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有尺、处事有度,没有规矩比穷更可怕惯

艾米的体坛世界 2023-10-15 18:27:42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家庭没有规矩比穷更可怕,比起强迫孩子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饭前不训子,睡前不训妻;

出份子和随份子的区别;

要留神自己的吃相儿;

做客不能坐人家床;

别随便拍人肩膀;

吃饭别吧唧嘴;

小人不能得罪(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

孔子曾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此言道出了礼之重要性。若人无礼,则难以立足于社会;若事无礼,则难以成功;若国无礼,则难以安宁。

礼,如同规矩之核心,所有的规矩最终体现的皆为一个“礼”字。而礼之核心,是对人的尊重。这个礼字包含众多,但其精髓所在,无非是礼貌、礼节、礼仪等。这些规矩如同指南针,引导着我们作为中国人应遵循的方向。

规矩就是规矩,无论承认与否,它都客观存在,因已约定俗成。例如,与朋友见面时,应寒暄问好、握手。这是礼节,也是规矩。若忽略了这些,朋友虽口上不说,但内心定会别扭,对您产生种种想法。

在逛书店无意中发现了《中国人的规矩》,如获至宝,立刻买回家细读,这本书大人读完可以让孩子也读一读,了解一下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从起居、会客、交际、礼节到打扮,事无巨细都谈到,孩子读了这本书可以省去大人多余的唠叨。

如果你未曾深入研读这本书,就无法真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规矩”之美,这相当于西方文化的“秩序”之意。让人惊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展示了东西方文化内涵的共同之处。

中国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喜欢用“懂事儿”这个词,它实际上就是懂规矩的代名词。如果评价一个人说“不懂事儿”,那这个人的人格形象就会变得黯淡无光,犹如马尾巴串豆腐般毫无价值。懂不懂事儿,往往直接关系到这个人的品格优劣。如果将一个人的心灵比喻为一面镜子,那么懂不懂规矩,就是这面镜子里映射出的一道光芒。

“非遗传承者”、京韵文化的璀璨星辰、著名作家刘一达先生,不辞辛劳地撰写了《中国人的规矩》这部大作,它的问世让我们深感庆幸。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人愿意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付出努力和心血。

这部作品是一部记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程中,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庞大人群中形成的各种风俗、规矩、交往方式和为人处世方法论的纪实性散文集。

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从古至今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沉淀深厚的各种礼节。

这些礼节不是宫廷中的繁文缛节,更不是场面上的逢场作戏,而是来自民间的自发行为,是老百姓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和通过实践得来的民俗,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保留下来的精华和宝贵遗产。

刘一达先生作为非遗传承人,从生活起居、出行、会客、交际、称呼等各个角度讲述了中国人寻常过日子的方方面面。

他的文字精炼、风格诙谐,充满了思辨色彩,更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明修养融入其中。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增进知识和陶冶情操的读物,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个人若能恪守规矩,便是对自己的一份尊重,一份自重,一份自爱。规矩,就是我们心中的灯塔,航行的方向。

一个理性、良知在胸、自我要求高的人,应对规矩怀有敬畏之心,不失礼节,不越雷池一步,不失位,不忘形。这样的人,有操守,懂分寸,知进退,明白轻重,是个可信赖的人,是个明白人,更是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

一个家庭若能传承规矩,便是将我们民族几千年的礼仪与道德规范延续下去。这不仅是认知和感受民族文化的途径,更是接受文化熏陶与教化的过程。

规矩的传承,就是将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规范与准则代代相传,让我们的后代能在更为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成长。因此,我们应当珍视并传承这些规矩,让它们在我们的家庭中生根发芽。

迎金秋购尽兴

1 阅读:14

艾米的体坛世界

简介:运动,体育,美食,生活才能更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