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转化阶段的特点
武夷岩茶在后期转化中,各个阶段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新茶期(1年),茶汤黄绿或黄色,香气中生青味较重、带甜香,口感苦涩稍重,干茶墨绿色,冲泡后叶底黄绿色,此时的岩茶就像一个青涩的少年,充满生机但略显生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转化前期(2 - 3年),茶汤变为黄红,生青味减弱,蜜甜香开始明显,口感苦涩较轻,干茶黑绿色,叶底黄色,这个阶段的岩茶如同成长中的青年,逐渐成熟,韵味初显。
到了转化中期(3 - 10 年),茶汤红色,香气中已无生青味,蜜甜香混合着陈香,口感几无苦涩,入口苦涩味化得很快,干茶黑而油亮,叶底黄带褐色,此时的岩茶犹如一位稳重的中年人,气质内敛,魅力十足。
转化后期(10-20 年),茶汤深红色,香气樟木香浓郁,口感无苦涩,入口化,汤浓稠似米汤,干茶黑褐油亮,叶底浅褐色。
老茶期(20年以上),茶汤色泽更加深邃,如酒红色或酒红发亮,香气混合着樟木香和药香,口感更为醇厚,入口即化,陈香悠然。
(二)转化带来的价值提升
武夷岩茶在转化过程中,价值不断提升。
从口感方面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茶叶自然带来的刺激口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醇厚、甘甜的口感。
例如,在新茶期,品种香气滋味刺激感稍重,但经过多年的转化,到老茶期时,口感醇厚,入口即化。
在香气方面,武夷岩茶的香气层次也变得更加丰富,从新茶期的生青味花香较重、带甜香,到后期的蜜甜香、陈香、樟木香以及药香等,不同阶段的香气各具特色。
这种丰富的香气层次,为品饮者带来了更加美妙的嗅觉体验。
二、影响武夷岩茶存储转化的因素(一)存储条件的重要性
温度:对于武夷岩茶来说,适宜的存放温度是在摄氏 15 - 25 度之间,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茶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挥发失去,使茶叶丧失原有的风味。
例如,当温度超过 30℃时,岩茶就有可能变质,北方冬天有供暖,存放时需要注意避开暖气片;南方夏天温度高,也要避免高温。
湿度:茶叶所处小环境的空气湿度要适中,适宜的湿度应保持在 50 - 70% 之间。
湿度过大会使茶叶吸湿,导致茶叶发霉变质,湿度过低则容易使茶叶丧失水分,使得茶叶变得干燥脆弱。
一般茶叶在贮藏时,最佳含水量是 3%,不能超过 6.5%。干茶含水量超过 8% 则容易陈化,超过 12% 容易发生霉变,南方阴雨天气多,湿度较大,茶叶容易吸收水汽从而出现返青的现象。
氧气:虽然茶叶的转化是自给自足的茶多酚酶促反应过程,但也需要少量氧气参与。
因此,茶叶的存储不能完全真空,要保留少量空气,然而,过多的氧气存在,容易导致岩茶发生氧化,内含的茶氨酸、茶多酚物质受到破坏,影响风味口感。
所以在保存岩茶的过程中,泡袋的封口是否牢靠密封就显得尤为重要。
避光:独立泡袋包装下的岩茶,在存茶的过程中,要远离光照直射,需要放置在避光阴凉处。
当岩茶接触到过多高照时,岩茶条索中的脂类物质会发生光化反应,会加快岩茶风味物质的流失,使得岩茶出现陈旧味。
防止异味:武夷岩茶爱吸异味,在贮存过程中,要远离杂味、异味大的环境,因为一旦吸附了异味,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二)时间的作用茶叶的后期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品质、香气和口感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例如,储藏时间较短的武夷岩茶呈花香、火香,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杂环类化合物含量逐渐上升,烃类化合物含量逐渐下降,而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香气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并相互协调。
在滋味方面,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水浸出物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并在后期趋于稳定;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显著升高;茶黄素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没食子酸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 30 a 其含量下降;儿茶素含量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呈现阶段式下降。
在不同的贮藏时间,武夷岩茶的感官品质也会发生变化,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都会有所不同。
三、传统炭焙与存储的关系传统炭焙对武夷岩茶的存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法炭焙的武夷岩茶属温性,这是因为炭焙过程中提供了热能,提高了岩茶内含物的活性,加速了内含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炭焙还提供了碳元素,使儿茶素、咖啡碱等氧化过程中,不会争夺茶中糖类物质中的微量元素,减少茶多糖等物质的消耗。
炭焙过程需精耕细作,炭焙后的茶挂杯持久细腻,有特殊碳香,干茶色泽也更加油润,有的还有明显的 “起霜”。
滋味厚重顺滑有咀嚼感,汤质的纯度更高,汤色更清透明亮,也更耐泡。
此外,炭焙还能促使茶叶继续干燥,使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 5% 以下。
当茶叶中水份在 3% - 5% 时,茶中的水分起到的是隔绝氧气的作用,超过或不足都只能起到促进氧化的作用,这也是焙火合格的岩茶能长期常温保存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