵增定律”对抗下去,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不得而知。我还是相信我们的老祖宗更有智慧一些。

生死之道:生就是死,死亦为生。

有句诗: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死亡了、消失了,但其实它又转化成另外一种形态或者能量,进入另外一朵“花”或者一片“叶”的系统之中,你说它是死亡了呢还是诞生了呢?

最终我们这个世界和宇宙会“热祭”吗?熵增定律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孤立的系统,另一个是没有外力的作用。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世界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紧密联系无数大小系统环环相扣的系统。就好比,太阳即使熄灭了,但是它的能量有以各种形式进入各种系统进行转换,就像“落花”一样那么。而我们人类正是天地间创造出来最为奇特的一个系统。人类这个系统既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又是独立于自然世界的一部分,那么我们人类算不算是天地之外的“外力作用”呢?

伏羲氏“一画开天地”,用“八卦图”和“阴阳之道”就把如此复杂的生命和自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讲明白了,这算不算“大道至简”。我还是更相信我们的老祖宗:“天道在以生发、在以始万物、在以生生不息”,天地既然创造了人类,开启了对世界的自我认识,那么也不会轻易停止脚步。居里夫人说:生命的遗产就是知识。只要生命不息,知识不断传承,就有希望。

世间万事万物究竟是以生为本还是以亡为归宿呢,你怎么看?

学习传统文化,欢迎交流,敬请关注!

0 阅读:35

宏伯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