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今天开始执行!慢性病患者开药处方大变动,医生提醒:一下讲清楚

就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关系到无数患者的新政策在2024年4月1日起正式执行——慢性病处方管理迎来重大变革。对我们普通人来说

就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关系到无数患者的新政策在2024年4月1日起正式执行——慢性病处方管理迎来重大变革。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看病流程变了吗?开药更难还是更方便了?以前三个月开一次药,现在还能一次开三个月吗?别急,今天我们就来一文读懂新政策背后的门道,关键是,这些变化,可能关乎你的命。

慢性病,说白了就是那些“缠人”的病,没法根除但又不能不管。比如高血压,它不是突然就让你倒下,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让你的血管变硬、变窄,最后一击致命。

长期血压高,心脏要一直加班,血管就像被人用力拉扯的皮筋,时间久了,要么弹性没了,要么干脆断掉,导致中风或者心梗。糖尿病也是一样,它不是“血糖高点而已”,而是全身系统性“出问题”的信号。

血糖高久了,眼睛会看不清、脚会失去知觉、肾脏会罢工,甚至伤口都难以愈合,一不小心就可能截肢。

很多人以为,控制慢性病就是吃点药,没啥大不了——这是最大的误区。药物是控制慢性病的关键工具,但真正的关键,在于“坚持”两个字。

可现实是,很多患者因为种种原因,药没吃完就停了,有的觉得症状没了就不吃,有的嫌麻烦,有的干脆忘了。而药物一停,病情就像被放出笼子的老虎,迅速反扑。

更可怕的是,很多患者要不是等到中风、心梗才送医院,根本不知道自己生病了那么久。

正是因为“断药”问题太普遍,国家才决定从源头上做出改变。从2024年4月1日起,慢性病患者开药的处方规则被“松绑”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可以开最长12周(也就是3个月)的药,而且可以通过家庭医生、互联网医院等渠道更方便地续方取药。

这个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把“拿药”这件事变得更人性化了。

想象一下,以前每个月都要请假、排队、挂号、等医生,现在一次能拿三个月的药,是不是轻松多了?对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上班族来说,这简直就是“救命政策”。

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家对“少跑医院”有了更多共识,慢性病的管理,必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政策虽好,关键是你得“符合条件”。

并不是所有慢性病患者都能一次性拿三个月的药。你的病情必须相对稳定,医生评估后认为你适合长期处方;你需要在定点医疗机构建档,或者签约家庭医生;你还得保证按时随访和复查,医生才能放心给你多开。

简单来说,就是你得是个“靠谱”的病人,医生才敢放手。

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靠谱”?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你能不能坚持吃药、按时复查、生活方式有没有改善。如果你是那种“医生说什么都听、药从不落下、体检结果年年进步”的人,恭喜你,有很大可能享受到这个政策红利。

但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可别怪医生不给你“放宽”。

慢性病的管理,不只是吃药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高血压患者,戒烟限酒、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情绪,这些都是“药效”的延伸。

糖尿病患者更复杂,要控制血糖,还要控制体重、监测血脂、保护肾功能。如果生活方式不变,药再多也白搭。

这就像你不断往破桶里加水,却不修补漏洞,最后水还是会漏光。

有人会说:“我吃了这么多年药,感觉也没啥好转。

”其实这是另一个常见误区。慢性病的药不是让你“立刻好”,而是让你“不变坏”。

就像刹车系统一样,不是让你加速,而是防止你冲出悬崖。真正有效的治疗,是让你保持“稳定”。

只要不发展成并发症,就是最大的胜利。

别再指望“吃点偏方”就能治好慢性病了。

网络上那些所谓“糖尿病特效茶”、“降压贴”、“祖传秘方”,很多都是骗局。国家药监局每年都要通报一堆非法广告,可还是有不少人上当。

记住一句话:慢性病没有捷径,只有坚持。

这次政策的另一个重点,是鼓励基层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参与。

以前很多人非得跑大医院,明明社区医院就能开药,却偏要挤三甲医院。现在,只要你在社区建档、签约家庭医生,在家门口就能续方、取药、做检查,省时省力。

国家正在推动“让慢病患者回归社区、就近管理”的新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把健康服务送到你身边。

互联网医院的兴起也给慢性病管理带来了新机遇。足不出户就能问诊、开药、送药上门,对年轻人来说尤其方便。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目前一些平台还在规范中,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慢性病的“新处方时代”已经开启,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别等到身体亮红灯才后悔当初的懈怠。

现在的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决定你未来十年的健康状态。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慢性病患者,那就请对自己负责,吃药不要停,复查别拖延,生活方式该改就改。

如果你还没有慢性病,那更要趁早预防,别等到需要吃药那天才开始重视健康。

给所有人一个忠告:别让医院成为你生活的常态。真正的健康,不是医生给的,而是你自己一点一滴“省”出来的。

从今天起,少吃一口盐、多走一步路、早睡半小时、少生一次气,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攒命”。

如果当初在第一次头晕时就去测个血压,如果在饭后口渴频繁时就查个血糖,或许一切都会不同。

别觉得麻烦,别等到病倒了,才想起健康的可贵。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中国居民慢性病现状报告》

2. 中华医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3.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慢性病互联网处方管理的通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2025-04-02 17:35
哇.中医好历害的一下。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